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著力推介的一個話題就是“金磚國家中年危機論”。這是個非常不適宜的話題。在金磚國家的發展還未到達青春期之時就讨論所謂的中年危機實在是為時過早。在納倫德拉·莫迪當選之後,印度興起了短暫的對烏托邦的狂熱,在清醒之後,人們意識到,印度距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巴西還是未能擺脫經濟停滞的問題,也沒能駕馭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俄羅斯,的確是資源豐富,可是老百姓並沒有得到過多的實惠。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對1000名企業高管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60%的公司都在計劃“將投資從金磚國家撤出,轉而投資那些發展速度更快的市場”。
這些國家的發展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改革的缺位。因為能源行業持續走強,許多國家都擱置了改革議程。巴西、俄羅斯還有南非都因為能源價格高漲而獲益,隨著能源狂歡的結束,許多現實性問題還是必須要面對的。
成長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從發展中國家發展成發達國家的過程也是如此。因此,這不是個理所當然的結果,而是要靠行動來創造的結果。
有些新興經濟體走得正歡快,卻走錯了方向。我們關註的是南環經濟帶的所有國家,在未來幾十年裡,總體進行考察,這些國家的經濟地位一定會變得更加重要。
歐洲五百強企業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新興市場,發展趨勢已基本確立。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數據,這個比例差不多是1997年的3倍。奧地利聯合鋼鐵集團(Voest Alpine)首席執行官沃爾夫岡·埃德(Wolfgang Eder)把2014年稱為“龍之年”。他們預計到2020年,集團在北美的營收額將會達到30億歐元,而在亞洲能夠賺到25億歐元。到2020年,奧地利聯合鋼鐵集團將會在中國建立15家新的分廠,並設定了將營業收入提高到現在的5倍的目標。而消費商品巨擘聯合利華(Unilever)的營業收入一多半都來自新興市場。
2013年,多虧了其合作夥伴尼桑汽車公司,法國第二大汽車公司雷諾汽車(Renault)才免於陷入虧損的窘境。而如今,他們正計劃進軍中國市場以實現營收目標。預計,到2017年,其運營利潤會占到總營業額的5%。還有許多其他企業也把寶押在了南環經濟帶日益壯大的消費者群體上。
預計到2025年,財富五百強企業中將會有45%來自新興經濟體。與當前比較,增幅為25%。
盡管已經出現了財富向新興市場轉移的迹象,但是,2013年,財富五百強企業中還是美國企業的數量最多。上榜中國企業的數量從2012年的79家上升到了2013年的95家。中國企業的所有權結構同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公司不同,因為許多中國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但是,據估計,到2025年,財富五百強企業當中,來自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將會占到45%,這一數字比現在增長了25%。
福佈斯“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的變化非常有趣。2013年,名列前十名的公司當中,有六家是美國公司,並且前四名全是美國公司,名列第五的是一家英國公司。從這張榜單來看,中國成為創新大國的目標任重而道遠,雖然百度公司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
在未來十年裡,新創立的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新公司當中有70%開設於新興經濟體國家。
從全球範圍來看,有8,000多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超過10億美元。其中差不多6,000家公司在發達國家開辦。根據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研究,在今後十年間,隨著社會消費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增長,另外7,000家公司會跻身這一行列,而其中70%是來自新興市場。
截至2013年,有大約50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這些公司的總部分別設在30座不同的城市。但是,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他們需要在更多的城市設立分公司或者辦事處。大約有兩三百座城市有機會成為這些公司的新廠選址。每設立一家新的公司,都會帶動新的商業、餐飲、日常百貨、美發、法律服務、醫療衛生以及其他許多行業的發展。
之前我們提到新興市場的發展對發達國家而言同樣也是好消息。這創造了一個雙贏的局面,雙方經濟互相促進,對新興經濟體出口的增加也能夠促進發達國家經濟的複蘇,新興市場在繼續解放其經濟體系。大多數國家的財政狀況都非常健康,負債都遠低於國民生產總值的50%,而美國的財政赤字已經超過國民生產總值,日本的財政赤字更是其國民生產總值的兩倍還多。新興市場仍然會保持對外直接投資的興趣。不過,就像歐洲國家的經濟表現、失業率和發展潛力都各不相同一樣,在新興市場投資的風險和機遇也千差萬別。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之内,選址也常常成為某個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當貿易的中心從國際轉向城際之時,情況更是如此。
如果你想要了解投資地的現實情況,一定要閱讀這個國家的文學作品。
相信每個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附近新開了一家商店,而你卻感覺這家店開不下去,因為它賣的東西並不是當地人需要的。而且,在我們居住的地方,經常出現店開不下去的情況,只是撐的日子有長有短而已。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會納悶那些人開店之前為什麼不調查一下當地的需求狀況。即使你認為人人都在等著你的產品上市,不認真進行市場調查也是很愚蠢的。當我們第一次讀到賈斯汀·萊韋倫茨(Justin Leverenz)的專訪時,就是這麼想的。萊韋倫茨管理著奧本海默發展中市場基金的370億美元的資金,他不同意那種認為新興市場會出現驟停的觀點。這位現年45歲的基金經理在亞洲生活了十年,可以說流利的普通話。比語言才能更驚人的是他給投資者的建議:“想要真正理解投資地的現實情況,你一定要閱讀這個國家的文學作品。”
無論他成功的訣竅到底是什麼,奧本海默發展中市場基金自從2007年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的收益水平,年均回報率高達17.3%。
“從償付能力角度來看,”萊韋倫茨說道,“目前的情況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完全不同。那種認為只有在全球流動性情況比較好的時候新興市場才能夠獲得外部資本的觀點已經不再適用了。因為,總的說來,新興市場已經變成了國際資本體系中的債權方,而不是債務方。發展中國家的貨幣更加靈活,財政赤字規模控制得很好,而且銀行體系也相對健康。”
該基金投資規模最大的幾家公司當中就包含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我購買這家公司股票的時候,它的市值只有60億美元,如今它的市值已經是1,500億美元了。”在被問及是如何找到這樣優質公司的時候,萊韋倫茨說,他和他的兩位高級分析師在投資相關領域之前會花70%的精力來對某個區域性產業進行深入的研究。“這就像是谷歌的理念:做那些本來毫無關系的事情,因為這可以讓你建立一些只有這樣做才能夠建立的聯系。”你現在是不是蠢蠢欲動想要購買這支基金了?太晚了,它已經不再向新的投資者開放了。
非西方經濟體的崛起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新興市場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速度會超過發達國家。
我們還是要說,這些對西方國家而言都是好消息。“過去幾年間,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關系變成了雙向通道,無論是創新、投資和競争都可以開始於發達國家市場也可以發端於新興市場,然後從一端向另外一端流動,最後在全球鋪開。”埃森哲公司在其2013年發佈的關於新競争局面的報告中這樣寫道,“在新的競争局面下,各家公司立足新興市場,開發出適應新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並尋找機會,利用可利用的條件將這些產品推向發達國家市場。”
不再被同西方國家千絲萬縷的關系所束縛,新興經濟體正在建立新的同盟和夥伴,發展速度也進一步加快。我們正在見證國家間關系的轉變,從過去等級森嚴的模式轉化為如今國家間更加平等的關系,而全球商務領域的重心也在向新興經濟體傾斜。
《金融時報》國外事務專欄首席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是這樣總結的:“非西方經濟體的興起是符合歷史規律的。新興市場在未來幾十年裡的增長速度都會超過發達國家。”
2013年,世界上150個新興經濟體(不包括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首次超過了37個發達國家(不包括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中國和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占到其各自所屬群體國民生產總值之和的30%。如果把所有新興經濟國家都放到一起,其中會形成一條分水嶺。但是,這種比較並不足以說明單個國家的情況。當然,這種比較也沒有具體地分析一國或者全球範圍内各種工業部門的發展情況。
這就好像是考察某所中學的總平均分一樣。仔細考察之後,你就會發現各個班級的平均分高高低低各不相同。而且在每個班裡都有得全優的孩子,也有幾乎考不及格的孩子。統計數字會讓我們懶得思考,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各不相同的國家一鍋燴也會起到這樣的效果。然而,盡管這些新興經濟體各自的情況千差萬別,還是能夠找到他們共同的發展趨勢的。就好像雖然德國經濟欣欣向榮,希臘經濟一塌糊塗,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也都是西方國家。
本文摘自《南環經濟帶將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
當今世界正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等各個領域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在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世界將共同見證南環經濟帶的崛起。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領域扭轉乾坤的力量,她將在堅持自己的同時變得更加國際化。中國將有什麼變化?它又將如何改變國際社會的基本格局呢?
大時代需要大變革,大變革引領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