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應付債券
企業根據國家的規定,向社會發行債券以籌集資金,會計上稱之為應付債券。這其實就相當於企業向社會各界借錢。在資產負債表上,應付債券反映企業為籌集長期資金而發行的債券本金及其應計利息,並作為一項非流動負債予以列示。對於債券的發放,國家規定有嚴格的限制條件。因此,能夠發行債券的企業本身就是對企業良好績效和形象的一種“宣傳”效應。與銀行借款類似,公司發行債券相對於發行股票而言更體現了一種融資理性,其融資成本較低,便於保障股東權益,可以利用財務槓桿謀取更大福利,而且也有助於企業借助債券發行調整和優化資本結構。
9. 長期應付款和專項應付款
長期應付款反映企業除了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各種長期性的應付款項。現在的業務當中,分期付款的比較多,例如應付融資租賃款項、分期付款購買貨物等。如果其償還期超過一年,會計上就稱之為長期應付款。
專項應付款通常是指企業取得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具有專項或特定用途的款項。對於此類負債,財務分析者似乎不必太較真,因為它通常並不要求用現金償還,只要能完成政府交給的任務即可,有時候可以看成是國家對於該企業的政策傾斜和變相補貼,不像一般的長期負債那樣構成企業強制的償還負擔。
10. 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反映企業由於會計和稅法之間的差異,導致會計根據稅法的規定在當期不必交納較多的所得稅(相對於會計利潤和賬面淨資產的增加數而言),但“註定”在以後期間需要“補交”的所得稅金額,即會計上所謂的由於資產(負債)賬面價值大於(小於)計稅基礎所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而可能造成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出,本著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會計上應在這種在未來予以“補交”的義務形成的當期予以確認計量,並在報表上予以列示。
3.5.3 所有者權益項目
1. 股本
上市公司發行的全部股份按面值計算,在會計上稱之為股本。對於一般企業而言,這叫做實收資本,即反映投資者實際投入的資本金數額。我國實行註冊資本金制度,開辦企業必須依法籌集最低限度的資本金即註冊資本。例如,《公司法》第78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最低註冊資本不低於1 000萬元。註冊資本是國家授予企業法人經營管理的財產或者企業法人自有財產數額的表現,它能反映公司法人財產權的大小,並用以作為公司經營的保障和社會信用方面的保障。但是,投資者的資本金往往允許分次繳付,因此在核算上就有必要設置“實收資本”科目來反映實際收到的資本金。投資者在繳清資本金後,企業的實收資本應與註冊資本一致。
2. 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在會計核算中被分為兩大類:一是資本(股本)溢價,二是其他資本公積。投資者直接投入到企業的資金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前述的股本或實收資本;第二部分就是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超過其在註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即所謂的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在會計上通過“資本公積”項目核算。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資,到工商局註冊了一個東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其註冊資金為200萬元。三方約定甲出資70萬元,乙出資120萬元,丙出資50萬元。此時此刻公司一共有多少資產?回答是240萬元。而註冊資本只有200萬元,會計上核算實收資本200萬元,超過註冊資本的那部分就叫做資本公積,為40萬元。其實240萬元都是投資者入資註入進來的,把它一分為二,以便於和我國註冊資本政策保持一致。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解讀與案例分析》
報告數據的生成原理和内涵予以解讀,隨後打開財務報告分析的工具箱,並通過指標體系的構建,揭開財務報告的神秘面紗,講述其背後的故事。在本書最後,作者選取了最新的並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析和解讀。這部分内容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檢驗,又提供了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規範示例。
全書體現最新準則和最新年報之“新”,體現系統思維和知識架構之“全”,體現分析務實、知識實用、資料真實之“實”,以期給予讀者全新而實際的閱讀體驗。
本書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經濟常識的社會大衆,其意不在於編報表,而在於如何識報表、用報表。此外,書中内容對於企業經營者和財會人員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