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passion:胸懷激情

2014-06-08 17:26:22



  passion:胸懷激情

  “每天我都要盡可能地釋放全部的能量。”

  這是民主勞動黨魯會燦議員的座右銘。“1天的能量,在1天之内釋放!”這句哲學壓縮了懂得人生寶貴、努力生活的人的覺悟。魯議員說他每天工作結束後,躺下就能入睡,而且能睡得很沉。中間醒來的情況,3年來只有1次。睡覺做夢,大概5年能有1次就不錯了。由此可以猜測,他對事業是多麼充滿激情。

  每天都有一定的能量供我們去工作。如果不能全部派上用場,這些能量就像未能消化掉的食物殘渣,堆積在體内,最終形成癌細胞,也許會帶來後悔的痛心結果。我再說一遍:一天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天,一天一天堆積起來,就成為一個人的人生。每天都能動員全部能量用於工作的人,肯定會活得豐富多彩。

  關於激情,提出最正確答案的人恐怕要屬著有《千金難買的激情》的韓國通用總裁李採旭了。他認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應該充滿激情地去面對。也正是因為他做到了這點,成功之門才向他敞開。簡單概括起來,他的主張是這樣的:

  “不要埋沒在反反複複的日常生活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職場生活中,想想當初澎湃的激情。當你回想起最初的心情時,就會有能夠戰勝任何困難的‘千金難買的激情’叩響你的心門。”

  《不狂不及》的作者,漢陽大學教授鄭珉提出了“癖”論。這裡的“癖”指的是想改也改不掉的頑固的習慣,其實也是激情的產物。他反問讀者“不瘋狂幹什麼”“我需要的東西,不管走到哪裡,我都要找到,心裡才會舒服”。鄭珉教授就是憑借這種近乎瘋狂的投入精神展開蓬勃的教育和著書活動。

  著有自傳《激情時代》的韓國出版市場研究所所長韓基浩也主張激情的人生。他在書中這樣說道:

  “如果沒有激情,每件事情都只是繁重的苦役。但是,如果你胸懷激情,不管多麼辛苦的事情,都可以當作遊戲來做。年齡也不是問題,只要有激情,年過半百也同樣可以擁有青春。活力四射的青春秘訣就在於激情,試圖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激情。精神和信念在激情中得以成長。”

  激情不但是活力四射的青春的秘訣,同時也是成功的秘訣。尤其是對於乙來說,激情是到達成功的原動力,同時也是催化劑。我可以斷言:如果沒有激情,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熊津集團的會長尹錫金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激情派之一。他在創業初期就制訂了“週末一定要休息”的規則,直到現在也從來沒有改變。

  “人應該保持‘等待之心’。從創業以來,我始終過著等待週末的日子。”

  期待週末的生活,換句話說,一週中的5天都要毫不吝啬地發揮全部的精力。只有那些平日裡豎起所有的神經、聚精會神工作的人們才能體會到休息日的真正喜悅。包括大企業在内的很多狀況較好的公司的領導層,他們一週的生活都極其單調。平日裡盡其所能地工作,週末享受甜蜜假日的喜悅。

  那麼,普通的職場人士怎麼樣呢?平時也像老闆那樣工作嗎?也能全力以赴地工作,傾註全部的精力嗎?這樣的職員並不多見。

  喜歡讓職員加夜班或者週末加班的老闆並不多,他們只希望員工在業務時間内全力以赴,可是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職員太多太多了。盡管這樣,每個員工卻都夢想著取得成功。這樣荒誕的夢想不可能實現。如果沒有激情做後盾,夢想也僅僅是夢想而已。

  1906年生於日本、31歲得道的鈴木俊降禅師至為貼切地說出了激情有多麼重要、今天有多麼重要:

  “我們要像熾熱的火焰那樣過我們的人生,像熾熱的火焰那樣,把一切都燒成白色的灰燼。”



本文摘自《職場戰士生存必殺技》


   一本叫做《乙的生存法則》的圖書在韓國一經出版就登上暢銷圖書排行榜,多次加印均很快售罄。人民日報出版社引進該書的中文簡體版權,精心打造,於2009年初隆重推出。書中作者把商業世界裡的人分為甲和乙,這個世界人人都想成為“甲”,人人都只想成為成功的“甲”。但是,我們既是“甲”,又是“乙”。面對消費者,大企業的CEO也是“乙”;面對下屬單位,最底層的小職員也是“甲”。必須洞悉甲和乙的真相,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