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統計局的數據與人們的感覺有差距

2015-03-25 20:13:49

  人們經常質疑統計局發表的人均收入數據的真實性,似乎統計局在做某些有傾向性的數據統計。其實,這並非統計局有什麼數據造假。我不敢說,統計體系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進,但我以為,不太可能對統計數據進行人為調整。

  那麼,為什麼統計局的數據與人們的感覺相差極大?這是統計平均化造成的幻覺。由於中國居民的人口基數太大,行業細分巨多,職業分化繁雜,收入渠道多樣化以及收入差距複雜,這使得統計局抽樣調查得來的看似很大的樣本,相對變成了較小的樣本。這些“小樣本”經過加權平均後,數據的代表性就打了很大折扣,所以統計出來的數據必然和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的有差距。

  社會貧富差距越大,收入水平相差越大,平均後的數字就離真實水平越遠。也許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是,把人口中約1%的極富裕人口

  這裡富裕人口的定義是:高淨值人口+處級以上的政府官員,包括退休的官員。中國高淨值人群可以根據職業和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分為六大類;他們在投資態度、需求和行為上有顯著差別。 這六類分別是:資產規模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企業主、資產規模在5000萬元人民幣到1億元之間的企業主、資產規模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主、職業經理人、企業高管、專業人士、專業投資人,以及其他(主要包括全職太太、退休人士、演藝明星、體育明星等)。根據胡潤研究所的估計,2012年中國大約有270萬高淨值人口。剔除在“收入平均”之外,在這個基礎上計算出來的人均收入的代表性會更真實。

  以人均財富衡量,中國更屬中低收入級別

  一個人的富裕程度,除了取決於收入外,還取決於財富存量的大小。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財富存量就是銀行存款、不動產和有價證券。從很大程度上說,財富比收入更能決定一個家庭的窮富。在北上廣,就名義貨幣收入水平來說,大部分的職業白領階層已經達到富裕國家的水平,但是從財富的意義上,他們依然只是窮困的小平民。

  

本文摘自《少數派的財富報告》


   本書先是從社會經濟生活多方面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和反思了中國經濟改革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即金融壟斷和資本壟斷;再從中國貨幣發行機制、金融深化、融資制度和資本市場等多方面,分析了金融資本壟斷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制約和由此引起的社會貧富兩極分化。作者以通俗寫法和實例分析,將深奧的經濟金融理論和社會金融現象剖析還原得簡單明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