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講述的是:只有以“德”掌控的“燃燒的鬥魂”才能將企業經營不斷引向成功。
但是,這不局限於一個企業的經營,對於彌漫著停滞感、閉塞感的日本經濟也同樣適用。如果日本要打破目前的局面,再次回到成長的軌道,那麼,每一位經營者都必須在基於“德”的崇高的精神之上,發揮出昂揚的鬥魂。
我希望,就是在執掌日本國家之舵時,也要把“德”作為活動的基礎。這個“德”,就是充滿了親切、關愛、體諒之心的價值觀,應該是日本值得誇耀於世的“軟實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國家具備的有形的資源,比如人口、領土、自然資源、經濟規模以及軍事實力等等“硬實力”。其中,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有代表性的“硬實力”。就像“德”要掌控“燃燒的鬥魂”一樣,在國家層面上,也必須由“德”,就是“軟實力”來掌控“硬實力”。
對於不行使、或不能行使軍事力量(硬實力)的日本來說,我認為,通過用好軟實力,通過實施這樣的國家政策,贏得全世界的信任和尊敬,這才是最好的安全保障方針。
2004年4月6日,我獲得了一次在中共中央黨校講演的機會。當時,我引用了中國革命之父孫文在1924年訪問日本神戶市時講演中的一節: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引入了歐美的近代文明,實現了國家的繁榮。但西方的物質文明是科學的文明,後來演變成武力文明,並用來壓迫亞洲,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霸道文化。亞洲有比這優越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的本質就是道德、仁義。你們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歐美的霸道文化,又有亞洲王道文化的本質,從今以後對於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幹城(盾和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擇。”
遺憾的是,日本沒有傾聽孫文的忠告,得隴望蜀向著霸道猛沖,在富國強兵的道路上挺進,不但侵略了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給他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且犧牲了許多本國的國民,國土大半化為廢墟,招致了悲慘的失敗,直至1945年迎來無條件投降。
我說到日本走上“霸道”,發動戰争,招致失敗,希望中國不要重蹈覆轍時,講了下面一段話:
“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中國,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經濟大國,並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我衷心希望,那時候中國要記起孫文的教誨,一定不要陷入自己一貫否定的霸權主義,而應以自古以來東方培育的‘以德相待’的胸襟,亦即遵循王道,治理國家,從事經濟活動,不僅成為亞洲、而且成為世界的楷模。”
我在中共中央黨校講演的時候,中國經濟正在持續高速發展,照這種勢頭,必然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最令人擔心的是,到時中國會成為威脅近鄰諸國的軍事大國。因此,我借用孫文的講話,把孫文在日本所說的話告訴中國共產黨的各位先生。
於是,當天晚上,參加會談的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當時)曾慶紅——他事先看過我的講演稿——發言表示:講話稿已經給胡錦濤主席(當時)和有關中央幹部看過,中國決不會走霸權主義的道路,這一點請轉達給日本的國民。
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如果不“以德相待”、構築相互信賴關系,中日之間就沒有未來。
正是現在,要求我們不是採用“對症療法”,而是作為“根本處方”,把日本自古以來的“德”這種價值觀當作開展外交活動的基礎。我相信,日本要在今後的國際社會中贏得榮譽,獲得地位,就應該舉國一致、共同努力,培養具備高尚人格和道德的、受到世界其他民族尊敬的日本人。
過去,曾有人倡導過“富國有德”,目標就是要讓國家富裕,並讓國家具備道德。根據我的理解,“富國有德”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為了讓國家富裕,首先要以“燃燒的鬥魂”促使產業興盛、經濟發展,但同時,在其根底處,如果不具備“德”,就絕不可能帶來長期的繁榮。“德”這一充滿親切、關愛、體諒之心的價值觀,是東方或者整個亞洲共同流淌的精神,它超越國境、民族和文化的差異,使我們亞洲各國息息相通,它是亞洲足以誇耀於世界的精神資產。
日本應該作為亞洲的代表,帶頭實踐“富國有德”這一新的國家模式,成為世界的楷模。
日本具備充分的潛力,但因為國民意識和社會結構方面的缺陷,這種潛力沒有發揮出來,所以我們迷失了方向,走過了“失去的20年”。
本文摘自《燃燒的鬥魂》
本書的誕生源於稻盛和夫先生2012年的一次演講,當時的演講題目是“重建日本經濟和國家的存在感”。書名“燃燒的戰魂”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提倡的“經營原點12條”中的第8條。
作者在書中探究了“人心究竟擁有多麼強大的力量”。在重振日航的過程中,首先,改革員工的意識,將航空事業定位為“終極的服務產業”,讓經營者和員工共同堅守高尚的精神: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而公司也始終堅持將員工的幸福擺在首位。同時作者認為,日本應走的重生道路與日本航空的重振旗鼓如出一轍。只要改變國民的意識,本著“燃燒的戰魂”與“以德制勝”的精神,日本經濟必將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