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論到實踐到底有多遠?

2014-11-28 16:53:37

  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的年代,企業不需要管理,只需要高壓,強迫式勞動代替了管理技術,管理就是強迫,強迫就是管理。過去企業沒有管理概念,可以這麼說,經營企業基本靠投機,管理企業基本靠蠻幹,賺錢基本靠榨取血汗。談管理,是大多數企業被勞動力市場逼出來的。近年來,更多的老闆開始打量起“管理”這兩個字,理論界風起雲湧,先有易中天品三國,後有成君憶的《水煮三國》,然後又有儒家文化,中庸之道,甚至連佛家文化都進入了管理理論。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從舶來的觀念,到根植於中國文化,經歷了激烈的碰撞,尴尬的模仿,痛苦的嬗變,當然也有些企業甚至想直接複制歐美企業管理模式,或者說基於東方文化的相近性,像台灣一樣,幾乎照搬日本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管理模式的複制遇到最大的麻煩也是“水土不服”,在美國能推行很好,很成功的管理模式,到中國也許就是塊破銅爛鐵。今天某些中國企業在反思中摸著石頭前行,似乎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管理模式,借鑒於中華古典文化,既有別於歐美自由化目標管理理論體系,又有別於日本的軍事化管理理論體系。層出不窮的管理理論就像雞生蛋一樣,幾乎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誕生。不要說會用這些理論,連記下這些理論的名稱都是費勁的事,於是乎,理論永遠是理論,實踐永遠是實踐,人的大腦容量很大,就好比電腦的容量已經擴大到1000GB,但是一般人用到的只有10GB。對於理論,大多學過的管理者知道這個理論,卻不知道如何用,知道而已,僅此而已,有些意思,看上去很美,諸如此類。

  在實際管理活動中,管理理論不是沒有作用,而是作用極其微小,管理理論總是高高在上,學時驚訝,過後就平淡,睡一覺就遺忘,不過三分鐘腦力激蕩。當一個人問起“木桶理論”,馬上就有人比小朋友回答得還快:我知道呀,就是木桶的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闆。於是“木桶理論”就用在木桶生產上,沒有一個傻瓜木匠會做一個短闆木桶吧,所以這就是一條廢理論。管理理論為什麼停留在理論,為什麼停留在嘴角,為什麼停留在茶餘飯後,為什麼不能進入管理實踐,解決不了問題的理論還是理論嗎?理論到實踐究竟有多遠?理論與實踐的差別在於,實踐是一種行為,理論是一種思維。要讓思維化為行為,需要自覺地接受,需要有“在場”的實踐相對應,需要反複磨合,需要形成習慣。人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是人的活動,包括習慣性行為,其實也是相當機械的。所以,在企業設定一種管理制度,不是以最聰明的人為參照,而應以最笨的人為參照,比如設定打卡制度,不要以不會忘記打卡的人為標準來設定處罰力度,而應以大多數人會遺忘為參照。要改變一種類似機械的行為,必須在實踐活動中反複實踐,但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機會,理論轉化為實踐,畢竟不同於簡單的機器操作。理論常常成為紙上談兵,這是因為理論是一種思維方式,實踐是一種行為方式,二者轉化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缺乏正常的因素,一般情況下不會成功。

  在成功學說的比唱的還動聽的年代,中國大地被成功折磨瘋了,很多人對成功的追求處於瘋狂狀態,不顧一切,不惜一切地追捧,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成功,而事實上,那些天天喊成功,唱成功的人都成功了嗎?理論上說,成功是努力實現的,但事實上,努力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功,努力是必要條件,但只是所有條件中的一個,還有很多社會因素在制約著一個人的發展。反過來思考,社會需要的是多元化,清潔工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成功對社會沒有意義。一個理論也可視之為一個思想火花,一個想法,俗語說,一萬個想法不如一次行動。行動就是實踐,成功不是想出來的,不是唱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人永遠是行動的動物,不是冥想的動物。車是開會的,不是在書上學會的;遊泳是下水嗆水學會的,不是在岸上看會的;歌是唱會的,不是聽課聽會的。理論上講,人人通過努力都可以做老闆,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成老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老闆。一個職業經

  理人幫老闆做經理,他把公司做得非常成功,但是當他自己離開那家公司去創業,從管理角色到經營角色,這個看似小小的轉變,他就適應不了,很快他的公司因經營不善關門大吉。人的適應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差,習慣了的工作模式,一旦發生變化,一下子適應不了,更不要說那些高深的理論要在自己的行為實踐中轉化了。理論到實踐永遠有距離也是由人的自然屬性決定的。在管理實踐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企業一邊高喊以廠為家,一邊又大炒員工鱿魚。員工以廠為家會產生最大化的積極性,穩定員工就是穩定品質,就是穩定產量,人人都知道,可是就算是企業在牆上挂著“以廠為家”,這還是一個無法企及的口號。企業管理者常常一邊喊著只有帶不好兵的將軍,沒有帶不好的兵,一邊總是在換兵;一邊念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邊還是混日子;一邊說著工作不只是為了薪水,一邊為薪水提交了辭職書。理論觀點說得多動聽,道理也是很直白,為什麼不自覺地成了說一套做一套?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在企業天天上演,知道這樣不好,還是不得不為之,知道那樣好,還是不了了之。理論與實踐的矛盾說明,理論是美好的,實踐是殘酷的;理論是豐滿的,實踐是骨感的。理論與實踐的轉化問題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理論普適性忽略了個體特殊性的問題。理論總是在理想化的情況下設定,無論什麼理論,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產生,到新的環境,新的時代都會有不適應的一面。比如說精益化生產,企業把5S視為生產現場管理的“聖經”。5S也不是每一個企業每一個階段都適合推行,對於小企業,5S並不能推動品質和產量,相反常常阻礙生產力。在小企業,人性的釋放所產生的效能遠遠大於推行5S產生的效能。小企業對人力的吸引,在於人性化,自由化,可以隨時離開崗位,請假打聲招呼就可以,這種無拘無束的管理,常常讓理論無所適從,所有的管理都是空談,而小企業的運作模式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運作良好。理論有時間的局限性,也有適應的局限性。要讓理論無限地接近實踐,才能指導實踐,這樣的理論要變成“傻瓜式”,像傻瓜相機一樣,一按快門,就會成相,也許只有這樣,理論才會真正與實踐零距離。

  理論看上去很美,如果不是從實踐中來,一切移植都是“趙括式”的空談。沒有經過實踐考驗的理論放在實踐中是條死魚,而且理論越多,學問越深,越是一條死胡同。企業做大了,理論家太多了,做工作故作高深,企業文山會海,常常把自己深度套牢。理論到實踐永遠有一條鴻溝,做企業別指望空降一套高深理論改變它的命運,高明的企業家要在實踐的土壤中培育自己的理論體系,只有這樣才是戰無不勝的。

  

本文摘自《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圍繞管理的基本原則“管人理事”,對管理界權威理論和普遍認識進行了批判性反思,闡述了一系列新穎的觀點。内容涉及管理學理論、管理常識、管理觀點、管理實務等,力求揭示管理真相。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以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視角,很好地破解了管理者從上往向下看的盲區與死角,又解決了員工從下往上看的偏見與困頓,真正為企業打開了一扇亮窗!讓員工與管理者能夠形成逼真的對視!構建了比較完整的開放式思維模式和開放式人才觀,打破狹隘的管理主義,讓管理者們清醒地看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症結所在。本書向管理層說“真話”,向員工們說“真話”,是一本敢於講真話的管理專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