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魯冠球被選為中國“共同富裕的典型”,他的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進入90年代,萬向成為浙江省計劃單列集團,隨後公司股票上市,1997年成為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1999年被列為全國520戶重點企業。此時的萬向已發展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魯冠球的目光開始不止局限於中國國内,而是轉向了大洋彼岸。
萬向是最早的海外“試水者”,也可稱是最成功的“走出去”中國企業之一,早在對AI公司並購之前,萬向集團已進行了一系列的海外並購:1997年,萬向收購英國AS公司60%的股份,當年海外銷售收入2000萬美元。進入20世紀以來,萬向收購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UAI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開創了中國鄉鎮企業在海外收購上市公司的先河。接下來又接連收購了第一個購買萬向產品的美國公司——舍勒公司、全球最大的翼形萬向節傳動軸一級供應商——美國洛克福特公司;美國方向連桿企業——PS公司。這一系列的運作,使萬向在海外的地位不斷提高。萬向這家38年前的鐵匠輔,已經變身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2. 城市企業:從小作坊到“收購美國”
與早期的鄉鎮企業相對應,民營企業的另一大組成是具有“城市戶口”的城鎮企業,這裡面既包括華為、吉利這樣的原創性民企,也有像華立、娃哈哈、遠東控股這樣的國有或城鎮集體改制企業。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政策開始進一步放寬,以“蘇南模式”為代表的鄉鎮集體企業開始式微,鄉鎮企業開始了大規模改制,而城市中的各類民營企業這時也開始了蓬勃發展,並後來者居上:任正非在這一時期研制出了他的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宗慶後創設的校辦企業“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收購了杭州國有的罐頭食品廠,正式成立了娃哈哈集團;汪力成也開始對華立集團進行艱難改制。
而從90年代中後期到進入新世紀,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興盛,城市中的高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馬雲的阿裡巴巴、施振榮的無錫尚德這樣的能夠代表新一代生產力的企業成為市場中的寵兒,中國的市場已徹底成為“城市企業”的天下。對比之下,此時的鄉鎮企業,除華西村等極個別的一直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企業外,多數已湮滅在歷史的河流之中。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