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轉變發展要素集聚方式,形成新的增長和發展極。應選擇優勢要素集聚戰略,充分發揮民族地區後發優勢。要以市場為基礎,以資源為前提,以創新型人才為核心,以現代科學技術為關鍵,吸引和凝集地區内外獨具優勢的發展要素,包括人力要素、資本要素、技術要素、信息要素等。應建設和引進能力型企業和能力型產業,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業的競争能力;整合地區内外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優化資本結構促進優勢產業的開發,使優勢資本向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聚集;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集聚發展要素,提高設施和產業科技裝備水平;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不能再採用“饑不擇食”的方式來集聚發展要素,造成低水平、重複性、小而全、污染大、效益低的建設後果;要實施優勢要素集聚戰略,高起點集聚各種優勢發展要素,形成區域發展優勢,增強區域競争綜合實力,形成新的優勢明顯的增長和發展極。
第五,轉變社會管理方式,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民族地區長期以來積累的、影響發展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在推進科學跨越式發展過程中,應加快轉變社會管理方式,推進社會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學化。加強社會建設和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和諧家庭、和諧村鎮、和諧社區、和諧部門、和諧單位、和諧民族、和諧宗教、和諧邊疆的建設,增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提高處置突發性事件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推進社會治安和邊疆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宗教事業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依法加強跨境宗教活動的管理。有效治理毒品、艾滋病等邊境社會問題。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各族民衆政治精神素質,為加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2005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民族發展?紅河論壇上的演講
怎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能只是講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國家宏觀經濟層面上講,應該是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變。所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堅持經濟發展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促進經濟質量、規模、速度、結構、效益相統一;必須堅持科技和機制創新為動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資源與市場的整合及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資源向財富的轉化;必須堅持實施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基礎設施現代化聯動推進的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4年1月27日於紅河州委黨校幹部培訓班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