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鄧小平的一句話,中國留學史從此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國的留學生群體開始迅速壯大,到2008年留學生總數已經超過140萬,足迹遍佈全世界109個國家,所學專業覆蓋當代所有學科。同時,超過九成的留學生是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韓國以及西歐等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理念、經驗。因此,留學人員不僅僅是中國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的一個窗口,與世界各國展開交流合作的一道橋梁,也是中國派出學習先進國家的優點以利自身全球崛起的排頭兵,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人才資源庫。
幾十年的時間,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留學潮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其中,最顯著變化就是留學生由最初的公派為主變為目前留學生90%以自費為主。1979年初,鄧小平率團訪問美國,在與美國總統卡特所簽的協議中,將中美關於派遣留學生的口頭諒解作為正式協議加以簽署。此後,中國政府和民間教育代表團紛紛出訪日本、加拿大等國,同時也接待了各國訪華代表團,商談互派留學生事宜,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定和執行計劃。隨之,赴美、英、日、德、法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中國留學生陸續踏上求學徵程,掀起了中國近現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出國留學熱潮。這一時期,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學生,都是從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千挑萬選,彼時的留學多是“精英”出國。
1979年,文革後中國第一次派出50位年輕人去美國做訪問學者。他們首先統一去了位於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到達之後,他們開始給各個大學寫申請信。然而,登陸美國的這一批留學生,還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跟美國的大學聯系;甚至對方回複的信件他們也看不懂—當時兩個分別來自上海生化所和北大的生物學老師,對分子生物學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由於公派留學是國家從宏觀戰略出發有針對性、有步驟地向外派遣留學人員,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做夢都沒有想過能出國留學”—這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獲得公派留學名額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1981年,雖然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已經放開,托福考試也於這一年進入中國,但由於當時並沒有“先富起來”的群體,國民平均收入與西方相比普遍差距懸殊,再加上社會觀念的盲區、信息不對稱、手續的複雜,能夠靠自己出去留學的人是鳳毛麟角。隨著改革開放在經濟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加上1985年後政策的日漸完善,例如簡化手續取消“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出台“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政策等,中國向外留學的大門才算完全打開。公費留學生的總數並沒有減少,自費留學生的總數則呈爆炸性地增長。根據統計,2007年度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14.4萬人,其中自費留學12.9萬人。其中,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自費出國留學的學生數量年增幅高達25%以上。
在張永琪就讀大學期間,雖然自費出國留學政策逐步放開,但是在那個時候,張永琪出國的願望並不是很強烈,他覺得在中國的土地上揮灑青春的汗水才是報效祖國的最好方式。這樣的想法也促使張永琪在大學畢業後,就按部就班地踏上找工作之路。
本文摘自《環球雅思的連鎖傳奇》
蘇格拉底曾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從1997年開始做雅思培訓,到如今12年彈指一揮間,環球雅思學校已經從當年僅有26平方米的教室發展成為今日在全國60個城市擁有分校的民辦學校,其獲得的榮譽更是不計其數。2009年環球雅思再次獲得軟銀賽富的投資,並開始籌備上市。
如同所有的創業一樣,環球雅思的成立和成長,也伴隨著艱辛與困難,當然也有快樂與幸福。無論是困難還是幸福,沉澱下來的回憶全都是一種財富。把環球雅思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能在逆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之燈。讓更多的人明白,創業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