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慢》 無力負擔的奢華

2014-04-27 22:51:32

    假設當世界末日來臨時,誰會先死掉?

    生活水平高的會先死掉,而能用最簡單的生活條件存活的,會熬到最後才死,蟑螂能存活億萬年,就是因為能面對惡劣的環境。

    喜歡擺譜的人是悲哀的,奢華成習的人是危險的,超乎常人的生活水平,只會讓他們處境更艱難。因此從很年輕的時候,我就不願意華衣美食,不是沒品位,是不願意養成負擔不起的奢華習慣!

    20世紀90年代,來來飯店開幕不久,那是台北最著名的豪華飯店,而它的十七樓會員俱樂部更是富商巨賈雲集的場所。擁有一張來來十七樓的會員證,就是尊貴的象徵。

    當時,我換了一個工作,新老闆為了表示肯定,替我買了一張來來飯店的會員證,並告訴我,所有的消費由公司埋單。我非常感謝老闆的賞識,但我從來沒使用過。半年過後,老闆發覺我沒有任何消費,十分詫異,他告訴我,盡管去用,工作辛苦,放松一下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替公司做公關也是必要的。我再一次謝謝老闆的厚愛,但那一張貴賓卡,一直到我離開那家公司,仍然是一張沒用過的“呆”卡!

    我沒告訴老闆我不去使用的原因,但我内心清楚,那是我薪水不能負擔的“奢華”,那也是我能力不能負擔的“奢華”。讓公司負擔我個人的消費,我覺得罪惡;我更害怕的是,一旦我養成這樣的“奢華”習慣,當我失去時,我會更痛苦。因為我無力負擔,我就不敢嘗試,不敢擁有,也不敢奢華成習。

    操縱人類的欲望,一向是所有精品公司的拿手絕活,LV快速成長,靠的是人類的奢華欲望,但也讓人類走向欲壑難填的深淵;另一家公司Coach喊出能負擔的奢華(affordableluxury),也大獲成長。顯然“奢華”是豪門巨富的事,能負擔的奢華才是大衆你我的真實。了解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才有機會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奢華、享樂,都是人類的共同欲望,沒有人不喜歡奢華享樂。只不過有的人是用自己的能力享受奢華,有的人是用財務槓桿享受奢華,就如同許多年輕人用信用卡預借未來的收入;當然也有人用職務享受奢華,許多的公務員、高級經理人,用政府及公司提供的資源,以公務為名,行自我享樂之實;當然還有人因親情享受奢華,許多的年輕人,用的是父母的錢,花起錢來,宛如豪門富家子弟,奢華在他們眼中仿佛理所當然,完全不需要自我約束!

    但奢華是會上瘾的毒藥,一旦擁有,就怕失去,一旦失去,就痛苦難堪。這是我年輕時為何不肯使用來來會員俱樂部的原因。我怕我從此離不開那個職位,離不開那家公司,因為我已經習慣優渥、習慣奢華。但那都是公司給予的安定劑,我從此不敢冒險犯難,從此喪失鬥志,沉迷在接受別人喂養的舒適圈中!

    當然,我也不敢給自己的兒女超過太多他們自己能力的奢華,因為我知道,他們的欲望,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太早擁有太多享樂,只會讓他們的生存能力變差,只會讓他們變成奢華欲望的奴隸,父母的親情,可能化為他們面臨艱困環境時的毒藥。

    我還看到許多年輕人,因為太早擁有自己無法負擔的奢華,不論是一時走運,或者因緣際會一步登天,還是真有能力、真有實力,只要環境改變,他們就從此沉淪欲望深淵。因此我更知道,就算是有能力負擔的奢華,也要謹慎使用,因為那是欲望魔鬼設下的陷阱,隨時準備綁架你的靈魂。

    後記

    一個老朋友見到我,當面向我提起這篇文章,他說“負擔不起的奢華”真的會害死人。聽了這話我很意外,因為他是有錢人,鮮車怒馬,奢華對他不是問題。

    後來我更體會到奢華是相對值,而非絕對值,你開三百萬的奔馳,別人開六百萬的奔馳,你的奢華是廉價入門款,只要心中有奢華,就進入一個永無止境的追逐。

    貪官污吏為何會產生,因為他們追逐負擔不起的奢華,我們要擡頭挺胸花自己的錢,不要偷雞摸狗花別人的錢。

本文摘自《從員工到總經理的成長筆記》


  “自慢”的職場私房學,是你增強專業競争力的捷徑。
  “自慢”,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專長的事。自己的拿手與在行,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其實不知道,但絕對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每個大廚都有“自慢”的料理,每個職場高手都有自豪的本事。面對職場上的競争與起落,成功的最關鍵之處在於態度。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