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節目的興起(2)

2014-08-14 23:11:52

    很多同學還沒有看到過陽光衛視的節目,所以給大家一個基本的印象,這是我們節目的一個體系以及外部的包裝,可以看出來,我們是希望把深厚的文化和人文的内涵,通過非常現代化和非常活躍的外部包裝和編輯的方式來展現給觀衆。我們為什麼這樣做?來談談時代,從小時候九寸到十二寸的電視的變化。我遇到很多人說楊瀾很幸運,我說是這樣的,但是好像說我不努力的意思,但實際上我想想的確如此,因為我1990年大學畢業,開始在中央電視台主持《正大綜藝》的時候,我想全國觀衆那時候只有幾個節目可以看,有幾個台可以看,所以只要做得稍稍好一點的,就可以出名。但是,現在全國觀衆可以看到四五十個台,這是一個争奪眼球的戰争。

    頻道的興起改變了很多電視台自高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狀態,轉而要跟觀衆有更多的互動,更多地考慮觀衆的要求。網絡的出現和數字以及壓縮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看到的頻道正在成倍地增加。在座可能有一些學工科的同學,如果我說錯了可以糾正我。在有十六根光纖的傳輸系統當中,可以傳輸上萬條頻道,而且在這個數碼時代,如果就像尼克拉-龐帝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可以辦一個沒有執照的電視台,電視和傳播的數量,還有包括傳遞的信息就是無可勝數了。

    而播出也從單向的廣播轉為雙向的互動,從我播什麼你看什麼,到你想看什麼我播什麼,甚至是我一邊播,你一邊看,你的要求隨時在我的節目中體現。

    學傳媒的同學比較了解,全國各地省一級,市一級,無線和有線電視台正在合並,整合成一個統一的電視總集團,在各個省都有。在整合的過程中,發現這麼一個現象,無線電視台和有線電視台同時有新的節目,音樂電視節目,體育節目,當它們合並以後,往往只能剩下一個頻道,一個音樂電視的頻道,剩餘的頻道怎麼辦?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只有走主題化和專業化的道路是生存的必由之路。除了電視正在發生這些深刻的變化以外,中國的生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人們的輿論水平,信息要求的趣味和質量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有一個現象在國際上已經出現了,從這一兩年開始,内地也能接收到各個省的衛星電視,在家裡看到的各式各樣的有線頻道急劇增加,頻道急劇增加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1993—1996年英國發生了類似的情況,有線和衛視的數目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每一個家庭,每週收看電視的時間反而下降了一個半小時。美國的四大電視網,ABC,NBC,CDS等等,他們發現自己的觀衆每年都在下降,比較兩年之前已經下降了五百萬觀衆,這些觀衆已經徹底不看電視了。内地所面臨的電視的狀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個是大多數衛星頻道都是以綜合頻道為主的,比如說河南這一個省來說,應該有一個綜合性的衛星頻道,這是代表河南的整個的精神風貌和制作水準。作為一個外地收看的觀衆,看到河南、江蘇、河北的台,每一個台都是綜合頻道,會發現這些頻道的欄目設置非常相似,六點半是本地新聞,七點轉播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八點是黃金電視劇,週末的時候是《快樂大本營》這樣的娛樂節目,週六都在談戀愛,貌似有很多選擇,其實選擇很少,如果你找到女朋友了,在談戀愛的時間就沒有東西可看了。第二個,制造商、廣告商都以單純的收視率來制作和投放廣告,《還珠格格》很紅,所有人都說這個很紅,我一定要投這個廣告,收視率很高的節目,廣告很集中,排不下,有很多並不差的節目,失去了很多廣告源。大家想一下,看了《還珠格格》的觀衆有多少會買汽車,看對話節目的觀衆多少會買棒棒糖。這個道理已經被細心的廣告商慢慢領悟到了,每一個節目、每一個產品都有目標觀衆。我原來做“楊瀾工作室”的時候,收視率沒有《非常男女》那麼高,但是廣告商是《非常男女》的五倍。這就是因為非常成熟的廣告商會考慮單位成本,還有這些觀衆是否是他的主要收視群體,會考慮觀衆的教育水準、經濟水準,以及培養品牌,以及以後對消費者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本文摘自《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


   針對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觀,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對成長消極、迷茫和倦怠情緒,策劃推出《做有出息的孩子——影響青少年一生的演講》。此書針對這個熱點,選擇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俞敏洪、楊瀾、於丹、潘石屹、成龍……鑒於自身從平凡到卓越的歷程,以在中國大學演講的形式為青少年如何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自己成為“有出息的孩子”所需的潛能給出了許多規劃和答案。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