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是個活潑的小夥子,也很喜歡交友。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機關單位的工作,尚處於試用期。在工作中,他很佩服那些有能力的同事,而且也希望自己能融入對方的圈子,但當劉克靠近他們的時候,有些人對他似乎並不太熱情,有的甚至對他愛答不理。
起初,他感到困惑。同事之間不是應該相互幫助嗎?有一次,偶然間他聽到有同事在背後議論他。“劉克對我那麼好,估計是想從我這裡學到一些東西,關鍵是他什麼都不會啊。對我沒任何幫助!幫他還不如幫老劉處長的外甥呢!”“就是!”另一個同事隨聲附和道。
同事所說的“老劉處長的外甥”是劉克的同學,畢業後一起進入這家單位。單位只需要一個名額,而這兩個年輕人都還處於試用期,試用期過後決定留下哪一個。
劉克聽到這些對話後,非常生氣。他氣憤那些同事們都是些勢利的小人。他也明白了,同事並不欠你的,沒有理由“應該幫助你”,有些人之所以對自己不感興趣,是因為自己還不具備讓人感興趣的能力與條件。
於是,劉克在工作中非常努力,還利用假期參加職業進修班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不斷創造業績,很快他受到了領導的器重。以前對他不感興趣的同事們,也漸漸地開始對他表示好感,甚至還有一些老同事要給他做媒呢!
理所當然,試用期結束,他被留了下來,而那個老劉處長的外甥被淘汰了。
時刻增加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聽起來很別扭,但是這個道理不僅真實,而且還很實用。
上面,我們問了你為什麼喜歡跟身邊的朋友在一起,那麼,現在請再想一想,你的朋友為什麼喜歡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說你給你的朋友提供了什麼需求?你用什麼來交換朋友給你帶來的“好處”。
在他困難的時候,我幫過他!我也願意幫助他人!
他有錢投資,我有才智創作,所以我們合作成功了,而且非常愉快!
我關心他的生活,在他需要我的時候,我能站在他的一邊。他孤獨失落的時候,我不會離開他,不讓他感到孤單!……
如果你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的話,那麼可以肯定你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如果你只想著別人給了你什麼,而從不想自己給予別人什麼,那麼你一定是個自私的人。
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都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在家裡扮演著“太上皇”的角色。當他們步入社會,很難一下子從這個角色中轉變過來,對週圍人的關懷和幫助理所當然地接受,他們傲慢、自負,甚至瞧不起條件不如自己的人。由於這種交換原則失去了平衡,久而久之,別人就不願意與他交往,孤立他,甚至讨厭他。
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對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你所得到的東西必然是你所付出的東西交換而來的。交往的這種互惠原則,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註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你身上有某種東西吸引著別人與你交往。
如果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首先想到這一點,而且懂得如何維持交換中的平衡,那麼你就不愁沒人願意與你交往。
所以,先不要問別人能為我做什麼,要先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
本文摘自《20幾歲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一些人和事,你無法改變的時候,就需要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如果不想處處碰,壁,你就必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際禮儀和溝通技巧,適時宜地“來事”,靈活地處世。
這本書並不是教你違心、虛僞、奸詐地迎合別人,鑽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訴年輕人在處世方面,在善良、真誠、寬容的基礎上,做事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智慧靈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