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哲思啟智(19)

2014-08-04 10:41:43

    對生命的理解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會存在物,人的生命具有自然生命和社會生命的雙重性,人的生命價值的最高指向是精神生命。從自然生命上講,一切生的目標就是死亡,人的真正存在是向死亡的存在。從社會生命上講,人的生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有個體的生命的心理活動,包括認知、情緒和意志等,是有意志的個體生命存在。從精神生命上講,它表現為人格的三重結構,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即與生俱來的人格精神,自我即自主的人格精神塑造,超我即社會人格精神的實現。生命客觀上存在種生命和内生命的雙重意義上的生命。種生命是人作為物種與運動共有的生理生命,内生命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特有的意識生命、文化生命和社會生命,所有精神層面的發展。就個體而言,自然生命是有終極性的,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是無限性的。

    2006年3月14日於紅河州蒙自縣紅竺園家中

    生命的價值在於行動

    生命的價值在於行動。看看自己是否在行動,這應是我們反省自己的基準點。記得奧格?曼狄諾說過,“只有行動才能使地圖、法律、寶典、夢想、計劃、目標具有現實意義。”我在行動中,明天才是我的;我在行動中,目標才是我的;我在行動中,未來才是我的。無論是成功的行動,還是不成功的行動,都體現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任何靜止的東西往往都會被運動的東西所傷害。人的時運在行動中才能把握。領導者決策的失誤,一般人生活的失誤,都是因為不行動或者是猶豫不決而導致的。

    2008年10月18日於昆明市教育賓館805室

    我們再不能遺忘人的生命價值了

    反思傳統教育,我們再不能遺忘人的生命價值了!

    關註人的現實生活,關註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應是人類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傳統教育註重理性認知,輕生活體驗;註重知識獲取,輕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重理智訓練,輕精神世界的構建。傳統教育以理性知識的傳授屏蔽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對真實生活的體驗、對人文精神的感悟,忽視了學生的理解、想象、體驗和感悟,迷失了自己追求的精神家園,忘記了自己塑造人的靈魂的真谛,充斥著單調、枯燥和乏味,“文採飛動的語文課,變成了生詞抄寫課;真情實感流淌的作文課,變成了八股格式的模仿課;靈智生輝的哲學課,變成了1、2、3的背誦課;甚至連音樂、繪畫課也成了樂譜的記憶課和橫平豎直的訓練課”。工具價值壓倒了目的價值,學生可能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是卻失去了興趣、激情和靈性。享受的過程變成了被動接受的過程。得到的東西我們看到了,失去的東西我們並未發覺。得到的東西也許只是大海裡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失去的卻是海水下面冰山的主體。(袁振國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頁。)

    傳統教育只是把學生當作一個理性的存在,對理性知識和理性能力的孜孜追求成為其最高的目的,以至於課堂教學成為了“訓練”的代名詞,成為了塑造“單向度的人”的一種工藝流程,缺乏對人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關懷,“在文明人那裡,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和積累,一切都颠倒過來了。認識、知識成為了第一性的東西,欲求和意志則成了認識的仆從。仿佛人一誕生下來他的全部生命就是認識世界,對他來說從來就沒有一個生存的問題……他們受的教育越多,他們的思想就越包裹在一層堅實的知識硬殼之中……現代文明人對知識的崇拜更為嚴重,只有當他們的生存被撕開一個裂口,即面臨巨大災難時,他們的目光才會重新回到生存問題上來”。(俞吾金著:《問題域外的問題--現代西方哲學方法論探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6頁。)

    由於傳統的教育難以給學生提供德性的支持、精神的補給和生活意義的養料,造成單調乏味的理性生活支配了整個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精神生活的多方面需要,忽視了對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的建構,“今天,我們卻不問怎樣使一個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是問我們應當教他什麼技術,使他成為只關心生產物質財富的世界中的一顆光滑耐用的齒輪牙”。(伊麗莎白?蘇倫斯著,紀曉林譯:《現代教育的起源和發展》,序言,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在這個意義上,傳統課堂教學中“人”的失落並不是說它完全不重視人,而是說它只是致力於培養一種“知識人”、“技術人”、“理性人”,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是對人的完整生命的人為肢解和割裂,“在他們那裡缺乏紮根於心情總體性的那種深刻的知性。他們有悟性,卻沒有靈魂;有知性,卻沒有精神;有活動,卻沒有道德欲望”。(鄒進著:《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1頁。)

    對傳統教育反思的結果是必須加快發展現代教育,現代教育的終極價值是使人成其為人!

    2008年2月12日教育廳黨組會研究雲南現代教育問題時的發言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