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受托責任目標,還是決策有用性目標,都給會計工作帶來了高標準和嚴要求。首先,受托責任會計依然是一塊令人振奮的領域。在受托責任會計的語境中,會計處於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委托與受托、“問責”與“負責”、承擔責任與解除責任的矛盾運動中,既要站在委托人立場監督受托人的責任履行情況,又要站在受托人立場解釋和反映其經管責任的履行情況。從而以積極的姿態、精當的手段和嚴謹的程序,對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陳述。會計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嚴謹、務實傳統已經給社會各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決策有用性目標對於會計更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挑戰,在某種意義上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決策有用性目標導向已經把會計本身推向了一個充滿風險的未知領域。隨著網絡經濟、知識經濟、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信息爆炸的沖擊以及用戶日益個性化的需求,都可能導致傳統的會計系統消失,而被一個更具有全局性的、能夠容納各種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信息系統所“吞沒”。在20世紀末,美國會計學界就有人提出“21世紀是否還需要會計”的質疑。會計必須面臨來自各方面的競争和壓力,善於學習,積極改造,適時調整,以永葆會計在新時代自身所特有的信息優勢地位。
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都是在現代企業體制下展開的對於會計目標的闡述,二者表面看似乎存在著諸如可靠性和相關性等信息價值取向的針鋒相對,其實二者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對立統一關系,孰是孰非也不存在簡單的二元判斷,這必須融入具體會計環境中加以分析和論證。從現代財務會計的發展邏輯看,財務報告目標的演進與資本市場的發育和完善基本上是步調一致的。另一方面,我國會計目標的融合觀點雖然不失為一種立法上的明智,但實踐中也會帶來一定的原則困惑,並給具體的程序操作造成選擇上的兩難,有時候也難以回答現代會計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為了增強報表的通用性而採取多元計量屬性並存,這本身就賦予報表濃厚的暧昧主義色彩,不僅存在認識上的混亂,也難免帶來理解和應用方面的困難和不便。這就要求會計上需要一個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目標,並配之以動態均衡的會計原則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以促進現代會計事業的持續和諧發展。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解讀與案例分析》
報告數據的生成原理和内涵予以解讀,隨後打開財務報告分析的工具箱,並通過指標體系的構建,揭開財務報告的神秘面紗,講述其背後的故事。在本書最後,作者選取了最新的並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析和解讀。這部分内容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檢驗,又提供了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規範示例。
全書體現最新準則和最新年報之“新”,體現系統思維和知識架構之“全”,體現分析務實、知識實用、資料真實之“實”,以期給予讀者全新而實際的閱讀體驗。
本書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經濟常識的社會大衆,其意不在於編報表,而在於如何識報表、用報表。此外,書中内容對於企業經營者和財會人員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