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退出QE政策,為什麼歐洲還要繼續印鈔票?

2014-10-24 18:35:00

  歐洲中央銀行推出的歐版QE政策雖然在短期内可起到增加市場信心、刺激資本市場的作用,但從中長期來看卻為歐債危機的爆發乃至歐洲的社會動蕩埋下了更大的定時炸彈。歐洲為什麼要冒險推出QE政策呢?它到底有何苦衷?
  歐洲中央銀行在2014年6月初公佈了令全球市場大呼意外的訊息:除降息、實施負存款利率外,同時還暫停為買債沖銷、再推超低息貸款,更表示歐洲版的量化寬松政策將推出。
  不少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在美國準備於2014年年底退出QE政策之際,為何歐洲中央銀行反其道而行之,大印鈔票,幾乎用盡手上可以動用的“子彈”呢?
  雖然歐債危機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但歐元區國家實際還躺在病床上,還需要深度醫治。這當中至少包括三種“病”:
  一是通貨緊縮風險。歐元區從2013年起開始出現低通貨膨脹,2014年5月的通貨膨脹率從4月的0.7%降至0.5%,遠低於2%的目標,通貨緊縮陰霾日益濃重。大家愛說通貨膨脹猛於虎,其實通貨緊縮更猛於虎。通貨緊縮往往會帶來經濟衰退,歐洲中央銀行希望通過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擡高通貨膨脹率。
  二是歐元匯率高升。2013年,歐元匯率整體處於強勢的趨勢,歐元對美元匯率上漲約6%,嚴重沖擊歐元區的出口。歐洲中央銀行此次大印鈔票的目的是想拉低歐元匯率,增加出口。
  三是經濟複蘇乏力。歐元區2014年一季度國内生產總值環比僅增長0.2%,意大利、荷蘭的經濟更陷入負增長。要救經濟,歐洲也需要動用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企業的投資和民衆的消費。
  寬松政策或如泥牛入海
  雖然歐洲中央銀行這次看起來已經祭出絕招,但在這裡我必須告訴讀者的是,這樣做的實際用處其實並不大。歐洲中央銀行突如其來的動作,雖然可以暫時增強市場的信心,降低美國在2014年年底結束QE政策後上調利率的疑慮,也有利於全球資金持續寬松,增加對包括中國在内的新興市場的投資,短暫利好股市、黃金價格,但是對歐元區醫治“三種病”的效果並不明顯。
  一方面,歐元區利率原本已經處在0.25%的超低水平,再降至0.15%,只是量的變化,而非本質的變化,實際產生的效果不會太大。
  何況,外界早已經預期歐洲中央銀行會降息,因此,歐洲中央銀行的政策只能帶來短暫的刺激作用,中長期而言,政策效果會不斷遞減乃至如泥牛入海。
  另一方面,歐州中央銀行推行負存款利率,對各銀行存放於歐洲中央銀行的資金徵收0.1%的利息,希望以此把錢趕出央行,增加銀行給企業的貸款,以促進經濟發展。但是,銀行要給企業增加貸款,主要有利潤、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偏好的考慮,由於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不足,貸款給企業的壞賬風險不能低估。因此,即使錢被趕出來了,銀行可以拿這些錢投資國債、貴重金屬等變現性高的保本資產,並不一定要冒險貸給企業,實體經濟可能仍難受惠。
  加之推行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挽救金融危機雖然有效,但在刺激經濟方面效果不佳,無論是美國的QE政策還是日本的QE政策,都證明了大印鈔票是吃力不讨好且會產生不少後遺症的措施。
  所以,這裡要請讀者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就是美聯儲、日本中央銀行的QE政策,都無法對經濟產生強大刺激,歐洲中央銀行是否能成功呢?如果真的這麼厲害,歐元區的經濟問題、債務問題早就已經解決了吧?
  QE政策埋下更大炸彈
  歐洲中央銀行這次的做法可以用一句歐洲諺語“檸檬榨出檸檬汁(Make lemonade out of lemons)”來形容,也就是盡量讓其實很糟的情況看起來稍好一點兒。它們所推出的QE政策是想讓市場有憧憬,制造歐洲中央銀行有信心、有能力救經濟的假象,希望市場再給予更多的時間,估計它們自己都不相信憑借這些措施就能完全解決歐元區的問題。
  然而,就像大家常說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歐元區國家過去揮霍過度,已經掏空了體制,如今想借QE政策解決問題,那是妄想。只要歐元區國家不能有效地降低政府開支、減稅、減少高福利政策、提高就業率、維護社會穩定和選民們團結一致支持政府削債,就很難改動一些拖慢經濟增長的措施,難以走出困境。
  更為嚴重的是,歐洲中央銀行的負利率政策乃至歐版QE政策,還會把歐元區國家往火坑裡推,很有可能再次引發歐債危機,屆時包括中國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場也將難免受到沖擊。
  這是我在危言聳聽嗎?當然不是,我至少可以列出兩個理由來支持這一看法。
  其一,極寬松的政策會讓各國政府對緊縮政策更加敬而遠之。這裡應該向讀者介紹一個典故,就是緊縮(Austerity)這個詞,出自希臘語(Austeros),意思是嚴酷、劇烈。而該詞在德語中則為Sparprogramme,僅指一個由政府技術官員制訂的節約計劃。
  含義的不同,本身已經顯示出歐元區各國對緊縮政策的態度。一些深陷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如希臘、葡萄牙等國,要減少債務,政府必須削減開支、增加收入。這才是解決之道。但是,如果政府削減開支、減少投資,就會造成企業經營困難、失業率高升乃至通貨緊縮現象。這又會讓經濟變差,使政府的收入減少,更難還債,容易陷入開支越縮、經濟越差、債務越重的惡性循環。
  因此,不少歐元區國家對推行緊縮政策是左右為難,尤其對錢從何處來,更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如果歐洲中央銀行實施更寬松的政策,大印鈔票,待市場上資金充裕了,一些歐元區國家很有可能千方百計地撈取這些多印出來的鈔票,依靠這些“容易錢”,而非依靠勒緊腰帶、縮減開支的“辛苦錢”來還債。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就更加缺乏動力去推行緊縮政策,進而很可能會出現拆東牆補西牆的惡性循環,債務將會越滾越大,債務危機再次爆發的風險也會逐步提高。
  其二,印錢只為買時間。歐元區國家通貨緊縮風險加劇,經濟複蘇無力,老齡化問題嚴重,很有可能會患上“日本病”。日本在上述問題長期糾纏不清之下,經濟一路走在“迷失N年”的霧霾中,這個N是10年、20年,如果問題沒有解決甚至可能是30年、40年……
  更嚴重的是,即使日本債務嚴重、經濟衰退,日本失業率也很少超過4%(當前僅為3.6%),但歐元區國家的失業率則是災難性的12%。尤其是西班牙和希臘,失業率高達約30%,青年失業率則接近60%,而且數據還將持續上升。
  失業率過高將隨時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加上政府債務依然沉重,歐元區各國的決策者要想暫時延遲這些風險爆發的時間,至少使其不在自己任上引爆,唯有大力倚重歐洲中央銀行的超寬松政策。如果政策成功,功勞將屬於決策者;即使失敗了,成本也大可以“集體化”。
  在該情況下,決策者自然願意又早又快地追求這一政策,並且比他所需要獨自承擔責任時更大手筆。
  但是,這種印錢只為買時間的方式,只會令社會矛盾、債務問題越積越大,若是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更大的問題,對歐元區國家乃至全球各國造成更大的沖擊。當今國際最富影響力的著名經濟學家之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對此早已警告:“今天歐洲社會動蕩風險,遠高於20年前的日本。我們無法預測示威抗議會在何時或是何處發生,但遲早會爆發。”
  簡而言之,歐洲中央銀行此次推出的負利率政策以及將推出的歐版QE政策,雖然短期内可起到增強市場信心、刺激資本市場的作用,但中長期來看卻是為歐債危機的爆發乃至歐洲的社會動蕩埋下更大的定時炸彈。在我看來,這正像法國文豪夏多佈裡昂(Chateaubriand)所言:“一件事在發生之初,如果不是奠基在道德和正義上,最後的結果總是會與預期相反。”

本文摘自《美國退出QE之後的世界》


   本書對這些大衆非常關心以及關系到切身利益的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度剖析,既不大量羅列經濟學理論,也不堆砌數據,而是誠實地呈現許多被“主流”聲音刻意回避的事實,讓讀者清楚地看到量化寬松政策改變全球各地經濟和社會的來龍去脈,看清經濟新形勢,並正確應對沖擊,從中抓住機遇,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