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制度與環境的建設最為根本,不過,物質與硬件也不可或缺。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之前曾寫作過一本自傳。通過這位黑人總統的親筆授權,我翻譯了這本自傳《奧巴馬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對奧巴馬的關註也對奧巴馬弟弟自述的一個故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奧巴馬有個弟弟叫做馬克,目前居住在中國深圳。2008年奧巴馬旋風全球刮起,他因為被英國《泰晤士報》曝光而引起關註。馬克在美國佈朗大學獲得學士,繼而拿到斯坦福大學物理學碩士和埃默裡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可以說是個物理學家。他本人也曾在深圳福利院連續做了6年義工,這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做不到的事。然而,這位富有社會責任心和愛心的馬克卻不願意回歸祖國肯尼亞。他的這位弟弟馬克這樣表述為什麼不願意回國:"在這樣一個手機還未普及的國度,物理學家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這是一個因為硬件缺乏而導致人才流失的典型事例。盡管大多數情況下,貧窮、落後往往與戰争、混亂、腐敗等因素交織一起,形成令人絕望的"亂世"。青少年的理想甚至可能是去當一個"海盜",而不是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文學家。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才流失,卻並不是"政府不尊重人才"或者"人才不愛祖國",而是因為自身的落後讓人才"生不逢時"。當國家無力提供發揮才能的平台時,人才只能滞留在海外。否則,留下來於國家無益,於個人則有害。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政府能做的事情只能是讓他們繼續留在海外,同時推動人才環流展開合作與兼職;並在海外建立完善的高端人才數據庫與留學生、僑裔專家社團,保持長期的聯系;另外保持方便海外人才恢複、保留國籍的政策,例如默認雙重國籍,降低他們獲得綠卡、長期簽證的門檻,簡化程序與手續。這樣才能保證將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在海外的"人才銀行"取出自己的存款並獲得利息。
幾年前,國内的一位市委書記就曾如此感慨:"如果我們讓這些人回來,我們並不確定我們是否能用這些人。因為我們無法負擔和日本一樣的報酬。既使我們用了他們,我們仍然沒法養他們,因為他們需要的設備我們現在沒法買。但讓他們留在國外,用國外的設備,然後請他們回來幫助我們,我們就能用他們了。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然,在已經成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中國在硬件基礎、物質基礎上都已經非常發達,產業升級也成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因此,全球流失人才數量最多的中國已經到了從海外取出人才積蓄的階段。
本文摘自《講述全球最稀缺資源的争奪戰》
為什麼因為缺乏醫生,塞拉利昂2003年嬰幼兒死亡率高達16.6%,人均壽命不足40歲,而在美國芝加哥的塞拉利昂醫生卻還比塞拉利昂全國還多?
為什麼美國的“氫彈之父”、“電子計算機之父”來自歐洲?為什麼歐洲免費輸送科學家讓美國爆炸了原子彈、制造出了導彈、把人造衛星送上天、使宇航員登上月球,冷戰中卻還需要美國人的保護?
為什麼美國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業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國的創始人?為什麼美國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接近40%來自外國出生?為什麼這些外國出生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有22%來自中國大陸?為什麼中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留學博士學成不歸的比例高居新興國家首位?
為什麼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並且從2006年開始榮登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為什麼美國《科學》雜志把清華、北大稱為——“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為什麼中國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萬留學生,卻只有30多萬人回國?為什麼中國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世界居於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