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徒心態”使企業家承受了更大的壓力(9)

2014-08-08 14:54:07

    經濟學家很可能會將其貶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而心理學家又會把它看作過分關註應用的一個領域。行為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可能遭遇的第二個挑戰是權威的壓制。由於中國社會是一個強調權利等級差異的社會,這樣,在學術上,權威的作用就會抑制某些新的挑戰權威的學科的出現。這些都不利於行為經濟學的發展。第三,行為經濟學也可能會跟很多其他的新興學科的命運一樣,也就是說感興趣的人多,但真正為之踏踏實實研究的人很少。因為我們的傳統精神是盡量重複和驗證別人的工作,而不是批評、挑戰外國學者的工作,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忽視中國人的心理所產生的獨特的行為經濟現象。由於文化差異,中國人的行為經濟學肯定與西方人的行為經濟學有很多出入,由於差異的存在,我們會誤認為行為經濟學是沒有普遍適用價值的心理學家的無稽之談。我個人認為,這種文化造成的行為差異,恰恰是我們中國學者能夠對世界和人類心理學和經濟學做的獨特貢獻。在某種程度上,行為經濟學提供給我們一個創新的機會和捷徑,使我們能在課題的研究和發展上做西方人不能做的事情。也許這種差異才是我們學者應該感到興奮的地方。李蘭:謝謝您。相信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認識我們自身、認識我們環境的變化,會大大提高我們的心力。彭凱平簡介彭凱平,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曾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複建後的第一任系主任。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後留校任教,1987年聘為北京大學心理系講師。1989年赴美,在密西根大學做訪問學者。1997年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受聘於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現為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加州伯克利大學社會及人格研究所(IPSR)文化與認知實驗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國際博士生導師。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文化心理學、文化和認知、應用社會心理學。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辨證思維、行為經濟、領導決策、組織文化等。權威學術機構中擔任的主要職務:加州大學美國文化研究領導委員會委員,加州大學學術獎勵委員會委員,《亞洲社會心理學》編委,《華人心理學》編委,《社會及人格研究》編委,加州大學社會及人格研究所、東亞問題研究所、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曾獲得教育部春晖計劃、長江學者、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國家心理健康基金會等多項資助與獎勵;曾任美國心理學會(APA)科學領導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世界華人心理學家大會共同主席(2004年)。韓鐵林簡介韓鐵林,男,生於天津,1975年下鄉插隊至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半年後到邵府公社任團委副書記兼通訊員。1978年初選調到石油部管道局做清砂工。同年9月考入南開大學哲學系,1982年獲學士學位,被分配到機械工業部管理幹部學院任講師,1984年任副處長。1989年後下海到合資企業做高管,1991年至1993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學習管理學,獲碩士學位。1994年調入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任財務處長,總經濟師。1999年至2004年任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其間在南開大學區域經濟專業讀研,獲經濟學博士。2004年任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總經理兼中儲股份董事長。中儲公司原系國家物資部所屬,現隸屬中國誠通集團,從事物流業務,是全國最大的倉儲物流企業,也是國内最大的綜合物流供應商之一。

本文摘自《2009·中國企業外部環境》


   跟蹤調查與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經濟政策、改革熱點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認識以及擔憂,反映企業家眼中的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同時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幫助企業家深入地把握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家應對危機提出了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建議,有助於企業家理清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真正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決策。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