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邊合同和多邊交換

2014-04-28 13:21:05

  最後,第13章處理了另外一種普遍的合同不完全的形式:在一個完備的多邊合同中,合同有關各方的參與是有限的。例如雇佣合同就是雇主和雇員之間的雙邊合同,即使該雇員和其他雇員一起在團隊中工作,或者雇主也與供應商、客戶、借款人以及資本提供者形成一系列合同的聯接(nexus of contract),當在多邊關系的背景下締結(不完全)雙邊合同時,任何雙邊合同會對其他參與方產生外部性,合同博弈的均衡結果可能就是無效率的。因此第13章的焦點在於刻畫雙邊合同導致有效率結果的情形。

  在文獻中,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雙邊合同是排他的還是非排他的——也就是說,雇員是否可以只與一個雇主單獨簽訂排他的合同還是可以與許多雇主簽訂許多兼職合同。有趣的是,現實中的絕大多數雇佣合同都是排他性的。但是這對於其他合同卻未必如此。比如說健康保險,被保險人買幾個互補的保險一般來說是完全可能的。同樣地,對於信用卡負債或其他借款,借款人可以透支好幾張信用卡,或是從好幾個貸款人那裡借錢。為什麼有些類型的合同要求排他性,而另一些涉及外部性的合同卻不要求排他性呢?直觀上,人們應該會預期到,在外部性很強或排他性很容易被執行時,排他性合同就會出現。但是,無論排他性是否被執行,人們應該會預期到一般的雙邊合同博弈會出現無效率的結果,因為雙邊合同本身不能把所有受影響各方的外部性充分内部化。這是共同代理(common agency)文獻裡的一個中心問題,共同代理文獻研究的是一個代理人和多個委托人(比如,見Bernheim and Whinston,1985,1986a,1986b)下的多重雙邊激勵合同。第13章對這一重要的合同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讨論。

  由於潛在外部性的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是,該雙邊合同博弈是否存在一個定義良好的均衡。在這類合同博弈中,早期文獻的焦點實際上就是可能的均衡不存在性。Rothschild和Stiglitz(1976)在一篇裡程碑式的文章中指出:如果有兩個保險人對排他性的雙邊合同進行競争,其中這些排他性的合同具有一個或幾個關於自己可能面對不利沖擊(或事故)具有私人信息的被保險人,那麼合同博弈定義良好的均衡結果很可能不存在。原因是每一個保險人都有激勵針對其他保險人發出的合同採取策略性行動,通過撇脂(cream?skimming)的方法留住低風險的客戶,而把高風險的客戶留給對方。第13章讨論了這個令人吃驚的結論,並介紹了大量的文獻。

  除了這兩個問題,我們還涉及了其他重要的主題。比如合同在雙寡頭和進入壁壘的背景下的策略價值,或產品市場的競争對代理問題的影響。但是公正地講,第13章沒有試圖對競争下的雙邊合同的現有文獻作系統讨論(無論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有無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或是兩者都有),因為涉及這個主題的文獻太多、太零碎,以至於無法在一章中作系統和全面的論述。比如,這裡我們沒有涉及在“一般均衡”背景下的合同文獻,這些内容正不斷增加。例如,信貸配給對宏觀經濟波動(Bernanke and Gertler,1989;Kiyotaki and Moore,1997)或是收入分佈(Banerjee and Newman,1991,1993,Aghion and Bolton,1997)的影響。我們也沒涉及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下的傳統的一般均衡分析(見Prescott and Townsend,1984;Guesnerie,1992)。事實上,對這些不同的主題提供完整的處理要求講述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這超出了合同理論的範圍。

  

本文摘自《史上最完整、最權威的合同理論著作》


   這本全面系統介紹合同理論的教材。合同理論,當前微觀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分支之一,又稱為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在公司金融、產業組織理論等多個領域有重要應用。這本《合同理論》教材,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原版、格致出版社引進出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費方域教授組織翻譯,體系得當,叙述精略,語言流暢簡潔,將理論概念與實際應用巧妙融合在一個個模型中。本書作者帕特裡克·博爾頓和馬賽厄斯·德瓦特裡龐是研究合同理論的兩位領軍人物,他們合寫的這本書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學習、研究合同理論的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