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必然產生“以藥養醫”和“過度醫療”

2015-01-07 16:58:10

  四川走廊醫生蘭越峰被職工代表大會舉手表決解聘了。我無意讨論其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想讨論職工代表大會是否有權解雇職工。我想談一談蘭醫生揭露的“過度醫療”問題。

  無須蘭醫生揭露,我也知道中國的“過度醫療”有多嚴重。醫療管制必然產生“過度醫療”。

  早期的管制理論暗含一個假設,就是管制者是追求社會利益最大化的。他們認為市場人都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而一到政府、管制者,又變成追求社會利益最大化。這顯然是“精神分裂”的經濟分析。公共選擇理論告訴我們,管制者仍然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

  管制者必然具有擡高藥價的激勵。只有扭曲價格,管制者才有機會尋租獲利。但是管制者不會擡高醫價,因為醫生不會把高於均衡水平的工資拿去回扣給管制者。即使醫生願意這樣做,也由於醫生分散的緣故而在實踐上不可行。管制者會對藥品生產和進入市場的諸環節進行管制,並且擡高藥價。藥商則以高出均衡水平的價格進行行賄以獲得許可。這樣做也能得到公立醫院管理者的支持。由於公立醫院的管理者不能合法分享醫院利潤,他們與醫院利益並不完全一致,也需要從中尋租。這樣,擡高藥價的做法在實踐上就有了可行性。

  但總醫療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不能改變;擡高了藥的價格,就必須壓低醫治的價格。於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以藥養醫”模式產生了。“以藥養醫”就是高藥價、低醫價的直接表現。

  藥的價格隨著時間推移,會因為國際比較而變得透明,管制者就會面臨公衆要求降低藥價的壓力。但廠商與管制者有規避的辦法。廠商不停用舊的成分生產新名字的藥,而新藥又總是能得到管制者的批準。所以,我們就會在中國觀察到,一些病即使用舊藥也能治療,卻不斷被昂貴的新藥所替代;而一些病無法用舊藥治療,對症研發出的新藥卻少之又少。實在沒有辦法這樣做的怎麼辦?醫院就給你過度用藥。這就是在中國廣泛存在的“過度醫療”:用昂貴的新藥給你治即便用便宜的舊藥也能治好的病;用超過實際需要的藥給你治病。在國外,感冒發燒是不可能給患者輸液的,但在中國這事兒習以為常。中國的抗生素濫用,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公害了。

  如果沒有管制者對於市場準入的限制,那麼擡高藥價就沒有可能性,“以藥養醫”“過度醫療”也就不會發生。張醫生“過度醫療”,可是如果有李醫生跟他競争,而且不搞“過度醫療”,患者不就都跑到李醫生那裡去了嗎?甲醫院“過度醫療”,可是乙醫院跟他競争,而且不搞“過度醫療”,患者不就都跑乙醫院去了嗎?這就是為什麼價格管制一定有進入管制跟在後面的道理。

  如果允許自由開診所行醫,醫療市場充分競争,那麼“過度醫療”絕不可能發生。我曾在西湖邊的龍井村吃飯。點菜的時候,服務員告訴我:“先生您點半只魚就夠了,吃了不夠再點。”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商家不過度賣魚呢?讀者朋友要知道,那地方是旅遊觀光之地。如果在小區吃飯服務員這樣提醒,可以理解。在旅遊觀光之地,服務員也這樣提醒,可見競争激烈。

  市場並非完美,然而政府更有可能失靈。並非完全否定政府管制,但是必須謹慎對待。

  

本文摘自《人人都是資本家》


   房價、物價下不去,股價溺水上不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有病難醫還少不了“紅包”……中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少,作者卻為何說你我皆是“資本家”?這既是對人類社會進行的深刻剖析,也是給當今人們提出的啟示。
文章緊扣時事熱點,深入淺出、針砭時弊,以獨特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問題的結症所在。
餘額寶提高了社會融資成本?看病難、看病貴是市場化的錯?人操縱匯率可以解決就業?強拆乃是強拆本身的錯?自利是天下最大的道德?中國石油資源缺乏、需求旺盛因而油價應該高於美國?石油美元價格上漲國内成品油價就應該上漲?……
作者通過“政府與市場”“產權與合約”“股價、房價與通貨膨脹”“經濟與社會”四個方面,告訴你“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哪些事應該由市場做,哪些事應該由政府做”。作者並非要通過文章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希望能夠引起讀者自己的思考。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