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

2015-03-04 15:49:10

  唐大發雷霆:“那件事該怎麼做,我說得清清楚楚。他告訴我他明白了,結果卻弄得一團糟,非徹底返工不可。”

  你有沒有經常遇到這種事?當你詳細地跟下屬發佈完一系列指令、仔細地跟某位同事解釋完一個概念、或事無巨細地給某位顧客講解完某項流程後,本以為他們全都明白了,結果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確保別人真正領會我們要傳達的意思,能避免很多問題,節省大量時間。

  你真的傳達到位了嗎

  你覺得,唐詳細地指示完那名下屬後,會問個什麼樣的問題?

  沒錯,他問的是:“明白了嗎?”

  你覺得那名下屬會如何回答?沒錯,他肯定會說:“嗯,明白了。”

  要知道,某人說自己明白某事時,並不意味著他(她)就真的明白了。有些人只是認為自己懂了,所以當然會給出肯定的答複,然而他們的理解或許跟說話者的意圖大相徑庭,所以他們其實根本沒懂;有些人懂了一部分,卻認為自己全懂了;還有一些人,即便根本沒懂,也羞於向老闆承認這點,而是選擇自己去琢磨。

  上述情況都未實現真正的溝通,所以很容易出現纰漏、造成誤解。到頭來,既浪費了時間,又惹怒了老闆,該做的事也沒做成。

  善於溝通的人會如何傳達自己的意思呢?這裡有份由業務經理、生產主管、銷售經理和其他管理人員發起的調查,讓我們先來看看其中的一些反饋吧。

  貝蒂是紐約一家旅行社的業務經理,她反饋說,自己從不問下屬是否明白她的指示。相反,她會讓對方描述他(她)即將要做的事。貝蒂對我們說:“我會測試他們。如果我要把一個項目交給某位員工,我會在講述完之後,讓對方說說她接下來要做什麼事。如此一來,即便出現理解偏差,我們也能及時將之糾正過來。如果這個項目很複雜,我就會問各種問題,比如‘如果出現X情況,你會如何處理’,以及‘如果Y情況持續發展,又該怎麼辦’。”

  指導員工用計算機預訂和購買機票,並完成出票事宜,是貝蒂的職責之一。她說:“為了確保員工正確使用那台計算機,除了提問,我還會讓他們當著我的面,操作計算機解決一系列問題。親眼目睹後,我便能清楚地知道他們到底掌握了多少。”

  信息被真正接受了嗎

  正確理解信息,是實現良好溝通的基礎。但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那便是:信息不僅要正確傳達,而且也需要被對方接受。如果經理告訴一名員工某項任務必須要在下午三點前完成,這名員工肯定明白這話的意思,但她可能對自己說:“不可能。你覺得三點前能做完那事?不可能!”所以,除非接受這項任務的人認為它是合理、且可以實現的,他(她)才會努力在規定時間内完成它。

  路易絲在南卡羅來納州羅克希爾有家從事建築維修服務的公司。通常,一個項目都有一組人參加。她會把大家召集起來,先告訴他們項目要求和時間緊迫的原因,然後再就完成時間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建議,徵求衆人的意見。大家提出的解決方案甚至往往比經理獨自作出的決定更好。然而,這些會議有時也會讓路易絲覺得她需要更多時間或額外的幫助,因為她之前對時間的預期,著實過於樂觀了。員工們都知道,她不僅鼓勵大家參與,而且會聆聽他們的意見。所以每每遇到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的困難局面時,員工們的參與度也會隨之增加。

  計劃好要說的話

  不論面對的聽衆是一群人,還是一個人,我們都應該先仔細想想要說的話,以及該怎麼說。時間緊迫時,我們還得反應迅速。但通常來說,受命讨論某事前,我們都是能夠在短時間内準備充分的。

  了解話題

  我們在工作中與他人讨論的話題,通常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比如: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我們專業領域内的某些問題或與公司有關的問題。然而,我們還是應該梳理一遍事實,確保自己已經掌握所有可用信息,並做好了回答任何問題的準備。

  有時,人們或許也會要求我們就不熟悉的話題發表看法。比如,公司可能會有購買一種新計算機軟件的想法,並讓我們去做相關調查。

  盡量了解要講的話題。除發言稿外,多準備十分鐘的内容。

  不論是欲購產品,還是預計解決方案等,都用筆記的方式,羅列出其優缺點。

  不論聽取這份報告的是一個人(比如老闆),還是一群經理或技術專家,都要做好回答任何問題的準備。

  了解聽衆

  如果聽衆聽不懂,那即便最善於溝通的人,也無法成功地傳遞信息。了解你的聽衆,溝通就成功了一半。要選擇聽衆容易理解的詞。如果你的聽衆具有專業背景,我們便可以使用專業術語,因為他們能毫無障礙地聽懂這些詞;但聽衆若不熟悉這一專業話題,我們就得抛棄術語。聽衆若無法理解我們的用詞,信息便無法傳達出去。

  比如,查爾斯是名工程師,日常工作中也主要跟工程師打交道,所以他早已習慣使用專業術語。現在,假設他接到要求,得就一個新工程項目的籌款問題向公司的財務部做一次介紹。確保信息被正確理解是查爾斯的責任,而非聽衆。如果他可以用外行能聽懂的詞匯解釋專業術語,那他就應該這麼做。而且,即便非用術語不可,查爾斯也應該在第一次提到該詞時,加上一番解釋。如果他覺得需要再次強調該詞,至少也得把相應的解釋重複一遍。

  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只有四種。這四種方式也會反過來評估我們,並將我們歸入不同的類別。它們是:我們做的事,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我們說的話,以及我們說話的方式。

  ——戴爾·卡耐基

  吐字清晰

  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發言者:他們要麼吐字不清,要麼語速太快或太慢,要麼就帶有濃重口音,讓人難以理解。如果一個人無法做到吐字清晰,那他(她)就無法成功地將信息傳達給聽衆。不過,相對來說,這點還是比較容易改善的,我將在第4章讨論具體的方法。

  肢體語言

  我們往往無法意識到:我們做出的某些行為,會大大影響他人對我們的印象。研究面對面交流的社會語言學家們得出結論:信息的傳遞中,話語只占百分之七,語調、停頓和加強語氣等發音要素占百分之三十八,而其他百分之五十五的信息,則都通過視覺可見的“肢體語言”傳遞。然而,我們卻常常意識不到這種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姿態

  姿態不論好壞,都能立刻引起遠處觀者的情緒波動。因為它會牽涉全身,所以比其他的非言語交流更微妙。

  研究表明,被試者認為姿態良好的發言者比姿態隨意的更受歡迎、更有活力、更自信、更友善、也更機智。剛開始改變時,你或許會有種尴尬和誇張的感覺,但還是努力擡頭挺胸,站直身闆吧。

  表情

  所有面部表情中,最具影響力的便是微笑。它能讓別人更樂於接受我們的觀點。對他人報以微笑,他人也會回以微笑。微笑不僅是一種反射性行為,更會瞬間帶來一股充溢心間的暖意。

  虛僞的笑比不笑更糟糕。僅僅動動颚肌,並不能帶來熱忱的微笑。交流中,一個令人信服的微笑,必定同時伴隨著積極的思考,且需要調動整個面部肌肉。

  當你對他人報以微笑時,你至少在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向對方表達善意。他們能感受到這種善意,並更加喜歡你。養成微笑的習慣吧,它不會給你帶來半點損失。

  ——戴爾·卡耐基

  眼神交流

  註視聽衆,意味著你是自信、誠實、並對其感興趣的。而缺乏眼神交流,則往往會被解讀為恐懼、不誠實、敵對或厭倦。

  研究表明,工作面試中,保持眼神交流的面試官,能激發應試者給出更完整、更坦率的回答。課堂上,學生對所學材料的理解和記憶情況,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直接相關。但是,不要直勾勾地盯著對方的眼睛,而要把目光放在對方的整張臉上。

  第3章將具體讨論如何理解聽衆的肢體語言。

  讓信息變得形象起來

  人的五感都能接收信息。嗅覺、味覺和觸覺都能感知信息,但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仍是聽覺和視覺。換句話說,就是聲音和圖像。然而,在如今的電視時代,這種情況卻大大改變了。電視融合了音頻和視頻,因此,從《芝麻街》 [? 芝麻街:一檔在美國的國家教育電視台上播出的兒童節目。——譯者註

  ]?到《今日新聞》,看著電視成長起來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用眼睛和耳朵同時接收信息。若把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應用到溝通中,我們就能更有效地將信息傳遞給他人。

  別只用嘴——動起來

  瓊發現,訓練員工如何處理保險索賠時,一張流程圖能讓他們更容易地理解整個過程。因此,在每個階段的講解中,她都會用方框加箭頭的方式,逐一列出所有步驟。

  史蒂夫從曾經的教訓中得知,僅僅告訴下屬如何工作是不夠的。除非他帶著受訓者走遍倉庫,否則他們依舊很難理解他講授的内容。但這麼做太花精力。於是,他設計出一個倉庫模型,成功地簡化了培訓。如此一來,他便讓受訓者明白某樣工作到底該如何完成。

  許多主管的辦公室都備有活動挂圖或黑闆,以便用視覺手段加強言語交流的效果。在讨論某一話題時輔以圖表,會讓展示變得生動得多。有了視覺圖像的增強效果,聽衆不僅會更快地理解該話題,對它的印象也會更持久。

  錫拉丘茲大學新聞學院最受歡迎的教授同時也是一名漫畫家。他總是一邊講課,一邊畫漫畫。同事們都嘲笑他,認為這是非常不專業的做法。但學生們都覺得這麼講課很有意思,他們接收到的信息,也比枯燥乏味的講解多得多。而且,即便多年以後,他們也能回想起他講授的内容。

  第5章將詳細講述如何有效地利用視覺輔助工具。

  你的目的就是要讓聽衆見你所見,聽你所聞,與你感同身受。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表述相關情節,再加上形象的展示,就是再現事件的最好方法。

  ——戴爾·卡耐基

本文摘自《溝通的藝術》


   不敢說,羞怯、畏懼、無人可說;不會說,千言萬語只有化作雲淡風輕;聊天踩不住點,“冷場王”;抓不住別人的心,又讓人誤解了你的意;社交恐懼症,表達障礙,談話終結者,冷場王,你無奈、無助又無力…… 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 戴爾·卡耐基的溝通智慧經典——《溝通的藝術》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