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任何人都不能獨善其身。很多人或許會說,“世界經濟大變局”,這是一個忽悠人的噱頭,有嘩衆取寵的嫌疑。
2007年,你是否預料到一個小小的次貸危機也能發酵為全世界大蕭條,至今歐洲還在沉重的債務危機中掙紮,比黃金還要重要的國家信用掉了一地,碎為一地雞毛?
你或許還會說,政府財政赤字消失了,全球經濟開始複蘇了;連美國都懸崖勒馬了,開始加息了,有了理性的帶頭人,就有理性的跟隨者,世界經濟會趨向有序、健康。
無數個深不見底的債務黑洞是怎麼消失的?是白花花的票子填滿的,而這些票子是印鈔機憑空印出來的,而更多的債務黑洞只是換了一個掩人耳目的方式擱置、沉默與發酵。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經濟學理論或歷史案例證明世界各國領導人為貨幣註水的決策是多麼英明,所有的人都在錯誤的路上奔跑。
美國宣佈將採取貨幣緊縮。美國到底是迷途知返,還是中途休息?難道註水多年的美元要“立地成佛”?這完全不是美國大佬一貫的“殺手”作風。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美國宣佈將制造業回歸。美國的制造業大部分在新興經濟體,美國的加息會加速新興經濟體泡沫的破裂,連美國也預測到新興經濟體的未來不靠譜。
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急遽跌宕的大時代,金融危機給予世界致命的一擊。如今,全世界還在摸索自我救贖的方式。在救贖中,無論策略還是謀略皆敗筆頻出:“鴕鳥策略”泛濫,試圖以註水的鈔票粉飾報表、美化債務;轉嫁危機,將本國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大打貨幣戰、貿易戰……我們很難想象,這個擅長“以鄰為壑”的世界,能夠在短時間内爬起來並加速奔跑。
不管如何,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已經出現了複蘇的苗頭,新的危機卻在醞釀——新興經濟體低迷。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印度通脹高企,巴西出現結構性問題……
中國,這個在30餘年的時間中一貫加速奔跑,已經大紅大紫的國家,因為在金融危機中保持足夠的淡定而被稱作救世主。這是不切實際的預期,中國並不具備拯救世界的實力,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獨善其身並化解危機。
我們面對的危機,除了外憂,還有内患。國内,我們面臨無數個直白或隐晦、簡單或複雜的危機,譬如資本泡沫膨脹、霸道的權貴主義、粗放型經濟增長的後遺症、“勤勞而不富有”的民怨……我們似乎又回到1978年那個十字路口,又要過“歷史的三峽”。不同的是,我們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已抵達深水區,摸著石頭也過不了河。現在犯下致命的錯誤,需要付出更大甚至血的代價,這是對勇氣、智慧與魄力的考驗。
在這個全球經濟複蘇緩慢且漫長、内部挑戰不斷的大變局時代,千頭萬緒,人們不斷焦慮和猶疑,不知該以何種方式拉開救贖的帷幕;或者救贖的帷幕已拉開,解決的方法似乎有千條萬條,我們不知道該如何作出抉擇。
從危機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危機,提出危機解決之道,反而可以直擊要害。
“大變局”、“中國怎麼辦”,無論哪個話題都是宏大叙事,如果從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等角度,恐怕幾本書都難窮盡,一本書又如何能面面俱到?
不妨換個角度,這些深奧、複雜甚至在平常人看來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只不過是手段,我們利用這些手段獲得緣由、結果。至於如何解決危機,如果站在危機管理的角度,反而能迎刃而解。
解決中國面臨的危機,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内部危機是根本。只有練好内功,才有足夠的實力應對外部危機。當前中國最大的挑戰是遭遇改革瓶頸,離開改革談發展,是緣木求魚。
處理任何危機,都離不開切割法。“切割法”指的是,通過對事件從不同角度進行切割,逐漸減少應急管理的難度,將事件損失減少到最少。對於中國,首先要學會如何從内部切割危機。需要正確把握切割危機的時間、地點與切割角度,在黃金時間運用合適的工具、選擇合適的角度有效切割引發危機的源頭。對危機切割得越及時、越準確,就越能抑制危機的惡化,甚至化危為機。改革是切割當前中國危局最合適的工具,而且下手越早越好,已容不得拖延。
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已成共識。改革應涉及方方面面,如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幹預,消除權貴資本主義;打破壟斷,給民間資本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釋放它們的潛力;改革當前的金融體系,保證不同的經濟體獲得相對公平的融資機會;推進滞後的政治改革,建立服務型政府……
實現民富、保證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健康的發展,是助力中國破解危局的兩大利刃。大國背後的凡民,能否從國富大背景下獲益,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終極目的,唯有一個民富的國家才能真正建立起抵禦外來危機的防火牆;實業是中國的經濟基礎,只有實體才能真正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民富。而無論是民富還是實體經濟的順利發展,都必須以改革的順利推進為前提。
再看外部危機。美國人把危機切割法诠釋得淋漓盡致。美國人不但從内部切割危機,還擅長把危機切割給其他國家,而中國也是美國轉嫁危機的對象。我們更要清晰明了美國及其他國家對外轉嫁危機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而且,在關系國家安危的關鍵要素(如資源與貨幣)上,我們也要採取主動性,做到“快”、“準”、“狠”,弱肉強食、勝王敗寇的歷史法則從未改變。我們主張“和平崛起”,但“和平”不等於被動與軟弱。當然,任何事情都要留個光明的尾巴。現在,當整個社會陷入暮氣沉沉的焦慮時,有人發明了“正能量”。盡管有人對正能量很不屑,認為其庸俗、反個性,但無論如何這是個積極的詞,我們都需要正能量。危機四伏中,也有正能量。
2013年,北京霧霾問題相當嚴重,無數高知、憤青指責和謾罵,讓人一度以為是世界末日來臨了。很多人問我,“北京的霧霾問題這麼嚴重,感覺氣都喘不勻了,你怎麼看?”“好事啊!”“還是好事?”很多人不以為然。
的確是好事。換個角度看,世界大不相同。這就是危機管理中的“倒逼”制度,如果北京的霧霾問題尚未集中爆發,還在遮遮掩掩,說不定還不能引起高層足夠的重視,那麼中國的污染治理可能還要拖延幾年,這對於普通民衆可不是什麼好消息。現在嚴重的霧霾問題,正是倒逼中國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契機。危機中也有正能量,這正是危機管理中的最高境界——化危為機。
十八屆三中全會出台的改革決定,無論是從趨勢、方向還是細微落腳都大快人心,我們熱烈期待改革後的豁然開朗,然而中國依然面對無數個内憂外患,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很欣賞弗朗茨?卡夫卡有關守夜人的說法:
週圍的人都睡了……他們都在寂靜中集合在一起,一個露天的營地,無數的人,一支軍隊,一個民族,在寒冷的天空下,在堅實的大地上……而你,整夜不睡,你是一個守夜人,在你揮動的火把下,你瞥見腳下燃燒的火更近了……你為什麼通宵不眠?必須有一個守夜人,大家都這麼說!必須有一個。
我們的社會,恰恰需要無數個這樣的守夜人。當危機四伏,陰霾遍地,我們一往無前,化解危機,置之死地而後生。
本文摘自《中國如何切割危機》
“大變局,中國怎麼辦?”無論哪個話題都是宏大叙事,如果從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等角度,恐怕幾本書都難窮盡,一本書又如何能面面俱到?
不妨換個角度,這些深奧、複雜甚至在平常人看來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只不過是手段,我們利用這些手段獲得緣由、結果,至於如何解決危機,如果站在危機管理的角度,反而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