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章 黑貓革命:四個要素與五個階段

2015-04-17 15:18:48

  好的行為會帶來成功,壞的行為會帶來失敗。這在寓言故事中經常出現。因為這是一種誇張的描寫,孩子們可以在瞬間得到“好榜樣”和“壞榜樣”。比如螞蟻和蟋蟀的故事,對比描寫了夏天一直在工作的螞蟻和終日唱歌玩耍的蟋蟀。看到冬天沒有積蓄的蟋蟀的慘狀,孩子們也知道必須勤勉。我們這些大人也能從中學到積蓄的重要性。

  商務世界也是一樣。看到優秀的企業時,我們也會想,“我們也那樣做吧”。反之,看到很慘的例子,我們自然會想,“我可不想變成那個樣子”。

  可是,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例子中學什麼。只是漠然地看到“那個樣子”,我們無法繼續前進。我們必須明確要向樣本模仿“什麼”。在企業結構中,我們必須思考“那樣”指的到底是什麼。

  高收益的秘密

  無論什麼時代,人們都想模仿高收益的企業。這些高收益企業既有報紙雜志上經常報道的著名企業,也有出人意料地壓倒性占領市場的企業。這些企業為什麼能持續保持高收益呢?

  從競争戰略上講,至少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是這些企業“擁有無與倫比的資質和能力”。這些企業依靠無法模仿的獨特技術、壓倒性的銷售渠道、卓越的品牌等,得到很高的收益率。因為這些企業占有了其他企業無法擁有的高生產力資源,所以取得了競争優勢地位,提高了收益性。這種解釋是從資源基礎出發。1

  用豐田汽車來說明,就是依靠just in time生產系統和供應網絡,獲得高收益。7-11的話,就是依靠信息系統把握市場動向,配齊各種商品,進行商品開發,領先其他便利店。

  另一種解釋則註重企業選擇提高收益的商業。企業無論擁有多麼優秀的資源,從事競争對手雲集的商業活動,也無法賺錢。比起在血拼的競争中提高自身在行業内的能力,不如變換場所,轉移到競争不激烈的行業中。這種觀點說明收益性是定位戰略觀點。2

  用豐田汽車說明,汽車產業本身就是高潛在收益的行業,與廣泛化顯著的電機業相反,汽車的款式和品牌可以讓顧客支付很高的價格。3 7-11則因為領先對手,先一步在全國主要城市開設加盟店,即使競争激烈,自己也會占據優勢地位。

  在1970年以前,無論商界還是學術界,都認為市場規模大、成長性高,潛在收益也高。可是,即使市場規模小,沒有競争,收益率也一樣很高。並且,即便是衰退產業,競争對手一個個地撤出後,結果也會變成沒有競争,殘存者會取得利益。便攜收音機這種技術成熟的產品,競争對手一個個撤出市場,最後剩下的企業取得很高的收益就是這個原因。

  結果,左右收益率的是競争的激烈程度。

  美國的學術界,對資源基礎觀點和定位基礎觀點二者哪個說服力更高,展開了争論。不過,冷靜地想想,正因為擁有很高的能力,才能維持有利的地位,正因為占據了有利地位,才能磨煉能力。在這個意義上說,資源和定位表裡如一、相輔相成。

  商業模式的分析構架——P-VAR

  為了把“那樣”具體化,必須明確模範企業的戰略定位和關鍵的資源。並且,還應該註意從關鍵的資源產生價值的方法和價值的内容。

  經過這些探讨研究,才能開始決定提高收益的方法在企業結構中的位置,才能分析出如何產生價值,關鍵的資源如何支持企業的一系列活動。

  我想基於以上的讨論,指出決定從範例企業選擇參照範圍的構架。

  首先,商業模式的要素如下所示:

定位方法

  提供的顧客價值

  收費的構成

  主要業務活動

  關鍵的經營資源

把這些要素從上到下排序,可以綜合定位戰略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運營相關理論,組成分析的構架。如圖3-1所示,最上層是市場定位,下面是提供價值的金字塔結構圖。

  金字塔結構共有三層。最上一層是為顧客提供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這層的焦點是為特定顧客提供的有效價值。中間層是支持著向顧客提供價值的活動系統(Activity systems),也就是業務活動的運作(業務活動可以分為投資活動,即成長引擎,和回收活動,即收益引擎)。最底層是支持著企業活動的經營資源(Resources)。經營資源豐富,金字塔也就穩固。通過這些特定要素,我們可以知道企業用何種方式提供何種價值。我們用四個要素的首字母,為這個構架命名。

  企業創造和革新的五個階段

  利用P-VAR框架,可以分析出樣本的結構,還可以描繪出企業應有的結構。4可以分析企業現狀與理想狀態的差異,還可以研究探讨為什麼二者會出現差異。

  使用P-VAR模擬實驗按順序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分析本公司現狀。

  2. 選擇參照樣本。

  3. 描繪應有狀態的藍圖。

  4. 逆運算算出企業現狀與理想狀態的差距。

  5. 實行變革。

下面具體說明每一個階段。這裡以大和運輸的快遞為例子。

  我們以記載大和運輸第二代社長小倉昌男創立快遞過程的《小倉昌男經營學》為基礎,分解一下五個階段。5

1.分析現狀

  第1階段是分析現狀。在這個階段必須對企業結構進行整體評價,找到自身的強項和弱點,發現威脅和機會。

大和運輸的現狀分析是從基礎部門的卡車運輸業績惡化開始的。大和運輸於1919年成立,雖然近距離運輸取得了成功,但是二戰前的這個成功體驗卻成了禍根,使大和運輸的遠距離運輸落後了一步。其中也包括創始人理念的原因,創始人堅信:“卡車運輸的範圍是100公裡以内,再遠的距離則是鐵路運輸。”

  1959年,大和運輸介入東京—大阪的長距離運輸,此時其他公司已經占領了主要的市場。雖然大和運輸好歹還是獲得了大宗運輸的顧客,但利潤卻很低。1960年的3.1%經常利益率在1965年下降到1.7%。

  小倉先生徹底調查了無法賺錢的原因,結果發現少量運輸的利潤更高。仔細計算後得出,50單位貨物每單位利潤為200日元,5單位貨物每單位利潤則為300日元,二者相差了1.5倍。

  競争對手的貨物構成是什麼樣的呢?小倉先生偷偷地窺探了最大競争對手的分店。小倉先生在出差時,順便觀察了卸貨的現場。結果,小倉先生發現競争對手接的小宗貨物運輸更多,由此,小倉先生清楚地知道了大和運輸利潤率低下的原因了。

第2個階段是尋找參照對象的工作。

  希望盡量在更廣闊的範圍内尋找參照樣本。最終從多個參照對象中選擇出參照樣本,因為我們會從多個樣本中描繪出多種藍圖。

雖然大和運輸有多個參照對象,但是基本的戰略還是從吉野家牛肉飯得到的靈感。當時,吉野家認真研究了很多料理菜單,最後只選擇了精研牛肉飯。小倉先生當時回顧因服務多元化利潤率降低的大和運輸,認為大和運輸應該成為“像吉野家一樣下定決心,成為只面向個人,承接少量運輸的公司(利潤率高的少量貨物運輸)”。6

  小倉先生反複進行了各種思考實驗,考慮個人快遞公司的結構。他去美國出差時,終於看到了自己理想的樣本。

在紐約十字路口週圍停著4輛UPS的送貨車。看到這一場景,我腦中靈光乍現。雖然能否超越網絡收支的整體損益平衡點是一個問題,但是現在送貨車輛的損益平衡點不是就有嗎?7

小倉先生開始以輛為單位計算送貨車的收支。人工費、汽油費、降價、賠償費等確定後,剩下就是1天該運輸多少貨物,工作效率的問題了。

  小倉先生以UPS為樣本,試著計算損益平衡點在哪裡,大約多少年才能達到平衡點。通過計算,小倉先生得出結論,“如果能增加每輛車的運貨量,便絕對可以賺錢”。就這樣,小倉先生描繪出了面向個人的快遞企業藍圖。

  雖說如此,當時世界上還沒有面向個人的快遞服務。對大和運輸來說,這也是未知的世界。為了增加貨物的總量,必須讓一般人理解服務的内容。此時,成為商品化樣本的是日本航空的“日航團體旅行”。

  日航團體旅行的新意就是外行也能去海外旅行,把門票、住宿等打包化。旅行對每個人來說,目的地和出發地都不一樣。因為當時還不是普通人都能輕松旅行的時代,所以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此時,小倉先生追求連家庭主婦也能明白的個人快遞業務。費用是“按地區統一費用”,即使顧客對日本的地理不甚了解,也能清楚快遞業務的費用。並且,“翌日送達”是這項業務的原則。就這樣,“按地區統一費用”和“翌日送達”的打包商品誕生了。

發現樣本並進行分析後,本公司的目標藍圖也清晰可見。只以海外先進的企業為樣本,或者只以國内其他行業的企業為樣本,都能描繪出本公司的目標藍圖。

  不過,為了實現目標,必須絞盡腦汁。特別是理想和現實有差距時,必須要有一些革新。實現目標但本公司經營資源不足時,還必須通過創新消除矛盾。

大和運輸以美國UPS的運輸業務為基礎,結合吉野家的戰略思想和日航的商品化手法,有效地描繪出了企業藍圖。

  可是,快遞業有很大的不穩定因素。因為快遞需求是偶發性業務,讓人難以預測。並且無論是發送到哪裡都必須去取件。因為偶發性和分散性,收發人效率很低,收益性無法預測,這也是當時業界常識。

  小倉先生一心想把快遞業務商業化,對這個常識開始產生疑問。再三考慮之後,小倉先生發現了一個問題。即使各個客戶的需要都是偶發性的,但從某一地區到另外一個地區大致概括的話,理應有穩定的一定貨物流量。

  問題是怎樣才能把分散的貨物,一個一個地收集起來。小倉先生說:“那等於是把灑在地上的豆子,一粒一粒地撿起來。”即使是讓顧客把貨物帶到大和運輸的分店,普通人也不知道大和運輸的分店在哪裡。接到委托送貨的電話,快遞員去取貨也需要時間。到底怎樣才能把分散的貨物集中起來呢?

  最後,通過關系很好的米店和酒館,解決了這個問題。

  大和運輸立即組建了事業部,把新產業的理念集中為“快遞商品化計劃”。企業的藍圖是:通過米店和酒館收貨,原則上收500日元費用,翌日送達的快遞服務。

藍圖一旦開始描繪,便沒有終點。最初描繪的藍圖不過是“開始的完結”8,必須持續地重新描繪。特別是產業結構錯綜複雜,“樣本”稍有差錯,便會產生意外的影響。

  因此,在第4階段,必須思考如何實行企業藍圖。必須進行逆運算,計算出企業在何時、如何達到目標。計劃中的目標不是企業努力的目標,而是必須實現的目標。

小倉先生為了實現企業藍圖,制定了明確的方針。在貨物密度不夠高之前,不要計算成本。他為了徹底貫徹這個方針,打出了“服務為先,利益為後”的口號。

快遞業務開始後,貨物密度在某條線上便是黑字,在某條線下便是赤字。因此,讓貨物密度盡快多起來便是至高無上的命令。為此,我們必須提高服務水平,擴大與對手的差別。在此時不能有因為成本上漲,便要停止業務的想法。9

因此,快遞業務開始的同時,企業員工也增加了。大和運輸設置了物流中心,無論是人口多麼稀少的地域,都配置了5輛車。

  另外,比如找不到送貨目的地時,要給寄件人打電話詢問。而且送貨目的地的地址“街”、“路”也經常寫錯。雖然當時長途電話花費較高,但為了徹底執行“翌日送達”的原則,大和運輸會給顧客打電話確認。小倉先生認為得到顧客的感謝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一個階段是實行階段。計劃和實行並非各自獨立。認可了參照樣本,決定企業目標並制訂相應的計劃,必須得到實行成員的充分認可。成員們充分認可的話,即使是稍微有些複雜的計劃,成員們也會克服困難。

  反之,如果沒有認可參照樣本,實行時則必然會受挫。比如,對樣本有些抗拒時、原本就缺乏向樣本學習的謙遜時,計劃必然無法順利實行。或是嘴上說“參考一下”,但沒有真心地模仿,或者各自以不同的樣本為參照,互相妥協,描繪出了不夠完善的企業藍圖,根本不可能引發革新。

大和運輸開始了實際的服務後,員工們非常積極認真地努力工作。當然,無論是收貨還是送貨都需要耗費精力,但是因為從構思階段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企業不但實現了目標,還慢慢地調整了體制。

  最重要的是員工得到了工作喜悅的感覺。以往在處理商業運送貨物時,貨主給員工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但員工們去普通家庭收貨送貨時,卻得到了客戶的感謝和慰問。員工們以往從來沒聽到過客人對自己說“謝謝”、“您辛苦了”,現在卻得到了客戶的感謝,自然覺得工作很快樂,即使是耗費精力也沒有怨言。

  就這樣,大和運輸的收貨量不斷增長。大和運輸於1976年開始快遞業務,從開始年度到之後4年,每年的接貨量以幾何倍數增長,分別為170萬個、540萬個、1088萬個、2226萬個。

  快遞業務開始4年後的1979年,大和運輸做了重大的決策。取消了與兩家大型商業貨物客戶的業務,全心全意地投入少量的快遞業務中。這是以吉野家為模仿對象,並且在業務中實際執行。在剛開始快遞業務時,小倉先生便認為,“同時追兩只兔子的人,到最後一只兔子都得不到”,因此逐漸減少了商業貨物的交易量。

  不過,與長年往來的客戶斷絕關系實在是讓人痛心,與這些客戶斷絕關系後,公司是否還能成長的不安在員工中蔓延。面對這種情況,小倉先生說道:

對公司來說,失去大客戶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員工自然會為此擔憂。而且,還是我們這邊提出的斷絕業務往來,這很不一般。如果領導層不堅持信念、當機立斷,根本辦不到。反過來說,有時領導層必須這樣當機立斷。10

通過這個決策,大和運輸“背水一戰,創建了快遞的體制”。收貨量個數達到了3340萬個,第5年便超越了損益平衡點,獲得了39億日元的經常收益(經常利益率5.6%)。

  大和運輸快遞產業分析

  通過這5個階段,快遞業務順利地走上了正軌。通過對吉野家、UPS以及日航等多個樣本的模仿,大和運輸取得了成功。雖然中途失敗也沒什麼稀奇,但大和運輸卻成功地創立了完整的結構。

  那麼,大和運輸的產業整體是如何統一的呢?為了找到答案,我們整理一下P-VAR吧。分析一下快遞業務盈利的1980年。

  定 位

  首先,分析一下市場定位。小倉先生在開始快遞業務之前,認為貨物運輸市場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商業貨物的運輸市場,占物流整體的很大比例。這部分市場非常清晰,大致決策時,根據在一定的線路上運輸一定量的貨物的特性即可做出決策。

  另一部分是個人生活中產生的運輸市場,這部分市場很模糊。雖然有提供搬家的運輸服務,但少量運輸一直是郵局在唱獨角戲。即使顧客有這方面的需求,大家也不認為應該成立公司解決這部分需求。

  大和運輸被迫在商業貨物運輸市場和對手苦戰。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大和運輸落在對手之後,不得不降低運輸價格。

  此時,大和運輸把目光投向了第二市場:面向個人的快遞市場。

  大和運輸大致估計:“大和運輸掌握著百貨店的秘訣,加入個人快遞業務也許沒什麼問題。”包裹和小型貨物的接貨量大約有2.5億個。假設每件貨物收取500日元的送貨費,這便會成1250億日元的市場,市場規模足夠大和運輸進行商業活動了。就這樣,大和運輸主動改變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開始了個人快遞業務。

  價 值

  在當時,以普通人為對象的快遞業務還是新的產業。以往的商業運輸常識完全派不上用場。

  小倉先生站在普通人的立場上思考。

  原本運送小郵包是很麻煩的工作。必須牢牢地捆好,再用繩子系緊,還必須標上地址的標簽。盡管如此,還有很多人投訴郵遞窗口的不到之處。而且,郵寄包裹到達目的地需要4到5天。

  並且,普通人和行業内人士不一樣,不了解市場和價格。沒有多少距離值多少錢的概念。對日本地理也不是那麼了解,沒有距離感。

  因此,提供的價值必須簡單易懂,費用統一為好,服務的内容也原則上是第2天到達目的地。

  參考日航的商品化,大和運輸給個人快遞業務起了“宅急便”這個朗朗上口的名稱,容易讓人產生親切感。貨物打包方面,也沒有過細的規定。放進紙箱也可以,即使是放進紙袋子,只要牢牢地捆紮好,也沒有問題。假設必須需要加固包裝,這個工作交給大和運輸的員工就可以了。

  快遞業務不但對顧客來說簡單易懂,簡單化的工作還為公司削減了事務經費。費用的設計簡單易懂。當時,距離和重量決定了小包裹運輸的費用,這樣的計算非常麻煩。因此,大和運輸創建了簡單易懂的費用體系:相同地域500日元,送貨距離每遠一個檔次,加收100日元。

  送貨地區逐漸擴展到日本全國,當前為太平洋一側,並且從市級地區開始。翌日送達是服務的“賣點”。

  活動與資源

  綜合以上特點,宅急便成了充滿魅力的商品。

  不過,實現“翌日送達”和“簡單易懂的費用體系”卻並不容易。為了提供這些價值,公司必須進行很多工作。其中的關鍵就是活動,或者說是活動系統。

  宅急便必須有完整的收發網絡,用一句話說,就是中樞與輻條。中樞與輻條是航空產業經常提起的話題,仿佛是自行車車輪,中軸點(中樞)放射出線狀的送貨網(輻條),形成整個輸送網。分散在某一地區的貨物,集中到中樞地域點,加以區分,然後從中樞發送到其他地區的中樞。最後,再利用輻條把貨物送到地區内的各個目的地。

  面向個人的快遞業務,各都道府縣最少都要有一個中樞。大和運輸把中樞稱為基礎點。每一個基礎點延伸出20條左右的輻條,每個輻條連接著收發中心。收發中心又連接著轉發店鋪。如此形成了整個收發網絡。大和運輸在1976年開始個人快遞業務時,便有45個基礎點和900個收發中心。

  大和運輸通過這個收發網絡,實現了翌日送達。白天,快遞員從轉發店鋪或者個人那裡收集貨物,傍晚把貨物集中到基礎點。然後在那裡把貨物裝車,晚上9點出發,第2天早上便把貨物送到了其他地區的基礎點。之後,把貨物發送到各個地區的中心。最後再使用送貨車,把貨物從各個中心送到各個家庭。

  收入的流向與成本構造

  實現翌日送達的中樞與輻條,是大型的網絡。構築這個網絡需要巨額的投資,還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維護網絡。

  如果不能增加貨物流量,無法獲得利潤,便無法持續提供服務。正因為如此,必須通過只有大和運輸能做到的翌日送達服務,收集大量的貨物取得利潤。如果停止翌日送達服務,放置貨物的保管費也會大幅增加。因此,大和運輸希望通過翌日送達這種高速的運輸服務,盡可能地運輸大量的貨物。

  這就是快遞業務的基本收入原理。一般運輸商業貨物,都是月末結算,大客戶大多用支票結算。不過,個人快遞業務卻是當場現金結算。因為每天都能收到不少錢,所以不用為流動資金發愁。

  四個要素的整合

  以上的P-VAR用表3-1簡單整理後,我們會發現,整合四個要素便會產生價值,實現其他公司無法模仿的結構層次差異化。以好的樣本為基礎繼續發展,各個要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那就是偉大的經營的特徵。


本文摘自《模仿的技術》


   初創或成熟,企業均面臨革新困境,本書倡導由模仿進而革新,介紹了兩種類型的模仿,一是能帶來短期利潤增長的產品模仿;二是為企業帶來長期競争優勢的結構模仿。 本書還提出了獨特的金字塔形分析架構,從企業資源、活動、價值、定位四個要素揭示模仿的要點,分五步驟提供由模仿到革新的路徑,結合星巴克、豐田、7-11、強生等16家知名企業的案例,幫助經營者掌握模仿的方法,以應對競争,創造革新。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