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清高,讓自己俗一點
有些人天生骨子裡就散發著一股清高勁,凡事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標準,有自己的做人原則,一旦別人的舉動不在自己的標準和原則之内,就開始疏遠、鄙視他人。而另外一些人天生骨子裡就透著一股親和力,想他人所想,雖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則,但有時候他也能“隨大流”,辦事靈活,主動與人親近。
汪洋所在的工廠很大。他開始進工廠上班時,工友們都很喜歡這個小夥子。汪洋在工作中發現,一個小時加工300個部件很容易,但是,他週圍的工人平均只加工200個,並告訴他要放慢速度,悠著點。汪洋心想:“為什麼要放慢?我喜歡多幹!而且你們一個個生產效率這麼低不是有損工廠利益嗎?”
因此,他仍然堅持每小時加工300個部件,並認為工友們都是些懶惰、愛占小便宜的家夥!還沒等他鄙視完他的工友,他就發現,工友們早已不願意搭理他了。只要他過來,人們就停止了談話,有時大家還笑話他!雖然他從未有意識地讨好大家,但他的產量一個星期後也下降到了每小時200個,很快他又融入了工友之間。
從上面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汪洋開始的清高,讓他的同伴們有意地疏遠了他,他把自己孤立起來了。當他意識到這一點時,他並沒有在其他方面讨好他的同伴,而只是把自己的產量降低就行了。
清高,“清”意思是無色,潔淨;“高”又代表著高處不勝寒。那些自認為潔淨的人往往被人孤立。
清高的人常常獨來獨往,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這樣,而是他們認為自己鶴立雞群,週圍的人都不配與自己一起交流,一起同樂。這樣就免不了被他人疏遠。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任何的群體都有維持群體一致性的特點。對於同群體保持一致的成員,群體的反應是喜歡、接受和優待。而對於偏離者,群體則會厭惡、拒絕和制裁。因此,任何對於群體的偏離都有很大的冒險性。
很多年輕人被同伴疏遠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認為自己不過是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卻受到他人的排斥。問題就在所謂的“自己的原則”上,經常,你所堅持的原則並非真正的原則,而是自己的偏好甚至乖僻,由此所產生的與他人的格格不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有句話叫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所以,我們做人不要太苛刻、看問題不要過於嚴厲,否則,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願意與你打交道,就像水過於清澈養不住魚兒一樣。
本文摘自《20幾歲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一些人和事,你無法改變的時候,就需要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如果不想處處碰,壁,你就必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際禮儀和溝通技巧,適時宜地“來事”,靈活地處世。
這本書並不是教你違心、虛僞、奸詐地迎合別人,鑽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訴年輕人在處世方面,在善良、真誠、寬容的基礎上,做事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智慧靈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