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可阻擋的潮流(3)

2014-08-16 20:43:17

    企業處在市場最前沿,它們最能體會市場細微的變化,當中國開始陷入核心技術受制約、低端產品過剩、資源嚴重短缺的時候,企業的發展自然隨之產生了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當年中國DVD制造企業與發達國家6C聯盟的DVD專利使用費之争,就幾乎把中國整個DVC制造業摧毀,行業内的許多企業被迫關門。因而當中國的制造業發展到一個困局頂點的時候,感受最深的、也是最早需要作出應對的就是中國的企業。而最可行、也是最有效化解這一困局的路,就是“走出去”。“走出去”,就意味著突出紅海,突出市場發展的瓶頸口。雖然此時“走出去”可能會面臨風險,但只有“走出去”才會有新的機會。

    許多人把制造業企業出海並購稱為“蛇吞象”,如聯想並購IBM;或稱為是“一場豪賭”,如TCL並購湯姆遜。他們認為截至目前為止,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許多都是不成功的,成功的企業也是步履蹒跚,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因而中國企業不應該再出去“抄底”。實際上,這種觀點並未意識到,“走出去”並購是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當前必須做的一項歷史性工程。

    “蛇吞象”也好,“豪賭”也罷,出海並購從根本上說是被“逼出來”的。日子過得舒適的壟斷性國企很少會主動“走出去”,只有市場紅海中苦戰的制造業企業才有“走出去”的源動力。中國的制造業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就猶如李東生筆下的那只老鷹一樣面臨著生死的抉擇:要麼停在原地不動,被國内的低水平競争一點點將體力消耗盡後老死;要麼就忍痛冒險,拔掉自己的舊羽毛,從國内市場中突圍出來,到海外去開辟一片新天地。

    盡管海外並購的確有風險,就像人們所稱的那樣,是 “一場華麗的婚禮,漫長的婚姻”,所以並購後的道路上可能曲折無比,坎坷不斷,但顯然,中國企業不能因為婚姻的漫長就去拒絕婚姻,不能因為道路坎坷就不去走路。

    李東生在TCL出海五年後盤點得失說:“跨國並購盡管給TCL帶來了暫時的困難,但這條道路無疑是正確的,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國際化的企業,TCL在國際化戰略中受到的挫折是國際化大公司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跨國並購,TCL的彩電業務也許還在產業鍊條的最低端;如果沒有跨國並購,去年的TCL通訊早就像其他手機同行那樣被徹底洗出市場;如果沒有跨國並購,TCL也許無法渡過眼前最嚴峻的金融危機。”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