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補充資料:間接法的邏輯架構分析(4)

2014-08-04 18:27:48

  第二組是存貨和經營成本及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制衡。存貨問題可以說是争議最多的問題之一,理清思路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可以看一個抽象的平衡公式,即

      期初存貨+本期購貨-本期銷貨=期末存貨    (1)

      本期購貨=本期銷貨+(期末存貨-期初存貨) (2)

  註意到“本期購貨”包括付現和未付現兩類,可進一步導出:

      本期購貨付現=本期銷貨+(期末存貨-期初存貨)-本期未付現購貨 (3)

  上式中,“本期銷貨”(即產品銷售成本)表示對利潤的影響數,“期末存貨-期初存貨”表示存貨增加(減少用“-”號表示),“本期未付現購貨”表示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可見對相關現金流量和利潤之間的關系的考察,將同時涉及產品銷售成本、存貨增加數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數三種因素。根據(3)式,若存貨增加(減少),則現金流出增加(減少),淨現金流量減少(增加),所以就應調減(調增)淨利潤。當然這要由應付項目的增減變動加以配合,二者也是互相驗證、此長彼消的關系。

  如果僅僅基於“精確”的態度,而不考慮項目間的制衡關系,實際工作中就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現象。如在(3)式中提到的“本期購貨”中,可能包含有因沒有付款而引起的應付項目的增減變動,它與銷售成本和存貨的增減變動交織在一起,很難區分哪一部分僅對現金流量產生影響,哪一部分既對利潤又對現金流量產生影響,但它們卻可以互相協調而達到平衡。

  例如:本期購貨10萬元,其中付現8萬元,2萬元未付款。假定沒有期初存貨,本期購貨銷售70%,則期末存貨為3萬元,銷售成本為7萬元,利潤因此減少7萬元,而現金流出8萬元。那麼二者的差額1萬元該作何調整呢?

  如果因為沒有涉及現金流量和損益而對應付項目增加的2萬元不予考慮,那麼對其他項目的調整(調整銷售成本?調整存貨?還是二者都予調整?)因無直接可利用數據而複雜化起來,這樣反而不利於有效探讨現金流量和淨利潤之間的關系。如果利用(3)式中項目間的制衡關系,我們在“利潤-7萬元”基礎上簡單地調減“存貨增加數3萬元”,調增“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數”2萬元,就可以很簡捷地得到“淨現金流量-8萬元”。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解讀與案例分析》


  報告數據的生成原理和内涵予以解讀,隨後打開財務報告分析的工具箱,並通過指標體系的構建,揭開財務報告的神秘面紗,講述其背後的故事。在本書最後,作者選取了最新的並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析和解讀。這部分内容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檢驗,又提供了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規範示例。 全書體現最新準則和最新年報之“新”,體現系統思維和知識架構之“全”,體現分析務實、知識實用、資料真實之“實”,以期給予讀者全新而實際的閱讀體驗。 本書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經濟常識的社會大衆,其意不在於編報表,而在於如何識報表、用報表。此外,書中内容對於企業經營者和財會人員也大有裨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