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5年之内銷售額能否超過格力?
2013年最具“爆點”的商業新聞恐怕就是同獲央視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小米CEO雷軍與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10億元豪華對賭。
我們不去探究最終這場賭局的輸贏,因為互聯網時代充滿不確定性。在我們看來,這並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一場賭局,更像是互聯網思維和工業思維之間的一場賭局,或者是一場不同視角之間的沖擊。
在2013亞佈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聯想的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講了一段話:“互聯網不能代替一切。好比它是推動前兩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和電力,它是解放生產力的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改善業務模式,來促進效率。”非常有趣的是在同樣一個會議上,楊元慶演講之後,複興的梁信軍接著講道:“我不太贊成楊總的提法,我過去跟楊總的觀點完全一樣,我認為互聯網就是一個工具,什麼人都可以用。近兩年來我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已經無條件地向移動互聯網全面投降,全面擁抱。”同樣一個會議上,我們會看到,不同的企業家對於同一個現象已經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對於互聯網思維,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認識。萬達的王健林曾在2014 年年初說:“我覺得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完全是錯誤的,不存在互聯網思維。這是個別互聯網企業為自己貼金的說法。”而在2014年9月,他卻說:“在這個時代,如果你們不用互聯網思維,可能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即使房地產也要有互聯網思維。”
對於這些争議,如果我們只把它們看作八卦,看作熱鬧,就喪失了對這場眼前正在發生的巨大的思維沖擊的理解。可是在這喧嚣背後,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代表的是什麼,沒有人說得清楚。
我更喜歡王石說的:“你不是輸給了互聯網,是輸給了不信互聯網。”事實上,贏你的根本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本文摘自《互聯網思維的本質》
傳統模式企業正在直面一場空前的“降維戰争”,
結局慘烈,或生或死。
傳統模式很難避免悲慘下場,
諾基亞等昔日龐然大物轟然倒塌,
柯達發明了數碼成像技術卻依然破產,
新商業的興起到底遵循的是什麼模式?
微信輕而易舉幹掉了運營商的短信業務,
“好未來”為何讓傳統教育不明覺厲?
花間堂為什麼不是酒店,而是入口?
將來不會有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分,
只有互聯網思維與傳統思維的較量。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一個企業憑一款產品就可以一戰成名,
一個產品一出生就可以風華正茂,
產品對產品的颠覆將成為常態。
這是一個降維化生存的時代,
方生方死的時代,
颠覆式生存的時代,
超越時空獲取資源的時代,
這是一個審美的時代,
靈性回歸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