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矽谷創業思維的演進

2015-03-24 16:45:10

  在切入精益創業的一些具體的方法論之前,我們先對矽谷創業思維 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矽谷是全球創業大本營,是全球創業思維的發動機。矽谷起步於 1910 年左右,最早是從真 空管開始,然後切入到測試儀器。20 世紀 40-50 年代,由於二戰的需要,跟國防相關的行業對矽谷的發展起了極大的 推動作用。“矽谷”這個名字源於 60、70 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興起。

  從大規模集成電路一直到互聯網,矽谷主流的創業思維是依靠天才 人物的天才設想:某個具有天賦的創業人物,有一個好點子,風險 投資資源跟入,之後封閉開發,投放市場,最終進行大規模地複制。 在這三四十年内,矽谷主流的創業思維用三個字可以概括:GBF(Get Big Fast,快速擴大),而這三個字背後的主要的推動力就是當時的 風險投資家。

  有一個風險投資家對 GBF 創業思維畫過一張很有意思的對比圖,左邊是一個日本盆栽,右邊是加州紅木公園裡邊的一棵參天大樹,這位風險投資家用這張圖來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他說,我們 VC 要支 持的企業不是這些小的盆栽,而是右邊這些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的樹 苗。所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GBF 創業思維的背後,風投起到非常 強大的資源支撐的作用。而這種 GBF 的思維,或者說我所定義的“火箭發射式”的思維,在互聯網時期達到頂峰。

   我們來參考火箭發射的場景,按下發射按鈕之後會有什 麼後果?第一種結果是發射成功,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 的;第二種結果是慘敗,火箭在空中爆炸——產品發佈, 但市場上給予極其惡劣、極其毀滅式的回應;第三種結 果是無聲無息。事實上,火箭發射只有很小比例是無聲 無息的。但在商業實踐中,有 70% 以上的“發射”是 屬於第三種情況,也就是說按下按鈕,沒有任何回應, 市場既沒有正面的回應,也沒有負面的回應。

   在創業過程中間,最大的浪費是什麼?時間。最後按下 按鈕後無聲無息,既沒有正面的回應,也沒有負面的回 應。因為即使如果有負面的回應,還可從中獲取一些經 驗教訓。

  長期以來火箭發射式的創業在矽谷非常主流,但這種思維 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陷,根源在於在整個創業過程中間, 缺乏持續的反饋,缺乏持續的試錯和驗證,而把所有的學 習過程都集中在最後按下按鈕的那一刻。在我們創業過程 中,如果等到按下按鈕的那一刻,一切可能都太遲了。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公司在用這種“火箭發射式”的產品 開發方式,就是微軟公司。微軟在發佈新版本時,經常 會提前很久發一個通告,說我們會在某天發佈某個版本; 而往往在發佈日之前,微軟又會發一個跟進通告,說我 們可能要把這個版本的發佈推遲幾個月,有時甚至要推 遲一年。它採用的是一種非常經典“火箭發射”的方式, 一切資源跟進,封閉開發,按下按鈕,最終發佈這個產品, 像火箭一樣推送上空。

“火箭發射式”的極端案例

  Webvan是將GBF思維發揮到極致的一個案例,也正是因為這個案例,觸發了矽谷開始重新審視和定位創業思維。

  Webvan是生鮮雜貨電商,做的是電子商務中非常窄,也是最難攻克的細分市場,即生鮮果蔬類。這個公司起步於將近20年前,即1996年,試圖切入在線的生鮮雜貨。讀者可以掃描本頁的二維碼,觀看一個很短的廣告,了解它的商業模式和切入方式。

  Webvan用的是我們現在非常時髦的O2O模式,用戶在線上完成一個訂購的功能,而線下是一個大型倉庫,圍繞這個倉庫有配送的隊伍。

  但是,Webvan在和第一個用戶親密接觸之前,也就是說在看到第一個用戶之前,做了一件非常瘋狂的事情。它花4000萬美元在舊金山地區建了一個倉庫,為舊金山全市區半徑為60英裡範圍内的居民服務。它的目標是挑戰傳統的線下生鮮雜貨巨頭,用這個倉庫以及它對應的配送系統,來全面覆蓋舊金山地區的市民。我們可以看一下它的這個倉庫,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請掃描本頁的二維碼觀看。

  這是1999年的倉庫系統,但即使用今天的標準來看也是非常先進的,裡邊甚至用了機器人,Webvan希望用機器人來代替所有人工的分揀,用機器人來實現全自動配送。這個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倉庫系統的建設成本有多大?我可以列舉兩個基本的數據:第一個數據,整個倉庫系統的軟件全部是内部開發的,花了大概1600萬美元;第二個數據,這個倉庫裡的電線就花了大概500萬美元。但是,這個極為先進的倉庫系統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倉庫的配送系統永遠找不到需要它的用戶。1999年這個倉庫投入應用之後,從來就沒有達到過盈虧平衡點,始終也沒有達到它所需要的訂單數和用戶數,這是它最大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Webvan的發展軌迹。它於1996年12月成立,成立3個月後,獲得第一筆融資1000萬美元,緊接著又獲得多輪融資。我們特別關註一下1999年5月~8月這幾個月發生了什麼事情。1999年5月,在見到第一個用戶之前,Webvan花了4000萬美元建立了第一個倉庫中心,同時計劃在其他15個城市複制這個倉庫中心。

  1999年5月,Webvan倉庫中心開始正式運行,6月接到了第一個訂單,一個月之後它和一個大供應商簽訂了10億美元的合約,準備和這個供應商在全美複制26個大型倉庫,總金額大約是10億美元,平均每個倉庫的花費大約是3000萬~4000萬美元。之後,1999年8月,Webvan首次公開募股,即使是在互聯網泡沫時期,這也是當時最大的IPO之一,高達4億美元。Webvan的估值曾經一度高達85億美元,超過當時全美三大生鮮雜貨零售商的市值總和。

  從1999年8月IPO到2001年7月,兩年間Webvan燒掉了12億美元,最終以破產告終。有人做過統計,Webvan從 1999年6月接收第一個訂單,到2001年7月的最後一個訂單,每接一個訂單就虧損大約130美元。

  這是一個 GBF 的極端案例。我們來剖析一下創始人路易 斯•鮑德斯(Louis Borders),試圖理解為什麼他會有 這麼瘋狂的舉動。 鮑德斯在美國服務行業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冒險 精 神 上, 可 以 匹 及 硬 件 行 業 的 埃 隆• 馬 斯 克(Elon Musk)。

  鮑德斯在創辦這家公司的時候,有投資人問他, “在你的願景中,Webvan 是否會成為一個 10 億美元 的公司?”鮑德斯回答:“我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是一 個 10 億美元的公司,要麼就賺 100 億美元,要麼就一 分不剩。”

  2001年7月,Webvan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在這之前的兩週,鮑德斯以6美分一股的價格清掉了4500萬股,從中只拿回了大概270多萬美元。這真是一個慘痛的案例

  然而,這次失敗之後,鮑德斯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當時有一名記者採訪他:“在Webvan這種災難性的失敗之後,你認為有什麼經驗教訓值得吸取?”鮑德斯回答說:“我不認為我們做錯了什麼,做公司就像發射火箭一樣。發射之前,你需要把可能想到、可能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想清楚,你不可能在火箭升空的過程中再去給它添加燃料。”

  鮑德斯是非常典型的“火箭發射式”的思維模式。在Webvan失敗之後,他再次創業,創辦了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鮑德斯書店(Borders),前幾年也破產了。在鮑德斯書店破產之後,他又創辦了第三家公司,同樣以失敗告終。

  從鮑德斯失敗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創業思維存在誤區,而不僅僅是現象層面的操作失誤。

  Webvan的破產,引發了整個矽谷對GBF思維的反思。Webvan被稱為是美國互聯網歷史上,甚至是美國創業歷史上最為災難深重的一次失敗,因為這次失敗,不僅是個體公司的失敗,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線生鮮雜貨行業的發展因此滞後了10年。美國在線的生鮮雜貨行業,從1996年就開始了,但由於Webvan的失敗,所有的風險投資都不敢再碰這個行業,直到10年之後,才開始有風險投資非常謹慎、緩緩地進入這個行業。風險投資行業也從Webvan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並對GBF思維作出了調整。

  自以為是的假象

  火箭發射式的創業方式,從方法論的角度具有很多致命的缺陷。問題的核心在於它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它依賴於天才人物的天才設想,而在火箭發射式創業的過程中,創始人自以為“能夠高度控制創業環境”,自以為“參數是有限的,數據是已知的”,自以為“可以對未來進行一個準確的分析和預測”。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上這些都只是假象而已。

  我們用一個路徑圖來表示。在“火箭發射式”的創業方式中,用戶需求/用戶痛點被認為是已知的,可以完全準確地被把握,而且路徑、解決方案是已知的,整個過程只是一個計劃和執行計劃的過程,需要做的無非就是調研、思考,然後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進行適當優化。“火箭發射式”是一個非常線性的思維,它是基於商業計劃的完美執行。在火箭發射式的模式下,強調的是兩個完美:完美的計劃和完美的執行。

  創業新思維運動

  從大概2006年開始,在矽谷開啟了一輪新的創業思維,開始了對 “火箭發射式”創業思維的新反思。

  在這一輪創業思維中,有三位代表人物,一位是史蒂夫•佈蘭 克(Steven Blank),他寫的書是《四步創業法》和《創業者手 冊》,《創業者手冊》是一本近期著作。第二位是他的學生埃裡 克•萊斯(Eric Rise),他是《精益創業》(Lean Startup) 這本書 的作者。那麼第三位呢,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他是 領英(Linkedln)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被稱為矽谷的人脈王,領 英本身也是關於人脈,關於連接的。

   這三位代表人物在矽谷發起了一場運動,這場運動的核心是從“火 箭發射式”的創業思維,轉向精益創業的思維;從一個依賴天才人 物的天才設想、依賴完美計劃和完美執行的思維,轉向科學試錯、 民主創業的思維。創業從此不再是機械執行的過程,而是需要不斷 地試錯,從試錯中不斷獲取認知,然後在不斷叠代認知的基礎上, 最終調整創業路徑的過程。

  再來看看新創企業的路徑圖。

  如果新創企業將起點定為A點,基本構想是從A點到B點,有可能在中間會有大調整。在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所獲取的認知深化了對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的理解,有可能會將目標轉為C點,在到達C點後經過進一步叠代,對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的理解又進一層,最終到達的可能是D點。

  而D點無論是對用戶痛點的理解還是提供的解決方案,都和原來假想的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有非常大的偏差,這個偏差是基於對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的不斷試錯與叠代形成的。這個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是對真實的用戶痛點和有效的解決方案的不斷逼近。這是精益創業和火箭發射式創業的一個非常大的差異。

再講一個精益創業的成功案例。

  亞馬遜在Webvan破產7年之後,靜悄悄地進入了在線生鮮雜貨行業,負責這塊業務的部門叫做Amazon Fresh。他們吸取了Webvan的很多教訓,走了一條與Webvan完全相反的道路。亞馬遜作為NO.1的在線零售商,以它的體量,完全可以在全美快速地複制這個部門的做法,大規模地鋪設供貨網絡乃至整個倉儲系統,但是亞馬遜沒有這麼做。它選擇了對新的科技、新的生活方式接受度最高的城市——西雅圖,從西雅圖單點切入,進入生鮮雜貨行業。

  亞馬遜一開始並沒有覆蓋西雅圖的所有居民,覆蓋的僅僅是幾個居住密度最大的高端小區,以減少配送的壓力。在西雅圖,亞馬遜花了五年時間不斷測試這個生鮮零售的模型並調整參數,直到2012年才切入第二個城市洛杉矶。盡管洛杉矶對新事物接受程度也比較高,但是亞馬遜依然僅選擇了幾個居住密度最大的小區切入。今天在線生鮮雜貨商很少去大規模地鋪設倉儲系統,而是將精力放在最後一公裡,即配送上面。

  這裡需要特別關註兩個信息:第一,亞馬遜試水一項非常艱難的新業務,採用單點突破的戰略,選擇的地區非常集中;第二,在這些小區裡,這項服務也不是針對所有人的。亞馬遜先用繳納299美元年費的方式過濾出天使用戶,這些天使用戶對購物環節有著極大的痛點,因此對亞馬遜提供的這項服務有極高的需求。即使這一部分用戶非常少,但是他們的黏度非常高,亞馬遜從這群用戶開始了整個驗證和測試。

  火箭發射式創業思維的基本假設在於,它認為所有的變量是可度量的,未來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商業模式、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都具有極高的確定性。

  與之對應,精益創業的基本假設在於,它認為基本參數很難度量,未來不可預測,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需要不斷叠代並不斷積累認知,從而去逼近真實的用戶痛點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火箭發射式創業和精益創業,不只是方法論或具體做法上的區別,關鍵是基本思維上存在很大的區別。

精益創業:五項基本原則

  ① 用戶導向原則:從自我導向到用戶導向

  ② 行動原則:從計劃導向到行動導向

  ③ 試錯原則:從理性預測到科學試錯

  ④ 聚焦原則:從系統思維到單點突破

  ⑤ 叠代原則:從完美主義到高速叠代

精益創業的五項基本原則

  簡單地總結一下,從思維的角度,我認為精益創業有五項基本原則。

  第一,用戶導向原則。精益創業的核心是圍繞用戶,所有的認知、所有的叠代都是圍繞用戶而展開。而火箭發射式創業則是自我導向——從初創公司或者創始人本身導入創業過程。

  第二,行動原則。行先於知,而不是用知來引導行,從計劃導向轉為行動導向。

  第三,試錯原則。從完美預測轉向科學試錯。後邊要提到的MVP就是試錯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

  第四,聚焦原則。從亞馬遜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它從火箭發射式的系統思維轉向單點突破,甚至在單點突破時,主動過濾市場中部分噪音客戶,聚焦在最關鍵的天使客戶上。

  第五,叠代原則。從火箭發射式創業中的完美計劃、完美執行,轉換到精益創業的高速叠代。註意,叠代和速度都是非常關鍵的。

  精益創業是從行動開始,是行動導向而非計劃導向,用科學試錯的方式來獲取認知,由行而知,完成學習的第一循環。同時,將所收獲的認知轉向行動,由知而行,完成學習的第二循環。再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最終形成認知的不斷更叠與行動的不斷調整,這是精益創業在思維上的一個基本模式。

假設本身並不科學,

  可證僞的假設才是科學的!

  我們用著名哲學大師卡爾•波普爾的一句話作為精益創業思維的結尾。卡爾•波普爾說:“假設並不是科學的,任何假設都只是假設,只有經過驗證或者說可證僞的假設才是科學的。” 精益創業事實上不是關於假設或者計劃的一門科學,而是關於如何在創業過程中用科學試錯的方式來積累認知,如何提出假設並用科學試錯的方法來驗證假設的方法,這是精益創業的核心。

  

本文摘自《新創企業的成長模式》


   為什麼把每件事情都做對了,仍有可能錯失城池? 為什麼無人可敵的領先企業,卻在一夜之間虎落平陽? 短短三年間諾基亞隕落, 摩托羅拉區區29億美元出售給聯想, 芯片業霸主英特爾在移動芯片領域份額幾乎為零, 風光無限的巨頭轉眼成為被颠覆的恐龍, 默默無聞的小公司一戰成名迅速崛起, 令人瞠目結舌的現象幾乎都被“颠覆式創新”法則所解釋。 颠覆式創新教你在新的商業競争中“換操作系統”而不是“打補丁”, 小公司用破壞性思維可以“以小博大”占領新興市場。 大公司進行自我攻擊,才是唯一活下去的機會, 今天,全人類都面臨一個在新“價值網”中生存的大懸難, 本書從哲學、物理、思維、管理多個維度,探索已知世界的邊界, 透過費解的現象,揭示商業社會中令人驚悚的真相。 不確定的世界裡,探索比結論重要, 移動互聯網時代,見識比知識更重要。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