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版前言

2014-10-17 11:21:51

  2012年6月,我在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任期屆滿,回到北京大學繼續在國家發展研究院擔任教職。應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邀請,我把2008年到世界銀行任職前出版的《中國經濟專題》一書,根據2012年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增補了一些内容,並將書名改為《解讀中國經濟》出版,轉眼已過去兩年。
  此書出版以後得到國内各界的歡迎,獲得了不少好評,並已經銷售超過10萬冊。更讓我高興的是,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將改革開放以來以雙軌、漸進的方式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所遺留下來的各種產品和要素市場的扭曲消除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好的作用。這些改革措施和總體方向,與我在這本書中對中國經濟轉型取得的成績、產生的問題、解決的思路的分析,以及建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主張不謀而合。相信沿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劃,落實好各項措施,利用好我國發展的潛力和有利條件,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内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以及在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兩個百年目標完全有條件實現,自鴉片戰争以來幾代中國人孜孜以求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實現指日可待。
  不過,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時出現的“中國崩潰論”的論調,最近又是此起彼伏,起因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國外許多機構和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由中國經濟難以克服的體制、機制、增長模式的内因造成的,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下來的各種經濟社會矛盾會在低速增長時總爆發。針對上述“唱衰中國”的論調,我在此增訂版中特地增加了新的一章“全球危機後的國際國内經濟形勢和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作為結束章予以駁斥。我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轉型國家,固然有許多有待改善的體制、機制和增長模式問題,但是,自201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減速,主要是由發達國家未從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完全複蘇的國際週期外部因素引起的。沿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既定目標深化改革,並利用好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完善、環境保護和城市化中的有利機會來擴大内需、穩定增長,我國有能力維持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增長目標。
  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貿易體,也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資本賬戶開放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逾越的一個門檻,也將是一個很難逾越的門檻,這兩年國内經濟學界對此讨論很多。資本賬戶的開放包含三個内容: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開放,對國内金融和實體企業到國外舉債的開放,以及對以證券投資為主的短期資金流動的開放。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資本積累、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有直接的貢獻,不存在通過借短債投資於長期項目的期限錯配,或還債時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錯配的問題,利遠大於弊,我國實際上早也已經開放。允許我國金融或實體企業到國外舉債,最好的情況是借來的資金投資於國内的實體經濟,但是,到要還款時可能因為期限錯配或貨幣錯配而誘發危機,所以,弊大於利。短期流動的資本,一般是進入到流動性較強及有投機性質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由於不投入實體經濟,對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沒有太大幫助,而且,流入到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容易催生股市和房市泡沫。如果有大量資金流入,也會帶來真實匯率的上升,使得出口競争力下降,實體經濟受到不利影響。短期流入的這些投機性資本就會由於股市、房市存在泡沫難以支撐而唱空,資金又將大量流出。總體而言,這種短期資金的大進大出除了帶來短期的虛假繁榮和參與其中的國内外金融機構的短期利潤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穩定弊遠大於利。所以,我不主張在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前,毫無限制地允許中國企業到國外舉債,或是允許外國短期資本毫無限制地自由流進流出。這一版也收錄了我在2013年發表的“我為什麼不支持資本賬戶完全開放”作為附錄四。
  今年是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教授逝世十週年,複旦大學在7月5—6日舉辦了一場追思會,讨論我國經濟學科未來發展道路乃至中國社會發展的整體問題。會上我和張維迎教授關於市場經濟中政府作用的争論備受關註,並連帶地追述到1995年我和張維迎教授有關國企改革以及2002年我和楊小凱教授有關“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的讨論。這些争論實際上涉及我國改革道路的選擇、經驗的诠釋和理論的創新問題。每個學者的研究其實都是“瞎子摸象”,由於觀察的角度和掌握的資料有異,提出的解釋和建議不同在所難免,學者間的争論是正常的,是相互切磋以完善各家之言的必要途徑。不過争論要具有建設性,雙方應該對争論對方的觀點和邏輯有準確的把握,從内部邏輯的自洽和邏輯的推論與所要解釋的現象是否一致,以及理論的政策建議在實踐中是否取得預期的效果等方面來評論對方的觀點。為了使這場争論能夠實現會議主辦方原先所設想的初衷,我特地對照我國和其他轉型中國家的實踐,再次回顧20年前關於國企改革、12年前關於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的争論,並就中國經驗和回歸斯密等問題寫了一篇專文“我到底和楊小凱、張維迎在争論什麼”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原文發表於FT中文網,編輯將標題改為“中國學術界不能只引進”。這篇文章作為附錄五收在書中,以供對中國經濟改革和學科發展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1994年我和蔡?P、李週合作出版了《中國的奇迹》,預測到2015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估計,這一預測將提前在今年年底實現。1995年我撰文“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以慶祝《經濟研究》創刊40週年,倡議我國社科界的學者“以規範的方法研究本土的問題,提出創新性的理論貢獻於人類社會科學的知識”,轉眼也即將20年了,《解讀中國經濟》是根據這個倡議所做的一點努力。我很高興地看到,這本書已經有了英、日、德、俄、韓、越、泰版本。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不僅是經濟的騰飛,也應該是科學和文化的繁榮,中國經濟的轉型和發展未根據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取得了不能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的成績,是經濟學理論研究和創新的金礦。期盼這本書能夠抛磚引玉,促使國内經濟學界湧現出一批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現實和經驗的學者來共同挖掘這座金礦,為我國的改革和發展,為我國社會科學的繁榮作出貢獻。

本文摘自《解讀中國經濟(增訂版)》


   本書是解讀中國經濟最權威著作,總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活動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並以此理論分析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各項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讨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書中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系統地回顧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與改革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
  新版針對近年來此起彼伏的“唱衰中國”論調,專辟一章“危機後的世界經濟形勢和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予以駁斥,對最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我國未來改革發展前景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分析與預測。新版還收入了有關近來熱點問題“資本賬戶開放”與“林張之争”的附錄,附錄四“我為什麼不支持資本賬戶完全開放”以一個經濟學家的視角,從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和穩定的角度對資本賬戶開放的強烈呼聲給出不同的聲音;附錄五“我到底和楊小凱、張維迎在争論什麼”以局内人的身份剖析“林張之争”的根源與實質,即有關我國改革道路的選擇、經驗的诠釋和理論的創新,並告知大衆經濟學家之間的争論是由不同觀察角度和不同知識儲備而得出的不同看法,通過相互切磋可以互相增進。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