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需求的不旺或者說消費需求增長達不到社會經濟正常發展的需要,就會有可能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困境。衆所週所,一切產品生產的最終落腳點都是消費,消費是任何生產的最終歸宿。盡管消費資料分為生產性消費資料和生活性消費資料,窮根究底,生產性消費資料還是為了生產生活性消費資料服務。一旦生產的產品尋找不到它的歸宿,生產也就無法進行下去;一旦生產停滞,我們的社會又會如何產生活力呢?只會陷入死氣沉沉的局面。
當然,這種說法過於簡單,也不具有說服力,我們需要有更詳細的說明來補充。我們作一個假設:
假如有一個地區,我們稱之為甲國,人口有100萬人。在該國有幾處農場,為當地提供了足夠的糧食;有一些企業,生產鞋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和其他產品,還有一些銀行等金融企業。總之,該國雖小,但五髒俱全。另外,該國的週圍還存在著一些其它國家,如乙國、丙國,等等,甲國是否與這些國家互通貿易不影響我們的分析。在甲國内,社會秩序良好,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一切正常。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貪婪且無止境,特別是那些金融機構。金融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通過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包括傳統的、衍生的、創新的金融工具)發放貸款,而沒用仔細考慮借貸人的信用如何,造成了大量信用不好的、沒有能力償還的人也獲得大量的貸款用來買車買房等。因而表面看起來,該國經濟繁榮,增速較快。正所謂紙是包不住火,貸款有合同的,需要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那些信用不好的、沒有能力償本付息的人早晚會顯現出來。這一天終於在某個時候來臨了,金融機構去向這些人催貸失敗,不得不提取壞帳準備金,做好虧損的準備。由於這類人太多了,導致向他們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不得不宣佈破產。金融機構之間是彼此互相聯系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結果是該國大量的銀行、貸款公司等陷入經濟困境。為了扭轉困境,它們或是破產、或是裁員,總之帶來了大量人員的失業。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破產和失業人員的增加本身對經濟的影響不大的。問題是經濟影響因素之間存在著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些不利影響會波及到其它方面,從而實現對整個經濟系統的影響。當金融機構的壞消息傳遞出去後,以及失業人員的增加,會波及到在業人員,使他們感到處在一個十分危險的經濟環境之中。當他們有危機感時,他便十分珍惜現在的崗位,不敢再輕易提加薪要求。另外,金融機構的破產、倒閉也會或多或少損害他們的存款、投資等利益,從而導致收入顯著減少。這些因素產生一個共同的結果:不敢消費,即消費需求不旺。那些失業人員,沒有了收入,自然是不敢消費;那些在業者,感到的工作岌岌可危,為了防止意外失業,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樣消費。
本文摘自《通貨緊縮下老百姓的生存法則》
經濟危機繼續蔓延,通貨緊縮初露端倪我們的錢越來越值錢了,但我們掙錢卻越來越難了為什麼能夠買到便宜的東西是件危險的事? 通貨緊縮下如何理財?如何生財?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金融危機在中國的擴散與蔓延,我們進入了經濟週期的另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物價不再持續上漲,部分商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結束了之前的瘋漲狀態;工作不再那麼好找,之前部分經濟學家所預測的中國勞動力人口將在2009年進入短缺時代沒有成為現實,而是失業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大學生普遍感到就業困難;居民的收入進入到了緩慢增長階段,很多單位不再給員工加薪,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