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顯著成就,但普遍存在總量小、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粗放型特點突出、產業結構層次低、城鄉發展不協調、社會事業發展滞後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應在變革經濟增長方式、農村發展方式和民衆生活方式上開辟新途徑。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堅持立足資源優勢,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以人才和技術為内核,凝聚各種生產要素,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增加物質技術積累總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產業和產品的綜合競争力。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邊疆區位優勢,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區域合作帶動國家合作戰略,促進週邊國家的資源内化。在變革農村發展方式上,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三農”發展,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村公共事業,打破行政區劃的局限,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轉變扶貧方式,既要切實解決邊疆地區存在的教不了小、養不了老、飲不上水、看不上病的問題,又要努力實施“整村推進”和“興邊富民”工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變革民衆生活方式上,堅持樹立邊疆“中心意識”和邊境“城鎮觀念”,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推動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既要拓寬城鄉居民收入的渠道,增加各民族人民的收入,更要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優化消費結構,提高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增強民衆的節約意識、積累意識和消費效益意識,充分發揮消費環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努力提高民衆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第三,轉變發展機制,為民族地區科學跨越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民族地區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尤為突出。機制興區、機制興州、機制興縣應該是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戰略之一。深化改革,創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要素充分湧現和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教育和醫療衛生為重點的事業單位改革,實現事業單位人員身份社會化,資產明晰化,管理法制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資金和資本營運水平;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依法自由流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公民自由遷徙。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