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資產負債表具體項目及其解讀(1)

2014-08-04 21:12:04

  3.5.1 資產項目

  1. 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反映企業庫存現金、銀行結算戶存款、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證金存款等的合計數。這些貨幣資金構成企業的“血液”,也是現金流量表中所謂的“現金”的主體。此處幫讀者澄清一個認識誤區,即貨幣資金並不是多多益善,相反,貨幣資金占壓過多,反而意味著企業資金運作效率和水平較低。實務中,人們常常把那些因為不善於理財和找不到很好的投資機會而拿著很多錢不知道該怎麼花的企業稱之為“現金牛”,道理就在於此。貨幣資金本身意味著機會成本。企業應當根據自身需求,確定一個最佳貨幣資金持有量,以合理調度貨幣資金餘缺,避免貨幣資金過多或者過少給企業造成的不良後果。

  2. 交易性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在公開證券市場中購買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對於非金融機構而言,交易性金融資產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副業”,而且最好是“輔業”,即輔助於現金資產,用於調劑貨幣資金餘缺,在保持流動性的前提下,獲取一定的收益,避免資金閑置而給企業帶來的機會損失。

  3. 應收票據

  應收票據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勞務等收到的商業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兩種形式。商業匯票是一種載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點、付款金額和付款人的無條件支付的流通證券,也是一種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轉讓給他人的債權憑證。應收票據與一般的應收款項相比,流動性和安全性更強,更容易在市場上流通轉讓,供貨方比較容易接受。有鑒於此,在過去,應收票據一般不考慮壞賬風險而是按照其原值反映,但其畢竟也是一種商業信用,依然存在著風險,因此根據新準則規定,應收票據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計提壞賬準備,並按照扣除壞賬準備後的淨額列示。

  4. 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勞務等而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各種款項,如應收的價款、增值稅款以及代墊的運雜費等。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賬款在一年内應該能夠收回,所以一般歸屬於流動資產。但在現實經濟生活當中,企業可能因為信用危機導致應收賬款長期被占壓而遲遲收不回來。為了體現應收賬款的真實價值,應收賬款應當估計其壞賬損失,按照商業信用金額扣除所計提的壞賬準備的淨額列示。應收賬款分析應與銷售額分析、現金流分析聯系起來。應收賬款的起點是銷售,終點是現金。正常的情況是銷售增加引起應收賬款增加,現金的存量和經營現金流量也會隨之增加。如果一個企業應收賬款日益增加,而銷售和現金日益減少,則企業的營銷政策就可能已出現問題,甚至變得比較可疑,有虛構收入操縱利潤之嫌疑。

  5. 預付款項

  預付款項是指企業按照供貨合同規定而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它也同樣屬於流動資產。預付賬款作為企業的一筆債權,但它所對應的通常並不是現金流入,而是為了獲得貨物或勞務供應,所以其在性質上並不屬於貨幣性資產。預付款項如果較多,通常意味著企業為了穩定貨源等而進行了一筆資金墊支。預付賬款同樣存在債權性風險,也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環境等考慮計提壞賬準備,並按照其價值淨額予以列示。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解讀與案例分析》


  報告數據的生成原理和内涵予以解讀,隨後打開財務報告分析的工具箱,並通過指標體系的構建,揭開財務報告的神秘面紗,講述其背後的故事。在本書最後,作者選取了最新的並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析和解讀。這部分内容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檢驗,又提供了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規範示例。 全書體現最新準則和最新年報之“新”,體現系統思維和知識架構之“全”,體現分析務實、知識實用、資料真實之“實”,以期給予讀者全新而實際的閱讀體驗。 本書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經濟常識的社會大衆,其意不在於編報表,而在於如何識報表、用報表。此外,書中内容對於企業經營者和財會人員也大有裨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