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金融危機都是大浪淘沙的過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三星電子超越日資巨頭的開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則是成就中國消費電子跨國品牌的絕佳機會。
近年來,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重心在日本、韓國、中國間的轉移趨勢明顯。1997年後索尼、松下等日本消費電子企業在傳統CRT向平闆升級的過程中落後於三星電子。2008年金融危機同樣讓三星電子出現了9年來首次季度虧損,這無疑給中國消費電子企業提供了趕超機會。2008年,TCL多媒體就以400多萬台的液晶電視產銷量躍居全球前8強。
TCL多媒體CEO梁耀榮稱: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中國的消費電子產業在平闆時代首次取得了決賽資格,這也是中國消費電子全面趕超日韓同行的開端。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兵認為,在日韓主要的消費電子企業中,彩電產業占公司銷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因此彩電業務和盈利能力一直被看做是消費電子整體水平的風向標,三星超越索尼正是從電視開始。
20世紀80年代索尼等日本企業依靠“精益制造”和“特麗珑”核心彩管技術從歐洲的飛利浦、湯姆遜等巨頭手中接過了彩電權杖,而三星電子則抓住了平闆電視取代CRT的機會趕超了日本巨頭。不過,三星電子去年爆發的賄賂醜聞,已經讓三星等韓國巨頭暴露出多年來形成的“大企業病”。一定程度上,三星電子的活力正逐步喪失,並呈現出90年代索尼等日本企業的態勢,這給中國企業創造了更好的機會。
中外平闆的對壘,長期以來勝負主要取決於四點,品牌、技術、價格和供應鍊反應速度,在效仿“IT速度”將採購、生產和銷售的週期大幅縮短後,中國平闆巨頭與三星、索尼等國外巨頭的供應鍊整合能力已相差無幾。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稱:目前TCL多媒體的資金和庫存週轉速度都降到37天,而三星電子目前還是45天。在供應鍊這一環節趕上外資巨頭後,TCL等中國平闆巨頭與外資平闆的差距就主要集中在品牌形象、價格和核心技術上,如今在這三點上中國平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機。
今年,國務院頒佈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計劃中提到的6項重大工程中有3項主要是圍繞著彩電行業來展開,如支持骨幹企業建設6代以上液晶屏(TFT-LCD)生產線;建設基於自主音視頻標準AVS的數字電視内容綜合服務平台;建立國家數字電視應用工程中心,支持數字電視專利池建設,進一步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標準等。這又將為中國企業提升產業鍊競争力提供政策動力。
張兵認為,在中國消費電子企業趕超三星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領頭企業,如今看來TCL多媒體最具備這一素質。不過,只有一個TCL難以支撐起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國際競争力,日本目前是9大消費電子企業共同參與國際化競争,而韓國也形成了三星和LG電子兩大巨頭,中國企業要想在三國的競争中勝出,就必須團結所有的中國品牌共同努力形成集團軍優勢。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