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美國就難以對症下藥,從而會使金融海嘯進一步惡化。現在,國内外不少有識之士對這一點已經表示出了擔憂。這次金融海嘯對中國金融體系造成了一些直接沖擊,但是這些沖擊相對有限。更廣泛而深刻的負面影響主要反映在實體經濟方面,這些負面影響已經由沿海擴散到内地,由出口行業擴散到其他行業,由中小企業擴散到大企業。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這造成大量農民工返回流出地,我國經濟增速在2008年第四季度明顯下滑,當季度GDP增幅只有6?8%。因此,我國在2009年面臨的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的形勢十分嚴峻,防止經濟增速大幅度下滑已經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除了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幾年世界貿易增速放緩也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2004年,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的進口增幅曾達到24%,之後就逐年回調了,2005年回調到16%,2006年大概是10%左右,到2007年就下降到10%以下了。所以說,就算沒有這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貿易的這種回調趨勢也表明我們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正在緊縮,這必然會制約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由於美國次貸危機演化成全球金融海嘯,再加上世界貿易已經進入回調期,因此我國經濟受到的負面沖擊比預想的要更大。李蘭:也就是說世界經濟貿易本身的回調和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雙重沖擊,中國經濟增長由此出現了放緩趨勢。現在大家最關註的就是經濟增長會放緩到什麼程度。盧中原: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波動週期的上升期大體為3~4年。這一輪上升期可以從2002年走出1998年以後的經濟低迷期算起,到2007年達到11?9%的峰值,共持續了6年,比以往幾次延長了2~3年,持續時間之長是罕見的。在這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協調性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從穩定性角度看,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連續5年保持在10%~12%之間,最近兩年連續高於11%。盡管其間出現過局部地區和行業的投資過熱,國家隨即採取了總量緊縮和結構調整並舉的宏觀調控措施,但並沒有傷及經濟運行的基本面,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得以保持。從協調性角度看,支持經濟增長的基礎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例如糧食連續五年豐收;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出現合理變化,2005年和2007年消費對當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略大於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主要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由於經濟增長存在週期性波動的内在規律,持續一段時間的上升期達到頂點後自然會進入回落期。2007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開始小幅度回落,2008年前三季度繼續呈現回落態勢,這表明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正在進入下行通道。不妨把回落期視為“休整期”。畢竟,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節能減排降耗的形勢相當嚴峻,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仍然遲緩,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效果不夠理想,有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例如在產業構成中,近年來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比重下降。因此,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一些,進入“休整期”,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有利於為解決這些矛盾創造比較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沖擊,再加上我國經濟增速本身也在週期性回調階段,兩者疊加會使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較大。如果宏觀調控措施力度不夠或不及時,2009年經濟增長速度要保持在8%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國政府已經迅速地、力度很大地採取了一系列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並且還會根據形勢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和加快實施進度,因此2009年我國經濟增速高於8%是很有希望的,我個人認為甚至是有把握的。
本文摘自《2009·中國企業外部環境》
跟蹤調查與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經濟政策、改革熱點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認識以及擔憂,反映企業家眼中的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同時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幫助企業家深入地把握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家應對危機提出了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建議,有助於企業家理清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真正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