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廠”還是“車間”(2)

2014-08-17 14:27:02

    據統計,1965—1971年,日本主要制成品的產量增長占全球產量增長的比重為:鋼鐵占54%;造船占54%;汽車占46%;電子機械中的民用產品占90%。在主要工業產品中,1980年日本的汽車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位;1982年機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位,1983年機械動機產銷量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的半導體工業尤為發達,美國一家報紙曾援引一位軍事工業專家的話說:“如果沒有日本的微型電子產品,美國就不會去打海灣戰争。”至此,日本被世界推崇為新一代的“世界工廠”。

    但日本的機運並不如前兩任“霸主”那麼好。日本在進入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達到了輝煌頂點,此後就開始遭受經濟危機的困擾,90年代以來,社會經濟發展一直呈現疲態,停滞不前,對世界制造業的影響力開始減弱。此刻世界的目光開始轉向東方的另外一個國家——中國。

    就在西方世界普遍出現經濟發展乏力、市場前進速度明顯放慢的時候,中國開始異軍突起,在世界市場中嶄露頭角。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的GDP迅速增長,各類制造業的規模急劇擴大:從耐克鞋到芭比娃娃,從紐扣到集裝箱,從打火機到電視機,中國在許多吃穿住用等方面的產品生產量已當之無愧地居於世界第一位。日本通產省在發表的“白皮書”中聲稱:中國已成為新的“世界工廠”。這一觀點即被許多媒體引用,大為褒揚,以至越傳越廣,最後連中國自己也默認了這一稱號,接受了這頂金光閃閃的“冠冕”。

    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2.美麗的誤會

    按照人們傳統上對“世界工廠”的認知,一個國家一旦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也就意味著它成為了世界上制造業最為發達的國家,成為新一代的工業霸主。歷史上獲得這一冠冕的,不過僅英、美、日三國而已,連工業實力十分強大的德國,也未敢加此殊榮。中國一直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但以目前的制造業實力水平而言,距離這種境界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單從產品制造的數量上看,中國已算得上是世界上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有數據表明,中國目前制造的各類產品產量,已占到全球產品總量的近30%。但盡管如此,中國卻依然算不上是一個制造業強國。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