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7年8月,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抛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佈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衆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衆多金融機構宣佈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佈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蕩,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佈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蕩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2008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2008年3月14日,美聯儲宣佈,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本文摘自《世界經濟權力交接的新進程》
這是一場空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其不利效應如同多米諾骨牌接踵而來,全球目光聚焦於紐約那條著名的街——華爾街。本書像一幅幅素描、一段段寫實記錄片,把危機中的“風雲人物”和五大投行的所作作為完整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是一篇華爾街次貸危機的全紀錄,以其身臨其境的故事解說,將我們帶到了事件的現場,見證華爾街在過去年代累積的冷酷與貪婪、傲慢與偏見、自私與堕落、陰謀與猙獰。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到,世界經濟實際是在一系列寡頭國家間進行著權力傳遞,這裡沒有“不死鳥”的傳奇故事。然而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卻意味著一個世界統治模式的終結。此後,多極世界將取代寡頭國家。 本書分析了這次華爾街危機對世界與中國和平發展的影響,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美國金融體系和操作模式。對於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如何抓住危機中的機會穩步發展綜合國力,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在這場危機中給我們註入更多的冷靜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