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節目的興起(1)

2014-08-14 23:12:01

    

    楊 瀾 主持人,主持的節目有《楊瀾視線》《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等。

    

    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謝大家,非常感謝我們學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胡院長,還有國際傳媒研究中心的李主任,非常感謝他們的盛情邀請,陽光文化非常有幸和國際傳媒研究中心合作來共同舉辦清華陽光系列講座,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傳媒界新的信息。

    剛才李主任在介紹的時候,談到我先生,的確是他跟清華傳媒學院的同學交流過,他非常得意,他告訴我說,有些女同學說我是他們的偶像啊!我說男同學呢?

    我跟清華一直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因為我在北外長大,後來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跟清華很近,騎車二十分鐘。中學有一個同學考上清華的物理系,開學第一學期他跟我們說,清華真了不起,一開始就給我們一個摸底測驗,及格分數四十分,我們都得二十分。一開始就對清華純粹的學術風氣很有敬畏感。今天本來是想和傳媒研究中心的三百多位同學有一個近距離的比較隨便的交流。大家這麼盛情,我感到很榮幸,也有點恐懼。

    今天我要講的内容是在分化的媒體時代中,主題節目的興起。

    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大多數都是十八歲、十九歲的樣子,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大概十二歲的時候,我們家第一次有了一台黑白電視機,是十二寸的,不錯了。當時隔壁家的鄰居有一個九寸的黑白電視機,實在太小了,兩個老師視力不太好,後來怎麼辦呢?就買了一個放大鏡放在電視機前,全家就可以看到比較好的圖像了。有一天我媽媽下班回來,一手挎著菜籃子,一手非常興奮地舉著一樣東西,告訴我說我們能夠看彩色電視了,怎麼呢?原來當時流行一種塑料的透明薄膜,上面印藍、綠、紅三種顔色,貼在電視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彩色電視了。所以在電視上看到人的臉一半是綠色的,一半是紅色的。當然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要豐富多彩多了,充滿了色彩和各種創意。剛才我還想看看我們的錄影是否能放得出來。因為換了場地,所以設備和線路都需要充分的安排,可能有點倉促,請大家原諒。

    這是陽光衛視作為大中華文化區第一個主題頻道所涉及的各類節目的片頭和宣傳片,可以從中看一下。我們希望把歷史和文化帶入現代的要求。我們的口號是“有陽光就有力量,有文化生活更精彩”。

    這是楊瀾工作室的節目,這是我在鳳凰衛視就開始做的一個人物訪談節目,那時候做了一百二十個人物左右。從今年7月份開始我重新做,每個星期有兩個採訪,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位了。

    這個系列叫“未解之謎”,各種文化謎題,撲朔迷離的現象,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有很多證明外星人來過地球的遺迹。

    還有這是一部人物傳記系列片,這是中國第一個這麼長的篇幅,這種系列的人物傳記片。

    這是科技與文明的系列,講那些我們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的電視、熨鬥、洗衣機、電話、電報都是怎麼來的。

    這是關於運動的一個系列。

    這個系列叫《歲月流痕》。把世界上古今中外發生的重要的事件做一個回顧,這幾個片子是我們和美國的歷史頻道合作的。

    這個系列是我們已經推出的叫《國寶背後的故事》,和國家圖書館做了近二十期的節目,從永樂大典、甲骨文到四庫全書做了很詳盡的介紹,主要是講故事為主,一會兒大家可以看到比較完整的片段。

    “戰争攻略”,這個據說是全世界男性共同的興趣,除了足球。

    這個是我們共同推出的一個系列,叫《人物志》。從戴安娜到達爾文等,在歷史上留下痕迹的人,他們都會在這個節目裡出現。

    《百年婚戀》是我們10月份即將開播的一個節目,包括現在的網絡戀愛也在其中。

    《眼睛想旅行》是各地的風情以及民俗的東西。

本文摘自《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


   針對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觀,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對成長消極、迷茫和倦怠情緒,策劃推出《做有出息的孩子——影響青少年一生的演講》。此書針對這個熱點,選擇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俞敏洪、楊瀾、於丹、潘石屹、成龍……鑒於自身從平凡到卓越的歷程,以在中國大學演講的形式為青少年如何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自己成為“有出息的孩子”所需的潛能給出了許多規劃和答案。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