《自慢》 認識自己背後的“黑暗巨人”

2014-04-27 20:51:02

    沒有一個人是完人,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缺點,而進步是需要先了解自己有什麼缺點,才能學習改進的。

    問題是,如果我們不能謙卑地面對自己,誠懇地反省,從別人的反應找出自己的弱點,我們是無從進步的。

    我很少有機會運用科學化的管理工具,因為我永遠認為我最了解這個產業,最了解我自己的公司,最了解我所主管的業務。科學化的工具能提供我更進一步的情報嗎?不能!因此科學化的管理及評測工具,聽聽就可以了,不必花大錢,又浪費時間去走遠路!

    可是幾年前的一個案例改變了我的想法:有一個同事,擔任那個職位已很多年!他的部屬公認他是個問題人物,甚至偶爾會在公衆場合挑戰他的權威(因為忍無可忍);平行的同事認為他是個麻煩人物,因為他常常不在狀態,做一些很奇怪的事,給辦公室帶來不必要的困擾;他的主管也知道他有問題,但時間保護了他,因為是資深員工,不忍心下手處理。

    我終於決定找他懇談,可是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我原本認為他對自己的處境總該有所了解,誰知道,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表現雖不傑出(帶著謙虛),至少還算OK(理所當然)。我知道這下子問題大了,他幾乎完全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別人對他的觀感,所有他感受到的不友善,完全是有心人士故意與他為敵。我非常後悔過去對他的仁慈,一直未及早規範、說明,我應對他的問題負完全責任。

    這時候,我也想起了人力資源領域中的360度評測法,這個方法讓受測者能從上司、平行部門、部屬甚至其他相關人士的角度,看到別人對他的感受、看法與建議,讓他知道他所不知道的自己,包括優點、缺點與改進建議。

    我不能不承認,科學化的管理工具是有用的,如果我有機會讓這位同事做一次360度評測,相信我在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每一個人都有永遠無法認識的自己,我們永遠按照組織的主流價值——能力強、有效率、肚量大、眼光遠、能溝通,期待自己是這樣的人,而永遠看不到事實的真相。事實上,每個人都離這些主流價值很遠,我們永遠是缺點比優點多,我們永遠有一輩子也改不了的缺陷。這些缺陷,當別人親口對你講出來時,你會拒絕承認,你會憤怒,你會反駁,你會構陷別人的動機,當然如果你還有自省能力,你會傷痛欲絕,這怎麼可能是我呢?最後也許你有機會誠實面對,嘗試去改變自己。但能不能真正改變,就要看自己的決心和毅力了。

    問題是,人有沒有機會認識隐藏在暗處的自己,早一點了解、早一點改善,以免變成職場的笑話?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是你拒絕承認而已!

    同事對你的異常反應、老闆對你的不耐煩、部屬對你的挑戰……其實都說明了別人對你的不滿,也暗示了你的問題的存在!只不過你的反應是什麼?老闆就是喜歡別人,他對我有偏見;這個部屬天生反骨,老是找我麻煩,看哪一天我好好整治你。

    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永遠認識不了自己的缺點,我們背後的陰影越來越大,就像腳下有一盞投射燈,光明的自己、正面的自己很小,而背後的陰影卻是“黑暗巨人”。

    後記

    為什麼會寫這一篇文章,因為這樣的經驗太多了,我很認真地和部屬讨論,他的問題、他的缺點,而且是關起門來,希望他改進,但卻引來他強力的反彈,自我辯護,覺得我誤解他……

    我不能不承認,大多數人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這也是大多數人停滞不前、無法進步的原因。

    每一個人都應告訴自己“聞過則喜”,有人願意給我建議,提醒我的缺點,不管對不對,都立即謝謝他!

本文摘自《從員工到總經理的成長筆記》


  “自慢”的職場私房學,是你增強專業競争力的捷徑。
  “自慢”,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專長的事。自己的拿手與在行,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其實不知道,但絕對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每個大廚都有“自慢”的料理,每個職場高手都有自豪的本事。面對職場上的競争與起落,成功的最關鍵之處在於態度。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