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的經濟思想

2014-09-19 17:13:48

  三、凱恩斯的經濟思想
  凱恩斯自己曾經說過,他的被經典學派看做“異端”的學說的形成
  過程。凱恩斯談到了一個名叫霍佈森的人,霍佈森在中學教書時,認識一位名叫穆莫裡的商人,此人經常和霍佈森讨論儲蓄過度的問題,認為儲蓄過度是經濟不景氣時勞資二者就業不足的原因。霍佈森說:“有好多時候,我用正統經濟學所有武器,想駁倒他的論據,但他最後說服了我……”霍佈森的觀點對凱恩斯的影響很大,加上《蜜蜂寓言》的影響,凱恩斯最終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據此介紹凱恩斯的主要經濟思想。
  1.批判“薩伊定律”和哲學層面的觀念變革是凱恩斯革命的理論前提
  所謂凱恩斯革命就是革薩伊的命、革薩伊定律的命。那麼,薩伊是誰?薩伊定律又是什麼?
  讓·薩伊從事經濟學研究的時間比斯密稍晚,與大衛·李嘉圖屬於同一時代的人,是法國經濟學家。著名的薩伊定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薩伊認為,一商品的賣就是一商品的買,貨幣只是一個簡單的媒介,只是一瞬間起作用,因而不會發生過剩,不會發生經濟危機。現在看來,薩伊定律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商品交換畢竟不是物物交換,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需要驚險的跳躍。
  薩伊定律只是由於薩伊的精練概括而得名,其内容是自斯密以來的古典經濟學家所普遍推崇的。在凱恩斯點到名的推崇薩伊定律所概括的内容的經濟學家有李嘉圖、約翰·穆勒、馬歇爾。面對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薩伊定律以及被凱恩斯稱為經典學派的理論顯然不能解釋,凱恩斯認為“以薩伊氏之說,立論最不健全”,他批評薩伊定律所講的内容,是把從魯濱遜的世界裡得來的結論,“用錯誤類比法搬到現實經濟體系中應用”,因而是不能解釋現實的。在凱恩斯看來,經典學派這一基本理論前提是不能成立的。
  凱恩斯還讨論了被經典學派奉為美德,能夠澤及社會的節儉理論,認為節儉從個人的角度雖然可以說是美德,但從社會的角度看卻不一定對整體經濟發展有利,因為如果無人消費還談什麼生產呢?他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上古埃及和中古埃及,一個是《蜜蜂寓言》的故事。他說:“上古埃及可稱雙重幸運,因為埃及有兩種活動(建築金字塔與搜索貴金屬),其產物不能做人類消費之用,故不會嫌其太多。一定是由於這個緣故,上古埃及才如此之富。中古則造教堂,做道場。造兩個金字塔,做兩場道場,其利倍於一個金字塔、一場道場。但在倫敦、約克間造兩條鐵路則不然。現在我們變得合理了,我們把自己訓練得像一個謹慎的理財家,為後世建造房屋時,會審慎考慮到加於後世的財政負擔,所以我們已經沒有簡便辦法可以逃避失業之痛苦。私人致富之道,應用於國家行為上,失業乃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另一個例子是《蜜蜂寓言》。《蜜蜂寓言》是荷蘭作家和經濟學家伯納德·孟德維爾的著作,是一本寓言詩。該書的全名為《蜜蜂寓言,或個人劣行即公共利益》。孟氏所講的劣行是指個體追求個人的利益和快樂,孟氏所講的公共利益則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全書主旨是闡述人類的天性在於追求自己的快樂和利益,但這種追求會自然而然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凱恩斯在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裡介紹道,《蜜蜂寓言》“是說有一個很繁榮的社會是指因為推崇奢侈性消費而繁榮。,忽然其中公民都決定儲蓄,結果卻弄得一團糟,因為大家都崇尚節儉,於是奢侈品無人過問,原有之奢侈品,如衣飾、車馬、宮室之類,或變賣償債,或任其荒蕪。結果是土地宮室等之價格大降,靠供給奢侈品為生者無法謀生;又因各業皆有人滿之患,亦無法改行。由此得出的教訓是:僅僅是美德,不能使國家興盛;彼欲恢複古之黃金時代者,於致力於儉樸時,也要顧到平民生計”。在叙述完寓言的内容之後,凱恩斯還摘錄了孟德維爾的有關評語。孟氏指出:“因為在私人家庭之中,處處節儉打算,從事儲蓄,的確是致富之道,於是有人想,不論國家得天之厚薄,假使每個人都實行以上這個方法,則國家也可以致富。例如有人以為,假使每個英國人都擇其鄰居之節儉者從之,則英國人比現在還要富。我以為這是錯的。”凱恩斯是完全贊同孟氏的觀點的——肯定之意,溢於言表。
  凱恩斯讨論的另一個理論前提是對社會來說是正確的標準,對個人則不一定正確;對個人來說是正確的標準,對社會則不一定正確。“私人致富之道,應用於國家行為上,失業乃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而被凱恩斯稱為經典學派的古典經濟學是分析單獨的個體,是對廠商行為的個量分析。而用這種建立在個體、廠商行為上的理論來對待宏觀經濟的總量分析時,就未免南其轅而北其轍了。
  2.有效需求不足:凱恩斯對經濟危機的全新說明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的判斷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制度問題,凱恩斯對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的判斷是有效需求問題。如果說勞動二重性原理是馬克思經濟學的樞紐性概念,那麼,有效需求則是凱恩斯經濟學的樞紐性概念。
  所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社會總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為貨幣購買能力不足,並由此導致了蕭條。凱恩斯試圖用三大心理規律解釋有效需求不足,第一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所謂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是指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最末一個貨幣單位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例在減少。那麼,邊際消費傾向是如何影響有效需求的呢?
  大家知道,凱恩斯旨在通過消費解決生產問題,他一反傳統經濟學認為生產很重要的觀點,把消費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他看來,一切生產之最後目的,都在於消費。他詳細考慮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例如他所講的客觀因素包括所得的改變,資本價值的不能預料的變化;主觀動機則如建立準備金以預防不測,使以後的開支逐漸增加而不致下降,從事投機或發展事業的本錢,遺留財產給後人等。在此基礎上,他的總體的結論和系統的見解是:(1)在人們收入增加的時候,消費也隨之增加,但消費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減少的時候,消費也隨之減少,但也不如收入減少的那麼多。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通常低於窮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這是因為窮人的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在窮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資料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於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層次,基本生活資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2)邊際消費傾向取決於收入的性質。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都著眼於長期收入前景來選擇他們的消費水平。長期前景被稱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週期收入,指的是個人在好的或壞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變動是暫時的,那麼,收入增加的相當部分就會被儲藏起來。收入不穩定的個人通常具有較低的邊際消費傾向。(3)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對邊際消費傾向影響甚大。邊際消費傾向的降低,使得蕭條更為蕭條。
  凱恩斯所用的第二個心理規則是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所謂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是指人們預期從投資中獲得的利潤率(即預期利潤率)將因增添的資產設備成本提高和生產出來的資本數量的擴大而趨於下降。凱恩斯在用邊際消費傾向規律說明消費不足之後,接著用資本邊際效率崩潰說明投資不足。
  使人們形成深刻影響的是凱恩斯似乎更著重於消費理論和消費政策。其實不然。在凱恩斯看來所謂的消費問題只是由於資本邊際效率崩潰,投資不足引起的,後者是因,前者是果。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具有總結性的“略論商業循環”一章中,凱恩斯認為,發生商業週期的原因,恰恰在於資本邊際效率,以及人們對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預期引發了經濟週期。凱恩斯寫道,對於商業循環的說明,“其尤著者,當推消費傾向、靈活偏好狀態,以及資本之邊際效率。此三者之變動,在商業循環中各有作用。但我認為商業循環之所以可以稱為循環,尤其是在時間期限長短上之所以有規律性,主要是從資本之邊際效率的變動上產生的。”這是多麼重要的畫龍點睛之筆啊!
  凱恩斯詳細描述了對資本邊際效率,即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是如何引致經濟週期的。凱恩斯寫道:“繁榮期之特徵,乃一般人對資本之未來收益做樂觀預期,故即使資本品逐漸增多,其生產成本逐漸增大,或利率上漲,俱不足阻礙投資增加。但在有組織的投資市場上,大部分購買者都茫然不知所購為何物,投機者所註意的,亦不在對資本資產之未來收益做合理的估計,而在推測市場情緒在最近未來有什麼變動,故在樂觀過度、購買過多之市場,當失望來臨時,來勢驟而奇烈。不僅如此,資本之邊際效率宣佈崩潰時,人們對未來之看法,亦隨之黯淡,不放心,於是靈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漲,這一點可以使得投資量減退得非常厲害。但是事態之重心,仍在資本之邊際效率之前崩潰——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資本品。至於靈活偏好,則除了由於業務增加或投機增加所引起的以外,須在資本之邊際效率崩潰以後才增加。”這就是說,愈是預期資本的邊際效率崩潰,愈是不敢投資、不敢消費,從而有了對靈活偏好的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凱恩斯在做出上述闡述時自己做了一個註釋,註釋寫道:“私人投資者很少直接做新投資,但直接負責投資者,即使自己看得明白,也往往不能不迎合市場看法,因為這樣做有利可圖。”這就是說,資本所有者和代替所有者投資的人在利益上是不一致的。凱恩斯關於經濟循環的論述,以及關於直接負責投資者的人和資本所有者的利益並不一致,因而對投資效益的關心度相對較弱的論述,講的不正是我們自己的事嗎!我們不正是那些操作投資的人,因為沒有用自己的資本投資而導致了盲目投資和泡沫經濟嗎!
  凱恩斯用來說明經濟危機的第三個基本心理規律是所謂的靈活偏好。靈活偏好規律是指人們願意保持更多的貨幣,而不願意保持其他的資本形態的心理法規。凱恩斯認為,靈活偏好是對消費不足和投資不足的反映,具體而言是由以下的動機決定的:(1)交易動機,指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產生的持有貨幣的願望;(2)謹慎動機,指應付各種不測所產生的持有現金的願望;(3)投機動機,指由於利息率的前途不確定,人們願意持有現金尋找更好的獲利機會。這三種動機,尤其是謹慎動機,說明面對諸多不確定性時,人們通常不敢輕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凱恩斯以他内在邏輯一致的三大心理規則,對於經濟危機做了全新的說明,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擺脫危機、走出蕭條的全新思路。
  3.擴張性財政政策:凱恩斯的基本政策建議
  基於對經濟蕭條的原因在於消費和投資不足的判斷,凱恩斯認為走出蕭條的根本辦法是把收入用於消費和投資。他說:“信心之崩潰,對現代經濟生活打擊甚大,要醫治此病,唯一根本辦法是讓病人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把所得消費掉,其二是選擇一件他認為前途最有希望,同時又有能力購買的資本資產,向別人訂貨。”於是,凱恩斯提出了大致如下的政策建議:
  (1)應當更多地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之所以如此,是由於蕭條期間,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具有更多不確定性,信心不足,因而利率政策通常收效甚微。凱恩斯說:
  “資本之邊際效率可能崩潰到一種程度,以致在實際可行範圍之内,利率無論如何降低,都不足使經濟複蘇。”
  (2)經濟蕭條期間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其目的在於啟動經濟,而不在於預算平衡和穩定通貨。為此,可以舉債,特別是可以發放建設國債;可以多發貨幣。經濟蕭條期間通常表現為一方面通貨緊縮,另一方面各種生產要素閑置。只要發行的貨幣能夠把閑置的生產要素帶動起來,使得供給大於需求,就不用擔心會發生通貨膨脹。凱恩斯說,如果政府實在無能,沒有好的辦法,可以讓財政部用舊瓶子裝滿鈔票埋在廢棄的煤礦裡,讓私人企業雇人去挖。如果能這樣辦,失業問題就沒有了,而且影響所及,社會之其實所得與資本財富,大概要比現在大得多。”凱恩斯指出,這雖然是下策,但在沒有上策、中策時也“聊勝於無”。
  (3)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發揮乘數效應,即已有的就業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決定乘數大小的有兩個因素:一是投資項目的產業關聯度,二是邊際消費傾向。就產業關聯度而言,產業鍊越長,產業關聯度越強,乘數越大;就邊際消費傾向而言,邊際消費傾向越高,乘數就越大,反之乘數就越小。鑒於收入低的人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凱恩斯主張通過收入的重新分配,增加消費傾向,使得一個較小的投資量就可以維持一個較高的就業效率。具體可以採取稅收和轉移支付制度等。
  (4)政府應制定強有力的鼓舞人心的措施,與公衆保持密切聯系,以得到公衆的擁護。這就是說,擴張性財政政策是必要的,但關鍵是財政政策最終要選擇好投資方向和投資項目,並發揮乘數效應,千方百計地激發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預期,要特別註意在政府刺激經濟過程中不該發生的負面影響。凱恩斯深刻地指出,“社會心理往往離奇莫測,故當政府實施公共投資政策時,也會影響公衆之‘信心’,因之增加靈活偏好。”換言之,持續不斷的發國債的政策,時間長了會使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所闡述的一系列觀點和政策建議,曾經被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接受,是西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主旋律,並且帶來了戰後相當長時期的經濟持續發展,被譽為通向繁榮的經濟學。
  四、 凱恩斯經濟學的負面效應啟示我們科學地看待經濟週期
  凱恩斯經濟學被各國政府視為圭臬,視為創造繁榮的利器。也不知道是經濟本身發展的結果,還是凱恩斯經濟學指導的經濟政策實施的結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確實在比較穩定的發展。然而到了70年代,卻出現了雖然這種政策始料未及,但卻必然潛在的滞脹,即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滞並存,於是引發了凱恩斯革命之革命,其中包括貨幣主義、供給學派,而最有預見性的則是奧地利學派。對此,我們將在下面詳細介紹。
  我們這裡想說的是,凱恩斯的理論以及在凱恩斯經濟理論指導下制定的經濟政策,之所以出現了滞脹的後果,首先是忽視了人們的理性預期及自我保護。由於人們意識到實行擴張性政策會造成價格上漲,所以會通過自我加價保護自己的利益。當所有的利益群體都加了一圈價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價格上去了,但經濟卻沒有實實在在的發展。
  其次,多發貨幣是一種很不好的政策。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裡,貨幣只是一個交換的媒介,例如一只綿羊等於兩把斧頭,斧頭既是貨幣,又是實實在在的財富。把以上的例子換成更為現代的例子,如8只面包換一雙鞋,8只面包就是貨幣。出現了紙幣之後可以先把8只面包換成8元錢,再用8元錢去買價值8元錢的鞋。現在面包還是8只,想買兩雙鞋,銀行多發了8元錢,一共16元錢。16元錢給了制鞋人後,他會發現當他用第一個8元錢買完相關材料後,第二個8元錢已經買不到東西了。多發貨幣會給人一種錯覺,似乎可以用這些多發的錢建1000平方米的房子,但當你建到500平方米的時候,你會發現剩下的錢已經買不到東西了。多發貨幣還會造成新的不公平:那些能得到增發的貨幣,會水漲船高的人的利益不會受損,甚至還會借機獲得新的福利。那些沒有水漲船高的人的利益就要受損。2008年中國政府四萬億元投資救市政策中的國有企業就是受益者,民營企業和銀行裡存著養老金的群體就是利益受損者。
  最後,沒有認識到危機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機制,對經濟過熱時期形成的泡沫以及對經濟秩序的破壞具有修正作用。
  迄今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通過一波接一波、一個接一個週期向前發展的,沒有週期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裡,經濟週期通常表現為危機、蕭條、複蘇、高漲四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是週而複始的,不同的是有時候週期長一點,有時候週期短一點,有時候這個階段長一點,有時候另外的階段長一點。當然,人們都希望高漲階段越長越好,最好永遠是高漲階段。然而正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永遠都是夏天一樣,經濟發展也不可能永遠都是高漲。
  我們經常講市場經濟的機制,事實上,危機本是就是市場經濟的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那些引領快速發展的產業領域,通常會吸引大量的投資,人們高歌猛進,其中不乏泡沫,危機就是為快速前進的經濟列車踩刹車,就是把快速發展時期積累的問題集中地、一次性地加以解決,就是強制性地擠出泡沫,強制性地淘汰落後,調整和提升結構,刺激創新。馬克思曾經指出,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走出危機的契機,講的正是這個意思。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經濟週期中危機階段的強制性淘汰,或許不會有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國家之所以能夠不斷創新,大概就在於危機的強制性。危機與創新的交替形成了週期。
  有時人們把危機當作不好的事情,馬克思曾經以魯濱遜的一切在社會範圍内的重演,以社會將有計劃地分配社會勞動予各個部門的取消市場經濟的設想消除經濟危機。然而,實踐中由於計劃者的知識和信息有限,加之特別強烈的主觀價值取向,結果人為地制造了更大的危機。人們之所以最終通過幾十年的計劃經濟的實踐在比較中選擇了市場經濟,就是因為相比較而言,市場經濟的社會組織成本更小。
  凱恩斯的整個設想就是要通過政府擴大支出,註入貨幣刺激複蘇。然而經濟危機之所以爆發,這其中通常有結構性問題、產能過剩問題。大量貨幣的註入只能“平面”地恢複,只能在更大規模上複制原來的產業結構,甚至使結構問題、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應當認識到淘汰的積極作用,沒有淘汰就沒有調整和重組。凱恩斯的經濟政策主張是一種淡化淘汰的平面複蘇,取消淘汰的更大規模的複蘇只能是滞脹。這樣的複蘇是靠外力打強心劑恢複起來的,一旦停止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種強心劑,經濟就會二次跌入低谷。
  危機的意義如此,我們接受市場經濟的本意就在於接受市場經濟的機制,危機就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機制。凱恩斯主義的問題在於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對此認識不夠。既然危機如同人體感冒發燒一樣,就應當以平常心對待危機,千萬不能反應過度。感冒本來是排毒,是人體的自然調整,感冒一來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其深層次的矛盾卻被掩蓋。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歷史以及經濟理論的演繹,或者說凱恩斯革命之革命,正是說明面對危機不能反應過度,過度的反應可能會人為地制造短暫的複蘇和繁榮,但接下來必定是滞脹。有學者曾經做過如此的評論:自從凱恩斯主義誕生以後,西方民主政府再也不用擔心由於經濟蕭條導致本屆政府的下台了,它們完全可以花錢制造一場繁榮,然而緊接而來的是滞脹。面對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危機,我們多少有點反應過度,然而緊接著就是資源浪費、重複建設、錯失結構調整的良機。人們不應反應過度,應當給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留下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要做的是健全和修補市場,尊重市場,而不是頻繁的宏觀調控。這就是西方宏觀經濟理論遺產的現實意義。

本文摘自《經濟學百年(第三版)》


   這是一部語言生動、有著強烈現實感的講述經濟理論發展歷程的學術著作。該書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出發,極有針對性地選擇、介紹和評價了百年來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相關理論,如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市場經濟理論,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的演變,微觀經濟理論,福利經濟學,經濟發展理論,經濟學在研究家庭、犯罪、人力資本、公共選擇方面的擴展,企業理論,經濟管理理論,制度變遷理論,以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探索的理論等。書中所涉及的經濟理論,對於正在從事體制建設、企業經營的人們極具現實意義,對於期望聯系現實、了解經濟學發展歷史、系統學習經濟學知識的人們以及其他熱愛經濟學的人們亦極具教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