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閱讀經典呢?經典能告訴我們什麼呢?今年是孔子2558年誕辰。這麼多年前的一位古人,他寫出來的東西不可能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說的每一句話在今天都是金玉良言。我們能夠從中學到的無非是一種態度,一種最樸素的、最基本的,從當下出發的、推己及人發現内心的一種態度。《論語》裡最常見的一個詞是“君子”。孔子總是在說“君子”,那麼何為“君子”呢?學生就問孔子,“君子”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孔子就說了四個字:“不憂不懼。”
一個人,沒有太多的憂慮,沒有太多的恐懼,就是君子了。學生一聽,不以為然,覺得太簡單了。年輕學生都心高氣盛,覺得君子應該是胸懷宏大志向,建立豐功偉業,怎麼會如此簡單呢,不免心裡有點犯嘀咕。於是孔子又說了一句話:“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什麼叫“内省不疚”?就是說,一個人叩問内心,反躬自省,了無愧疚。我們無論工作學習生活,一天下來,想一想上級交代的任務是否認真完成了,朋友托付的事是否負責地做了,對家人我做沒做到盡心盡力,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覺得一切都做到了,心思坦然地睡著,這就叫“内省不疚”。上無愧於蒼天,下無愧於兒女,所以孔子會說,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還有什麼值得憂慮恐懼的呢?
今天這個時代,神經衰弱的人越來越多。實際上我們自己想想,“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如果心裡總是嘀嘀咕咕,放不下什麼事,覺得這個事我沒做到位,那個事別人對不起我,夜裡怎麼睡得好覺呢?所以,每個人要做到反躬自省,每件事内心都沒有愧疚的標準並不容易。一個君子就是從自己的内心去反省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心靈,就不會被外界的繁雜紛擾所迷惑。
本文摘自《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
針對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觀,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對成長消極、迷茫和倦怠情緒,策劃推出《做有出息的孩子——影響青少年一生的演講》。此書針對這個熱點,選擇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俞敏洪、楊瀾、於丹、潘石屹、成龍……鑒於自身從平凡到卓越的歷程,以在中國大學演講的形式為青少年如何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自己成為“有出息的孩子”所需的潛能給出了許多規劃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