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大困境”讓中小企業走到十字路口(2)

2014-08-08 21:41:44

    (2)融資更加困難,財務成本明顯加重

    受貨幣政策從緊的影響,2008年一季度商業銀行貸款增速明顯放緩,本來就貸款難的中小企業,貸款就更加困難。浙江省銀監局調研報告顯示,"銀根緊縮"政策已使轄内銀行機構的總體信貸供給能力明顯下降。與此同時,小企業經營成本上升,融資需求擴大,加大了信貸供需矛盾。2008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全部貸款增量1448億元,同比少增318億元。其中,小企業授信戶數比2008年初減少11664戶,小企業貸款餘額比2008年初增加50億元,僅相當於2007年全年增量的8.6%。如按小企業貸款增量不低於同期全部貸款發放的進度估算,一季度小企業貸款應增200億元,實際同比少增150億元。

    "當前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十分嚴重,資金鍊斷裂的危險正在加大。"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的報告說。由於信貸資源稀缺,浙江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率隨之高漲,不少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甚至80%。如果是擔保貸款,還要加上擔保機構2%~3%的擔保費率,融資成本更高。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的報告稱,2008年1~4月,浙江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的財務費用增長41%,其中利息淨支出增長45.18%,虧損面達21.03%,虧損總額70.60億元,比2007年同期上升34.93%。據浙江省湖州市經貿委反映,2008年1~2月份,湖州市新增貸款28.63億元,比2007年同期減少38.38億元。

    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浙江省銀監局報告顯示,由於資金持續緊張,衆多中小企業只能轉向民間借貸,以尋求融資渠道。在目前浙江溫州的企業營運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融資的比例,已經從2006年的60∶24∶16,轉變為現在的54∶18∶28。在被調查的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曾有過民間融資行為,有15%的企業通過民間融資解決資金緊張問題。民間借貸的盛行,也使得民間借貸利率大幅攀升,"部分企業短期民間'過橋借貸'月利率高達4~6分",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財務統計處處長盧紹基介紹說,一旦企業難以償還債務,資金鍊就會斷裂。比如,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内最大的鋼制輪胎制造商,有較穩定的流動資金貸款授信。但公司為提高產品檔次,急需1億元的技改投資,而銀行的中長期貸款無法落實。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流動資金不缺,但市場競争激烈,不搞技改就是等死。搞了技改,沒有銀行的中長期貸款,只靠挪用短期資金進行,也等於找死。"

    對此,盧紹基處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浙江省金融機構的長期貸款中,技術改造貸款的比重,已從2000年的16.09%,下降到2007年的0.97%。金融機構貸款結構失衡,使成長型中小企業失去後續發展能力,無法做大做強。"另外財務成本上升,也增加了中小企業的困難。財務壓力增大,資金更加短缺,導致中小企業現金流緊張,一批抗風險能力差的企業存在倒閉危險。

    (3)稅收政策改變與人民幣升值,使中小企業受到較大影響

    

本文摘自《危機下中小企業的生存法則》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2009年將是水深火熱的一年,全國6.8萬家企業倒閉值得警示。中小企業主,不要被金融危機吓破膽子,拿出自己的經營策略來應對,這才是上上之策,因為明天的經營環境比今天更加糟糕。亂世出英雄,狹路相逢勇者勝。
  目前的經濟危機是一次空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也是一個前所未有、千載難逢的機遇。“危”與“機”並存,惟有未雨綢缪,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裡,相信這是中國企業的一次機會,也是中國企業大變局的歷史時期。不管採用何種過冬策略,只要能使企業活下來,“剩者為王”,就是最好的策略。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