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益慰對待病人一律平等,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幹部還是農民。1991年,河北省一位82歲的農民在腸梗阻手術後發生嚴重感染,跑了多家醫院,但醫院都因風險太大不肯收治。當他被家人送到北京軍區總醫院時,已經奄奄一息了。華益慰說:“風險的確大,但我們不能眼看著病人憋死啊!”那是一台異常艱難的手術,病人的腸子粘連得就像“坨了的面條”一樣,每剝離一分都不容易。整整7個小時後,老人得救了。
出院那天,老人緊緊拉住華益慰的手:“大夫,是你救了我的命啊!不知怎麼報答你,就讓俺給你磕個頭吧!”華益慰急忙扶住他:“您能健康地回家,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了!”
華益慰一生把多少病人從“死神”的手裡奪回,已無法一一數清,留在許多人記憶中的是,他做一台手術拯救一個患者,收一個病人交一個朋友。
1998年,華益慰退休返聘為醫院專家組成員,每年仍要做100多例手術。當他看到一些慕名而來的外地患者錯過了他的門診時間時,他就利用早晚休息的時間在家裡接待病人。
在醫院存放的一份關於華益慰的材料裡,有這樣一段他曾經說過的話:“做醫生,沒有一個到什麼時候就不能做了,除非你是身體頂不住了,才能停下來。否則,總要做這個事,這就是醫生的天職。”
華益慰作為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入選200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從醫56年,華益慰始終堅持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對醫生這個職業始終敬重如一。
職業是人的使命所在,忠於職守、認真履行本職工作是人類共同擁有的一種崇高精神。服務溫暖他人,我們的人生價值、工作價值都會隨我們的盡心服務而得到升華,盡心為顧客服務不僅使顧客獲益,也使我們自己成長。
本文摘自《努力工作,不折騰》
本書從企業到員工及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在闡釋“不折騰”理念的基礎上,重點講述了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工作中“不折騰”的意義和必要性,並著重論述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不折騰”。旨在幫助職場員工樹立自己的“不折騰”意識,避免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曲線運動”,為組織的穩定發展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提升給予一定的啟發,以期達到人人都將“努力工作,不折騰”紮根於自己的内心深處,並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