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對於個人而言,業績也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從事同樣的一份工作,業績是考核優劣的重要標準。工作不僅是去做,更要做成、做好。
聯想集團有個很有名的理念:“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這是寫在《聯想文化手冊》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也許很多人都對這個理念難以認同,主要是在感情上難以接受,因為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評價一個人工作的好壞常常用是否“任勞任怨”、“刻苦努力”做標準,而很少去過問這個人為單位創造了怎樣的價值,能否把好的業績帶給企業。源於這些思想的泛濫,才出現了各行各業形式多樣的表面工程--表面是在努力工作,最終並不能帶來好的成果,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成了無用功。
李梅是某家企業的員工,一天,領導讓她去買幾本企業急用的參考書。李梅先到第一家書店,書店老闆說:“剛賣完。”之後她又去了第二家書店,營業人員說,已經去進貨了,要隔幾天才有。李梅又去了第三家書店,這家書店根本沒有。
快到中午了,李梅只好回公司,見到領導後,李梅說:“跑了三家書店,快累死了,都沒有,過幾天我再去看看!”領導看著滿頭大汗的李梅,滿臉不悅……
李梅“折騰”了一個上午,花費了她大量精力,但是她沒有完成任務,領導當然不高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滿足於“苦勞”,滿足於“我盡力了,沒有結果我也沒辦法”,那麼企業靠什麼生存呢?
事實上,人生的境界靠非凡的奮鬥結果來升華。在行動中贏得令人矚目的業績,才能向大家證明自己的能力,從平凡走向卓越,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付出的努力固然令人感動,但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只有不斷創造業績,才有更好的發展!沒有“功勞”的所謂“苦勞”實際上是在“白折騰”,創造有價值的“功勞”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很多優秀的人士往往並不是“折騰”的人,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將創造出最優秀的業績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樣才成就了他們的優秀。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伊•吉拉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有一次,喬伊•吉拉德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就賣出了一輛汽車。後來對方告訴喬伊•吉拉德,他就在這裡工作,之所以來買他的車,就是為了向他學習銷售秘密的。
本文摘自《努力工作,不折騰》
本書從企業到員工及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在闡釋“不折騰”理念的基礎上,重點講述了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工作中“不折騰”的意義和必要性,並著重論述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不折騰”。旨在幫助職場員工樹立自己的“不折騰”意識,避免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曲線運動”,為組織的穩定發展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提升給予一定的啟發,以期達到人人都將“努力工作,不折騰”紮根於自己的内心深處,並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