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還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們應該像創業者一樣思考問題。實際上,要做一個永遠的創業者,要麼付款,要麼收款。
有想法、有資源(資本或其他)並不意味著你就是創業者,有創意、能執行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創業者,有意願、有能力獲取資金資源去實現創意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創業者。一個真正的創業者要有非同尋常的欲望去創造未來,他可以看到我們平日哪些工作其實是事倍功半的。這些東西正是你和你的同伴們在午餐休息時所抱怨的,也是你認為無法落實的。事實絕非如此。太多時候,太多人試圖面面俱到,卻唯獨忽略了作為創業者或參與者應該關註的部分。有必要在此重複一下:一個真正的創業者要有非同尋常的欲望創造未來。
最佳商業模式和最具創造力的公司都源自於一個人(或一個團隊),這些人堅信自己會改變行業現狀,未來定會有所成就。這一點並不出人意料,這種信念眼下正大行其道。但是,一旦資金、資源等都備好了,出點什麼事兒,創新的節奏就會慢下來(或者戛然而止)。這是當今大多數創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許多創業者最終都會變成企業主。他們不再操心如何創造未來,而是開始擔心如何保值增值,保持現狀就好。
由於企業主們更多考慮的是轉移風險或使風險最小化,因此相比之下他們很少考慮去開創未來。選擇做企業主無可厚非,但當我們身處“煉獄”之中時,我們很有必要將創業者與企業主區分開來。當大多數創業者們迎來所謂的成功時刻時,他們的姿態會發生改變,會越來越像企業主。當然,也有例外。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這些企業主很有可能恰恰是我們最為推崇的商業領袖。這很正常,也很普遍,但也痛苦地警示著,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經營活動的所有目標只是降低風險、減少出錯的話,這個企業將永遠不會經受住考驗。從某個角度講這可以理解,因為成功之後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創業者們需要承擔比租金更高的財務支出(有許多家庭靠你來養活)。成功也會滋生自滿。做得心應手的事兒並且公平地按勞分配,這些都較為容易,只要不作惡,就沒犯規。但這損害了創業者的長遠發展。必須考慮持續不斷地發明創新,同時還要為自身發展保持企業增長,這些工作會非常棘手。
不妨這樣想:如果你是一位電腦和軟件制造商,你是否會出於企業長遠發展的考慮而突然轉行生產智能手機或者數字音樂播放器?或者是打造銷售音樂的平台?抑或生產觸摸鍵盤(單在該領域就已有如此多失敗者)?
蘋果(還有其他許多著眼於長遠發展的品牌)核心團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都來源於他們的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和高瞻遠矚的創業精神。團隊所有人都為目標而奮鬥,他們不只是雇用一大幫工程師埋頭幹活兒。如果你想了解他們如何工作,可以看看2012 年5 月《紐約時報雜志》的一篇文章,題為《百萬小生成熟記》。作者亨利•佈羅格特在文中稱,蘋果公司三分之二的資產來源於2007 年之後的產品。沃爾特•艾薩克森所著的《喬佈斯傳》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不跟自己競争,別人就會跟你競争。”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其他人有無路徑可尋?我們這些人能否像蘋果團隊那樣充滿創造力並承受得住風險?如果我們也能,那蘋果團隊就不會顯得如此與衆不同、敢作敢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多數創業者和機構都存在共同的問題。對一部分人而言,他們應對新商業模式的能力不足,對另一些人而言,他們必須要在重視企業主身份的同時,團結内部的創業者們,並讓創新精神自由發展。無論如何,企業的未來不是由現在的企業主們創造的,而是要依靠那些獨具眼光,有商業頭腦的創業者們,他們敢闖敢幹,不會掉入企業主只知規避風險、減少出錯的心態之中。
本文摘自《重啟》
《重啟》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前行路線圖。作者研究了5個重大的商業趨勢,這些變化重新定義了企業和員工,觸發了重啟的機制。書中明確提出了態度、觀點和技能培養的7種方法。
《重啟》將指導你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評估並抓住新的機遇,還會告訴你如何調整連接的方式以適應這個今非昔比的世界。因為未來的工作不再是寫在合同裡的那些條款了,而是靈活重啟並分秒必争地成就有意義的人生。
當個人變為互聯世界中的一個節點,如何開啟新的工作方式?
如何與顧客建立直接關系?如何進行實用主義營銷?如何利用媒體與數據?
如何成為數字直立人?如何快速持續地溝通?如何擁抱職業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