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補充說明法
先肯定對方的說法或順承對方的意思加以回答,然後再補充說明,使之符合邏輯。如:
有一年愚人節,紐約的一家報紙為了愚弄衆人,報道了一則馬克?吐溫去世的消息。人們信以為真,很快,吊唁的人流紛紛湧向馬克?吐溫的家。
馬克?吐溫對於報紙的惡作劇並沒有發火,而是風趣地對大家說:“報紙報道我死是千真萬確的,不過日期卻提前了一些。”
對於報紙的惡作劇,馬克?吐溫不僅沒有憤慨和譴責,反而加以肯定,這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然後加以補充,說是日期提前了一些,這既使自己的話避免了邏輯上的漏洞,又顯得幽默風趣。
一次,蕭伯納夫婦與好友帕特裡克?馬奧尼談了許多問題,當他們談到各人的愛情糾葛時,馬奧尼問夫人:“您是怎樣與您丈夫那些衆多的女性愛慕者和平共處的?”
蕭伯納夫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一則轶事。她說:“在我們結婚以後不久,有一位女演員拼命追求我丈夫,她威脅說‘假如見不到他,我就要自殺,我就會心碎……’”
“那麼,她有沒有心碎而死?”
“確實如此,她死於心髒病。”蕭伯納打斷了談話插進來說,“不過那是50年以後的事了。”
例子中的蕭伯納先順承對方的意思作肯定的回答,然後再補充說明,使之符合事實,也使語言更引人入勝。
3、借口推脫法
即先答應對方的要求,然後又尋找借口加以推脫。如:
宋代的範正敏在《遁齋閑覽》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富貴權勢之家從新科進士中挑選女婿,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其中也有内心雖不樂意而迫於權勢不得不應允者。
一天,某權貴之家看中一名年輕進士,便派十名家丁去強行相邀。年輕進士沒有推辭,跟隨而來。到這家之後,立即引來不少人圍觀。
一會兒,衣著華貴的主人出來,對進士說:“我膝下只有一女,相貌倒也不俗,願許配給郎君,不知意下如何?”
進士先鞠躬,後答道:“我出身貧寒,能高攀貴人,深感榮幸。不過,這件事要等我回家與妻子商量之後才能答複,你看如何?”
衆人知其早已成親,無不大笑,主人則滿面羞慚。
這名新科進士,對於權貴之家的冒失逼婚,不直接推辭,而是恭敬地應允,然後借口說要與妻子商量,不僅表明了自己有妻室,而且還顯示出對妻子的尊重,大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勢,自然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拒絕之意。
隐含判斷,韻味無窮
有一對夫婦吵得很兇,吵到後來丈夫覺得後悔,就把妻子帶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見的景象一兩匹馬正拖著一車幹草往山上爬。
丈夫說:“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兩匹馬那樣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頂?”
“我們不可能像兩匹馬一起拉,”太太回答說,“因為我們兩個之中有一個驢子。”
盡管這句話表面上看有些傷人的成分,但它的趣味性還是異常突出的,因為其中隐含著一個判斷:我是那匹馬,可你卻是一只倔強的毛驢子。這位妻子的話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過預留的隐含判斷幽默地表達了自己對丈夫火暴、倔強性格的不滿之情。這種一個判斷之中暗藏著另一個判斷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隐含判斷。
說話時,出於技巧和内容的需要,有時故意不把要表述的觀點直接表述出來,而是隐蔽地蘊含在另一個似乎無關的觀點中,讓談話對方經過思考,頓悟你所要真正表達的意思,這是隐含判斷的真正要義,它往往能夠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
本文摘自《教你如何與人交流》
本書給讀者提供了出色溝通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巧,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掌握良好的溝通秘訣。本書涉及了溝通的各種細節,從說話技巧、溝通分寸、幽默用語、傾聽技巧、印象管理、人脈拓展等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幫助讀者掌握良好溝通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巧。本書更細致地講解了職場溝通、商場溝通、情場溝通必須具備的溝通技巧,便於讀者在實際生活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