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第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4)

2014-08-18 22:56:51



  位於北京地鐵13號線龍澤站南部一個叫做"新九龍"的樓盤就是一個最佳例證。據售樓小姐介紹,小區銷售的是期房,2007年底時價格為1.3萬元/平方米。在2007年4月房展會上,其售價為6800元/平方米,而8個月之後,價格幾乎翻了一倍。當有人詢問是否會降價時,售樓小姐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會的!"並且表示,該項目已經過多次提價,每次增幅均在500元/平方米左右。

  這並非個別現象,北京東部的幾個樓盤也是此類狀況:相對以前房展會上的價格,無一例外均是價格瘋漲。即使率先降價的廣州,實際上也並未出現明顯的降價迹象,更多的是"明降暗升"。比如,廣州市中心某樓盤2007年國慶節開盤時的價格是1.7萬元/平方米,到年末時直線上升為2.2萬元/平方米,雖然允諾五花八門的折扣,諸如九五折、送管理費、送家電等,但最後計算出的房價仍比原來高出許多。

  在高不可攀的房價面前,小恩小惠簡直不值一提,讓利更多的是開發商建立在"上漲"基礎上的數字遊戲。而開發商在土地出讓市場中的表現,則更加表明其不會輕易降價。在2007年下半年,"地王"的争奪 "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上海等地不時爆出"天價地"的消息。上海市青浦區一塊面積為0.144平方千米的空地,挂牌底價為4億元,最終被炒到15.42億元的"天價",地價成本就超過1萬元/平方米,為"高地價再拉高房價"的瘋狂規律做了最好鋪墊。

  然而,房價漲幅加速只是一種市場表現,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才是市場的基礎。天下沒有不"衰"的宴席,房地產市場不可能日日高奏樂章。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是任何商品的市場基礎,當房地產市場以爆炸式的速度不斷擴張時,瘋狂已顯端倪;當"高價不勝寒"成為大衆普遍生存狀態時,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房子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商品,它事關民生,對民衆的心理、行為及社會安定的影響不可小觑。當只有30%的居民有能力購房,而還有70%的居民卻在望房興歎時,這個行業的危機已然顯露。房子事關重大,政府不可能坐視不管,房產調控之音由弱漸強,成為調節房產市場的主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房價一路高歌,泡沫不斷膨脹,出現非理性繁榮,而大洋彼岸至今餘波未了的次貸危機更為中國政府敲響了警鐘。為實現房價理性回歸,使"居者有其屋",政府開始下"猛藥",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特別是進入2007年10月以來,"有形之手"動作頻出:2007年11月30日,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監察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了《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12月1日,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頒佈的《廉租住房保障辦法》施行……不言而喻,廉租房將是政府著力解決的問題,此前被擠入商品房市場中的低收入群體會被分流出來,供求比例必然發生變化。如果這些政策能不打折扣地兌現,各地的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將會發生重大變化。



本文摘自《樓市的震蕩與洗牌》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慘淡、銀根緊縮、原材料漲跌互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重擔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輻射到各個角落,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調整自然也在所難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就由輝煌走到了迷茫,國家政策招招有力、銀行關起敞開的大門、土地變成拖累、購房者持幣觀望……於是,招架不住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實力與野心兼具的企業“陰謀”、“陽謀”一起發,外資趁機流入。市場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房地產的悲喜劇,每天都是競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這場還未結束的房地產震蕩與洗牌中,無論是失敗者,還是繼續抗争者,或是政府、購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這些或深或淺的足迹組合起來,就勾勒出此書的大致輪廓。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