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國籍?種族?血統?

2014-08-07 14:25:50

二戰之前,美國無論科研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沒有今天這麼強大。很顯然,那些身在世界中心的歐洲科學家們不可能對條件更為優越的本土視而不見,卻去對美國那個"新大陸"所提供的經費支持與工作收入"心向往之"。但是,美國對待人才的態度改變了一切。德國、意大利、後來成為戰勝國的大多數歐洲發達國家,跟今天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認為人才的出生地、國籍、種族、血統要比其才華、品德以及所能做出的貢獻更為重要,因此,許多猶太裔科學家就這樣從歐洲被"趕"了出去。美國則恰恰相反,不問血統、種族、國籍,並且主動争取這些人才入籍。

  愛因斯坦就如此評論美國二戰後科技迅猛發展的原因:"要是我們企圖把美國科學研究工作日益增長的優勢完全歸功於充足的經費,那是不公正的。專心致志,堅韌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在它的科學成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愛因斯坦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是德國最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家,剛剛大學畢業時還曾獲得瑞士國籍,但僅僅因為猶太人的血統就不見容於德國,此後輾轉於意大利、荷蘭,都無法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盡管愛因斯坦傾向於留在歐洲,最終還是選擇了此前只去做過學術訪問、卻有著"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的美國。

  法國科學家朗之萬得知愛因斯坦移民美國的消息後,就說:"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當代物理學之父遷到了美國,現在美國成為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了。"

  還有更多例子,恩裡科費米是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但是,即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樣的榮譽,也無法改變妻子是猶太裔所帶來的非議。因此,他也選擇了移民美國。出生在匈牙利的猶太人愛德華特勒在1930年獲得了德國萊比錫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並於德國一所大學任教。1935年,他同樣因為猶太人的身份遭到迫害,不約而同地和妻子選擇一起移民美國。

  後來,正是熟悉德國科研内情的愛因斯坦上書羅斯福總統,推動美國啟動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恩裡科費米則成為了"曼哈頓工程"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他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座受控核反應堆,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奠定了基礎。愛德華特勒於1941年成為了美國正式公民,1952年11月1日,他主管研制的世界第一顆氫彈在太平洋恩尼威托克島爆炸成功,由此成為美國的"氫彈之父"。

  著名的例子還有美國的"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1929年,馮諾依曼26歲,是德國一所大學的助教以及漢堡大學的兼職講師。但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卻向他發來一張客座教授的聘書,並承諾如果他願意留在美國定居,將增加薪金並一年以後聘為正式教授。更好的禮遇,更高的職務,更豐厚的薪水,更充足的科研條件,年輕的助教馮諾依曼還能有什麼理由選擇德國而拒絕美國呢?

  這並不是普林斯頓大學多麼善於"慧眼識珠"。馮諾依曼很早展現出了天賦和才華,這位著名的數學家六歲就能心算做八位數的乘除法。但是,德國的學術體系更在乎資歷,能否升職不取決於他的才華與成就,而是他與上司之間的人際關系以及行政官員的評價。於是,1931年,28歲的馮諾依曼成為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第一批終身教授。l933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前德國大學兼職講師的馮諾依曼又與愛因斯坦一起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6位教授之一。

  原子彈的爆炸、氫彈的發明、現代火箭的研制、人造衛星的上天、登陸月球的實現,以及電子計算機的來臨,無一不是改變整個人類歷史、並使美國引領世界趨勢的大事件。然而,這些美國的"火箭之父"、"氫彈之父"、"電子計算機之父"們,竟然都不是美國本土人士,全是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如果這些科學家留在歐洲而非美國,並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持進行這一切工作,歐洲未來面對蘇聯的軍事威脅,會需要付出鞍前馬後的代價來讓美國人充當保護傘嗎?或者說,美國還能成為今天的超級大國嗎?

  正因為把國籍、種族、血統、出生地、資歷等看得太過重要,才會讓歐洲免費把這些掌握世界尖端技術的科學家送給美國,並為此付出無法估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他們為此錯過了整個時代和整個世界。

  但是,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還是如此對待海外人才:他是外國人,再有才華、再有貢獻、再熱愛這個國家,也不可能是自己人,也不能讓他移民入籍成為自己人……為什麼要引進與使用外國人才?外來的和尚才會念經?這不說明國中無人嗎?這難道這不是崇洋媚外和國家的恥辱嗎?……他在以前侵略過我國的發達國家留學與工作,肯定被殖民者灌輸了不正確的價值觀,用以危害祖國,颠覆政府,這些"海歸"怎麼能夠不在重要職位上限制使用?

  美國正是另外一個極端。二戰之中,美國情報部門發現幾乎所有想帶回來的納粹科學家都與納粹政府有著各種關系,甚至可能犯有戰争罪。無罪釋放都可能遭到國内外輿論的強烈抨擊,何況還要讓這些人優先成為美國公民,在美國政府部門?作,使用那些在納稅人看來是天文數字的科研經費?但是,實用主義決定了一切,美國最終決定繞開那些規則秘密行事。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佈之時,新科諾獎得主下村修還是日本籍,但卻是在美國的家中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的電話採訪,因為下村修從31歲就來到美國,為美國工作並且一直沒有回到日本,加上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也有過國籍誤會。所以,日本記者一開口就質疑說:"你的國籍還是日本的吧?"

  下村修立刻反問:"為什麼一定要成為美國人呢?日本人也可以居住在美國,申請研究經費時也並沒有受到什麼歧視,我基本上沒有感到任何不方便。"

  這句話真正令人深思的正是美國對待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務實態度,不但能夠不分國籍、血統、種族地引進外來人才,讓他們入籍美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並且,即使這些世界頂尖的人才不肯入籍美國,也能夠務實地做到不分國籍、血統、種族地使用人才,只要他們能夠為美國的發展和利益做出貢獻。

  美國從來就不是個單一血統和種族的國家,在這個"熔爐"裡,最新的"美國故事"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奧巴馬的父親是來自非洲肯尼亞的留學生,並且後來還回到了肯尼亞。作為一個在美國曾受到歧視的少數族裔的第二代移民,奧巴馬能夠成功競選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也表明了美國二戰後的開放並不只是一句口號,更表明了美國的強大不在於其物質力量,而在於其開放性的精神,使其能夠博採世界百家之長而融於一爐。

  正如奧巴馬在其總統就職演說中指出:"多種族、多元化是我們的一種優勢。我們是一個由基督徒、穆斯林、猶太教徒、印度教徒和無神論者共同組成的國家。我們吸收了各種文化的精髓,並且從世界的每個角落學習。"

  

  

本文摘自《講述全球最稀缺資源的争奪戰》


   為什麼因為缺乏醫生,塞拉利昂2003年嬰幼兒死亡率高達16.6%,人均壽命不足40歲,而在美國芝加哥的塞拉利昂醫生卻還比塞拉利昂全國還多?
  為什麼美國的“氫彈之父”、“電子計算機之父”來自歐洲?為什麼歐洲免費輸送科學家讓美國爆炸了原子彈、制造出了導彈、把人造衛星送上天、使宇航員登上月球,冷戰中卻還需要美國人的保護?
  為什麼美國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業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國的創始人?為什麼美國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接近40%來自外國出生?為什麼這些外國出生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有22%來自中國大陸?為什麼中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留學博士學成不歸的比例高居新興國家首位?
  為什麼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並且從2006年開始榮登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為什麼美國《科學》雜志把清華、北大稱為——“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為什麼中國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萬留學生,卻只有30多萬人回國?為什麼中國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世界居於首位?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