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通過了解賣場對商品價格的管理原則,便於供應商更好地採取相應措施,維護好自己產品的價格,讓自己產品的價格能夠處於一個健康的發展空間。
大賣場的經營原則就是便宜的價格,超值的商品。因此,價格的追逐可以說是大賣場採購的核心工作之一,保證價格有競争力是開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商品的價格管理,則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做好市調
包括本地商圈的競争對手市調及兄弟公司的價格調查。
2.做好談判
不要因時間來不及而犧牲談判的品質,倉促簽約。在開店前,時間是採購人員的大敵,採購人員越早到位,對公司以及談判就越有利。
3.了解公司的業績指標
所謂“業績”,包括營業額(銷售額)、毛利率及毛利額。業績指標最好能分解到商品小組。“新入市地區第一個月全店及部門業績指標”、“新入市地區開業第一個月部門及採購組業績指標”,“新入市地區第一個月採購組及大組業績指標”及“新入市地區第一個月大小組業績指標”四個附表是一系列的指標層層分解,由全店→3個部門→20個採購組→100個大組→600個小組。業績指標包括營業額、毛利率、大進貨庫存天數及大進貨金額等。通常全店的指標由地區總經理下達,部門指標由採購總監分解下達,採購組指標由採購經理再分解下達,最後,大小組的指標由採購主管自行分解,形成一個較嚴密的指標科學分解過程。指標不可太低或太高,必須具備較高的任務達成可能性,以激勵所有的員工。
4.定價
以上三項工作完成後,決定售價的工作將會易如反掌。由於定價將影響毛利率及銷售金額,因此最好用鉛筆寫上售價的數字,以便可以反複修改。最終的目標是各小組及大組的第一個月總銷售金額(營業額)、毛利率及大進貨金額等預估結果與業績指標大致相等,不要差到幾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如果兩者的差異太大,有可能產生兩個後果:(1)預估太保守時,可能開業幾天後就無貨可賣。(2)預估太樂觀時,可能存貨會積壓如山,造成倉儲空間和財務的壓力,以及滞銷後的清倉損失。所以,“大進貨計劃明細表”必須謹慎為之。當然,採購主管手頭掌握的資料越多,這項工作就會做得 越好。
許多開店的經驗表明:一些採購人員開店前由於經驗不足、市調不夠、資料缺乏等因素,導致很多商品預估不準確、差異太大,不是存貨積壓就是脫銷。因此,預估工作必須要手頭掌握較多的資料來做參考。同時,對供應商的庫存狀況也必須了如指掌,尤其是A類(占50%銷售額)商品的貨源必須事先與供應商充分溝通,最好的方法是請供應商針對A類商品保留一定庫存量專給賣場作新開店之用。
本文摘自《供應商大賣場操作實務系列》
良性的商品是供應商在大賣場生存發展的根本,是一切利益的來源和載體。管好了商品就有了在賣場發展壯大的希望,管不好商品則將失去發展的機會。本書將從大賣場商品管理的有關知識、供應商如何做好新品與單品管理、如何做好陳列與庫存管理、如何做好貨款與費用管理及如何做好商品價格與銷售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剖析供應商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辦法,幫助供應商實現高效的商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