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在大學的時候,週圍就有些人,口才非常好,很會吹牛,講笑話。我在他們之間顯得很遜色,並不很懂幽默,比如同寝室的人在插科打诨、嬉笑怒罵,輪到我那裡就卡住了,不知怎麼接話,處事也不怎麼圓熟,很容易莫明其妙地得罪人。
我真羨慕那些“自來熟”的人,而自己怎麼就做不來呢?我很苦惱,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和人家打成一片。
這個男孩上班近兩個月,除了本部門的同事,其他辦公室的人他基本都叫不上名字,甚至有幾次,他的同事還把他錯當成實習生。平日裡,大家工作都不輕松,多數時間都是埋首於各自的格子間,偶爾放風打岔的時候,他一邊琢磨要不要參與,一邊斟酌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插話進去,等他“醞釀”好了,大家的話題正好結束。同事一邊工作一邊閑談時,他常常是個被忽略的 “透明人”。
人都有和別人交往的需要,否則就會感到孤獨、寂寞、抑郁、焦慮。可是,人的交往能力並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在後天環境熏陶和有意識地培養下產生出來的。
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首先不能自卑退縮,被動地等別人來理你,詢問你的需求,來幫助你,而應該有一種願意主動“湊熱鬧”的態度,別人在玩,你可以欣賞;別人聊天,你可以傾聽,然後找機會加入。
不要害羞,也不要不好意思接受他人的關心或幫助,只顧自己埋頭苦幹,其結果是事情不見得做得好,還會讓人覺得你很清高、不合群。與其自己瞎揣摩,不如利用初來乍到需要先熟悉情況的空閑,多觀察觀察工作環境,如工作氛圍是開放還是保守,同事之間的交流是直接還是含蓄等,再慢慢自然地融入進去。
另外,要加入他人的圈子,就必須找出與他人的共同話題。
那些所謂的“文友”、“書友”、“歌友”等,都是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而結合在一起。因此,要學會觀察大家的共同話題和興趣。當然,自己也要學習一些常識和技巧,和別人有了共同的活動樂趣,才有可能共享快樂。
還要註意的是,要擴大自己的圈子,積極地接受別人的邀請是必須的。在聚會中,會有機會認識很多的新朋友,朋友的朋友經過一兩次見面、接觸,也會很快變成你的朋友。這樣你的圈子也就慢慢擴大了。因此,在別人邀請你參加某個活動的時候,即使你很不想參加,也應該愉快地應邀。朋友的多寡,社交的成敗,有時候就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最後,你可以在和大家一般交往中尋找價值觀較為接近的人成為好朋友,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社交小圈子。
本文摘自《20幾歲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一些人和事,你無法改變的時候,就需要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如果不想處處碰,壁,你就必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際禮儀和溝通技巧,適時宜地“來事”,靈活地處世。
這本書並不是教你違心、虛僞、奸詐地迎合別人,鑽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訴年輕人在處世方面,在善良、真誠、寬容的基礎上,做事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智慧靈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