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順後逆,巧妙反駁
所謂先順後逆是指先順承對方的意思,對對方所說的話加以肯定,然後急轉直下,說出相反或不同的觀念。從兵法上來講,這種說話的機巧是借敵力為我力,引誘對方走向荒謬的極端。然後,出其不意地突然逆轉,集中火力殺回馬槍,使對方冷不丁受當頭棒喝而暈頭轉向,失去招架之功。
先順後逆不在乎力量的強弱,而在於把握語機,語機把握準了,即可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有一些人一說話就喜歡口出狂言,你若與他正面交鋒,很可能造成兩敗俱傷。先順後逆就是先滿足對方的表現欲,讓他按他自己的邏輯思維盡情地表現,甚至還可以適當地附和他、慫恿他,直至他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隨即來個“突逆”,這樣,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革”期間,某農場召開批判大會,批判一位小學教師打了自己的妻子。
台下的群衆都知道那位教師的妻子與造反派頭頭有染,但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教師的妻子首先上台,聲淚俱下地控訴說:“他不把我當人看待,把我當成他的私有財產。”
這時,一位下放的知識分子突然躍身上台,順著那位教師妻子的話指著教師說:“你也是個讀書人,是人民教師,怎麼能把你的老婆當成私有財產?你的錯誤是嚴重的,必須徹底認罪……”
造反派頭頭和教師的妻子均露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這時,那位下放的知識分子又突然提高嗓門接著說:“我警告你,今後一定要把你的老婆當成公有財產,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一席話,頓時讓台下沉默的人群轟然大笑,而造反派頭頭和他的姘婦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一陣青,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某些敢怒不敢言的時刻,這種方法會非常有用。這種幽默技巧常見於口頭語言之中,由回答的一方使用。下面我們分類來看:
1、附加條件法
即先順承對方的意思,然後轉換一個口氣附加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往往是事實上不可能的或主觀無法做到的。如:
有一次,意大利音樂家帕格尼尼為了趕到一家大劇院演出,急急忙忙跨上一輛馬車,他一邊催車夫快點,一邊向車夫問價。
“先生,你要付我10法郎。”馬車夫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音樂家,便有意訛詐他。
“你這是開玩笑吧?”帕格尼尼吃驚地問道。
“我想不是。今天人們去聽你一根琴弦拉琴,你可是每人收10法郎啊!我這個價格不算多。”
“那好吧,我付你10法郎,不過你得用一個輪子把我送到劇院。”
例子中的音樂家帕格尼尼,對於車夫的敲詐勒索,沒有義憤填膺,斷然拒絕,而是先同意付款,然後提出了一個令車夫無法做到的條件:用一個輪子把他送到劇院。這客觀上便起到了拒絕勒索的作用。
某馬戲團有一個重要的節目:馴獅表演。一個年輕漂亮的女馴獅員,手拿指揮棒,讓獅子做高難度的動作,演到高潮時,女郎口中含一塊糖,讓獅子用舌頭接過去。為了渲染氣氛,馬戲團的經理問觀衆:“哪位觀衆敢上來試一試?”
台下一片沉默,突然有位男士應聲答道:“我敢。”觀衆一下子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停了片刻,他接著說:“不過,我要演獅子。”
馬戲團經理是要觀衆與獅子一同表演,但是由於在“試一試”的前面理所當然地省略了“與獅子”三個字,這便給了那位男士以可乘之機,他先出人意料地作出肯定的回答,然後來一個轉折,從而開了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玩笑:他要上去與那位女馴獅員接吻。
本文摘自《教你如何與人交流》
本書給讀者提供了出色溝通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巧,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掌握良好的溝通秘訣。本書涉及了溝通的各種細節,從說話技巧、溝通分寸、幽默用語、傾聽技巧、印象管理、人脈拓展等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幫助讀者掌握良好溝通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巧。本書更細致地講解了職場溝通、商場溝通、情場溝通必須具備的溝通技巧,便於讀者在實際生活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