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動化浪潮

2015-06-15 15:02:38

  一位倉庫搬運工走近一堆貨箱。貨箱的形狀、大小和顔色各不相同,被隨意地堆疊在一起。

  設想一下,你可以看到搬運工腦子裡關於如何搬運箱子的思維活動,然後考慮一下該問題的複雜程度。

  許多貨箱都是標準的棕色,而且緊緊地壓靠在一起,使人很難看清楚邊緣。兩個箱子之間的分界線到底在哪裡呢?還有一種情況是,箱子之間有間隔,並且沒有對齊。有些箱子被轉動過,所以有一個邊緣伸出。在整堆箱子的頂上,一個小箱子斜放在兩個較大的箱子之間。大多數箱子都是普通的棕色或白色的紙闆制成,但也有一些印有公司標志,還有一些則是放在商店貨架上展示的彩色零售包裝盒。

  當然,人類大腦幾乎瞬間就能識別出所有這些複雜的視覺信息。工人能很容易地感知到每個箱子的尺寸和方位,並且似乎本能地知道他必須先搬開頂上的箱子,以及如何按一定的順序搬箱子而不使其餘的部分坍塌。

  這正是人類大腦逐漸進化過程中所克服的一大視覺感知挑戰。工人成功搬動箱子這一現象並沒什麼了不起,但在這裡提到的工人是一個機器人。更確切地說,它是一個蛇形的機械臂,頭部是一個有磁力的挾持器。機器人的理解力比人要慢,它會先註視這些貨箱,略微調整視線,再思考一會兒,最終猛地向前抓起頂部的一個貨箱。這個任務雖然看似簡單,但機器人這種遲鈍的表現幾乎全部來自於任務背後所需要的驚人的複雜計算。縱觀信息技術的歷史,我們至少可以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這個機器人很快將會得到一次速度升級。

  事實上,設計和制造這款機器人的是矽谷的一家創業公司工業知覺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 Inc.)的工程師,他們相信機器人最終每一秒就能搬動一個貨箱。與此相比,一個工人搬一個貨箱最快需要六秒。不用說,機器人可以連續工作,它永遠不會疲憊或像人一樣背部受傷,當然也永遠不會提出任何賠償要求。

  工業知覺公司的機器人令人驚歎,因為它能將視覺感知、空間計算和靈活性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換言之,它正在占領機器自動化的最後領地,與人類争奪所剩不多的相對常規的體力工作。

  當然,機器人出現在工廠裡並不新鮮。在幾乎每一個制造業部門,從汽車到半導體,它們都變得不可或缺。電動車企業特斯拉公司(Tesla)在加州弗裡蒙特有個新計劃,要使用160個具有高度靈活度的工業機器人每週組裝約400輛汽車。每當一個新的汽車底盤到了流水線的下一個位置,便會有多個機器人撲上來,協同操作。機器人能夠使用機械手臂自主切換工具,完成各種任務。比如,同一個機器人能安裝座位、更換設備、塗粘合劑並將擋風玻璃安裝到位。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稱,工業機器人在全球的出貨量在2000年到2012年間增長了60%以上,2012年的總銷售額約為28億美元。迄今為止,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國,機器人裝置在2005年到2012年間以每年大約25%的速度增長。

  雖然工業機器人可以說是速度、精度和力量的完美結合,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只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盲目”的勞動力。它們主要依靠精確的定時和定位。在少數情況下,機器人具有機器視覺能力,但它們通常只能看到兩個維度,而且還要在控制好照明條件的情況下。例如,它們可以從平坦的表面選擇零件,但如果其所處位置的視角無法感知深度的話,可能就會對週圍環境要求很高,而環境基本都是不可預知的。這一問題造成的結果是,許多工廠的日常工作都留給了人來完成。這類工作經常涉及到銜接機器之間的作業,或者是處於生產過程端點的工序。例如,從容器中選取零件,然後將它們送入下一台機器,或裝卸運送產品進出工廠的卡車。

  工業知覺公司的技術使得機器人具有三維視覺,這為在一些未曾設想的領域實現跨界合作推動創新提供了一個案例研究。有個說法可能存在争議,即機器人視力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6年11月任天堂公司(Nintendo)推出Wii視頻遊戲機的時候。任天堂的機器納入了一個全新類型的遊戲控制器:無線棒,它包含了一個並不昂貴的叫做加速計的設備。加速計能夠檢測三個維度的運動,然後輸出一個數據流,由遊戲機進行解讀。視頻遊戲現在可以通過身體動作和手勢來控制,這帶來了截然不同的遊戲體驗。任天堂的創新打破了書呆樣的孩子粘在顯示器和操縱桿上的刻闆印象,開辟了自主運動遊戲的全新領域。

  視頻遊戲行業的其他主要競争者也予以回應。遊戲站(PlayStation)的創造者索尼公司基本模仿任天堂的設計推出了自己的運動檢測棒。但是,微軟的目的是拿出全新的東西,超越任天堂。Xbox 360增設了體感器後根本不需要控制棒了。為了做到這一點,微軟建立了一個網絡攝像頭狀的裝置,它具有機器三維視覺功能,這種功能部分倚仗於以色列一家叫PrimeSense的小公司創建的成像技術。實際上,體感遊戲利用以光速運行的聲納看到三維空間:它向一個房間裡的人和物發射紅外光束,然後通過測量所需要的反射光到達紅外傳感器的時間計算出距離。玩家現在可以對著體感遊戲機的攝像頭,通過簡單的手勢和移動來玩Xbox遊戲。

  體感遊戲機真正革命性的一點就是它的價格。先進的機器視覺技術,以前可能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而且需要笨重的設備,現在則簡潔輕巧,售價僅為150美元。機器人研究人員立刻意識到了運用體感遊戲技術來挖掘機器人領域的潛力。該產品推出的幾週之内,無論是高校的工程團隊,還是個人創新人員都掌握了體感遊戲技術,並且在YouTube視頻上展示能夠看到三維空間的機器人。工業知覺公司也決定將其視覺系統建立在體感遊戲的基礎上,制造出一台人們買得起的機器,這種機器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真實的世界感知環境並與環境互動,達到接近人的水平。

  多功能的機器人工人

  工業知覺公司的機器人是高度專業化的機器,它們專註於以最高的效率搬運貨箱。總部位於波士頓的Rethink機器人技術公司(Rethink Robotics)則另辟道路,打造出一款輕量級人形巴克斯特機器人(Baxter),該機器人可以很容易地通過訓練來執行各種重複性任務。Rethink公司由羅德尼•佈魯克斯(Rodney Brooks)創建,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世界最重要的機器人研究人員之一,同時還是制造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用於拆除炸彈的軍事機器人和魯姆巴(Roomba)自動真空吸塵器的iRobot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一台巴克斯特機器人的成本比一個一般美國制造業工人的年工資要少得多,其實質上是一個按比例縮小的工業機器人,在與人近距離接觸時仍能安全運行。

  與需要複雜且昂貴的編程的工業機器人相反,人們可以簡單地通過所需動作移動其手臂對巴克斯特機器人進行訓練。如果一台設備要用到多個機器人,可以先訓練一台機器人,然後只需將所學信息通過USB設備傳給其他機器人即可。機器人可以適應各種任務,其中包括輕型裝配工作,在傳送帶之間傳送零部件,對產品進行零售包裝,或看護加工金屬的機器等。巴克斯特機器人尤其擅長將包裝成品裝入裝運箱。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哈特菲爾德的一家組合玩具制造商 K'NEX發現,巴克斯特機器人所做的緊密包裝使該公司使用的箱子數量減少了20%-40%。Rethink公司的機器人有二維機器視覺能力,其依靠搭載在雙腕上的攝像頭,可以拿起零件,甚至完成基本的質量檢查。

  機器人劇增時代即將到來

  雖然巴克斯特和工業知覺公司的搬箱機器人與其他機器有著顯著不同,但它們都基於同一個基礎軟件平台,即機器人作業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縮寫為ROS)。該系統最初誕生於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隨後由柳葉車庫公司(Willow Garage, Inc.)開發成一個成熟的機器人技術平台。柳樹車庫公司主要為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和制造編程機器人。ROS是類似於微軟Windows、麥金塔或谷歌安卓的操作系統,但它的定位是用於制造易於編程和控制的機器人。因為ROS是免費和開放的資源,這意味著軟件開發人員可以很容易地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因此它正迅速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標準軟件平台。

  計算機信息處理的歷史清楚地表明,一旦有了標準的操作系統,加上低廉的價格和易於使用的編程工具,應用軟件的開發便可能會隨之劇增。對於個人電腦軟件,還有最近的iPhone,iPad和安卓應用程序來說情況都是如此。事實上,這些平台的應用軟件已然飽和,以致真的很難再想出一個尚未實現的想法。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機器人領域也將經歷相似的發展道路。我們十有八九已經處在一股巨大的創新浪潮的前沿地帶,這股浪潮最終能生產出可以承擔任何商業、工業和消費任務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離不開標準化的軟件和硬件,這樣完成新型設計就成為一個簡單的事情。正如體感遊戲使機器視覺設備的價格變得實惠,其它硬件組件,如機器人手臂,也會在機器人大批量生產的帶動下實現成本下降。截至2013年,已經有成千上萬的軟件組件可與ROS兼容,而且開發平台也便宜到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開始設計新的機器人應用程序。例如,柳樹車庫以1200美元的價格賣出了一台叫做TurtleBot的完整的移動機器人套件,其中就包含了體感驅動的機器視覺功能。去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後,這個價格遠遠少於20世紀90年代初一台便宜的個人電腦和顯示器的花費,而當時正是微軟Windows大規模生產其軟件的初期。

  2013年10月,我參觀了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舉辦的RoboBusiness大會和展覽。很明顯,機器人產業已經在為即將到來的迅猛擴張摩拳擦掌了。各種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在現場展示自己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或是用於精密制造,或是用於大型醫院部門之間的醫療用品運輸,或是用來自主操作農業或採礦業重型設備。現場還有一個名為“Budgee”的機器人,它能夠在房間或在商店裡提起多達50磅的東西。教育機器人類型繁多,從支持技術創新到幫助患有自閉症或學習障礙的兒童等應有盡有。在Rethink的機器人展台,巴克斯特機器人接受了與萬聖節相關的培訓,它抓起盛著糖果的小盒子,丢進南瓜形狀的萬聖節玩具桶中。還有一些企業在推廣像電機、傳感器、視覺系統、電子控制器之類的組件和組裝機器人用的專門軟件等。矽谷的一家機器人創業公司Grabit展示了一種創新的使用靜電引力的“手臂”,只是通過簡單地控制靜電荷,機器人便能舉起、運輸和放置任何物體。為完善機器人領域相關的法律政策,一家專門從事機器人業務的全球性律師事務所已經著手幫助雇主處理複雜的機器人相關事務,涉及機器人代替人或與人近距離工作時有關的勞動、雇用和安全法規事務。

  展會有一個亮點位於過道上,那裡聚集著一些與會者和幾十個由合宜科技公司(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提供的遠程控制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有一塊平面屏幕和攝像頭,安裝在移動底座上,它們可以使遠程與會者參觀展會展位,觀看演示,提出問題,或以別的方式與其他與會者正常交流。合宜科技使遠程展會參觀者只需花費一小筆費用,為舊金山海灣地區以外的參觀者節省了數千美元的旅行費用。那些機器人的屏幕上各顯示著一張人臉,幾分鐘後,它們在展台之間來來去去,與其他與會者一起交談,一點都不顯得格格不入。

  制造業就業和工廠“回流”

  在2013年9月的一篇文章中,《紐約時報》的斯蒂芬妮•克利福德(Stephanie Clifford)講述了南卡羅來納州加夫尼一家叫帕克代爾的紡織廠(Parkdale Mills)的故事。帕克代爾工廠雇佣員工約140人。而在1980年,相同的生產水平需要2000多名工人。在該工廠裡,“只是偶爾才需要有人打斷自動化過程,這還主要是因為有些任務人工來做的話仍然比較便宜,比如用叉車在機器之間搬運半成品紗線。”紡好的紗線會自動沿著連接到天花闆上的通道被送往包裝和運輸機器上。

  盡管如此,那140個工作崗位至少代表了制造業就業下降趨勢的部分逆轉,而這種趨勢在美國已經長達數十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隨著紡織生產轉移到中國、印度和墨西哥這樣的低工資國家,美國紡織工業慢慢消亡。1990年至2012年期間,美國紡織行業國内就業崗位約120萬個,占該行業超過四分之三的就業崗位已然消失。然而過去的幾年間生產又得到大幅反彈。2009年至2012年,美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增長了37%,出口總額近230億美元。這種轉變正是高效的自動化技術推動帶來的,這種技術使得美國紡織業即使與最低工資的境外工人相比也有競争力。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中,引入這些先進而節省勞力的創新技術正對國内就業產生多重影響。雖然像帕克代爾這樣的工廠沒有直接創造大量的制造業就業機會,但卻間接促進了其他領域的就業,比如供應商以及用卡車運送原材料和成品的交通運輸行業。盡管巴克斯特這樣的機器人肯定會奪走一些執行日常任務的工人的工作,它們同時也有助於提高美國制造業相對於低工資國家的競争力。事實上,由於新技術引進以及國外勞動力成本上漲,尤其是在中國,工廠工人在2005年到2010年期間每年的加薪幅度近20%,因此目前美國制造業正有一股明顯的“回流”趨勢。2012年4月,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調查走訪了美國的制造業高管,發現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有近一半在積極尋求或考慮將工廠搬回美國。

  工廠回流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優勢。將工廠設在離消費市場和產品設計中心更近的位置,公司可以縮減生產週期,更能順應客戶的需求。隨著自動化變得更加靈活和複雜,生產廠家很可能傾向於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例如,可以讓客戶進行獨特的設計或是通過簡單易用的在線服裝尺碼指定商家制作市場上少見的衣服尺寸。然後,國内的自動化生產可以在幾天之内就把成品送到客戶手中。

  然而,關於“回流”還有一點要引起註意。因工廠“回流”帶來的少量的工作崗位不一定維持長久。隨著機器人越來越有能力,越來越靈巧,還有一些諸如3D打印的新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很多工廠很可能最終會實現全自動化。美國的制造業就業人數遠低於就業總人數的10%。因此,制造機器人和工廠“回流”可能對整體就業市場只有相當微弱的影響。

  但在像中國這樣就業更集中在制造業部門的發展中國家,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事實上,技術進步已經對中國工廠就業產生了重大影響。1995年至2002年間,中國減少了大約15%的制造業員工,即約1600萬個就業崗位。而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這一趨勢有望加速。2012年,蘋果設備的主要合同生產商富士康宣佈,計劃引進總共一百萬台機器人到工廠工作。台灣一家電源適配器生產商台達電子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 Inc.)最近將其戰略重點轉向低成本的精密電子裝配機器人。台達公司有意推出一款單臂裝配用機器人,售價約一萬美元,不到Rethink公司巴克斯特機器人價格的一半。歐洲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如ABB集團和庫拉AG也同樣在中國市場投入巨資,目前正在當地投建工廠,每年生產成千上萬的機器人。

  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也可能源於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大公司的支付利率由於政府政策的原因被人為壓低。貸款經常延緩支付,以至於本金從來沒有償還過。這使得即使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情況下,資本投資仍具吸引力,而這也是現在投資占中國國内生產總值近一半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分析家認為,資本成本被人為壓低,導致不良投資遍及中國,也許其中最有名的是很多“鬼城”的落成,即城市裡新建的住房大部分無人居住。同樣的道理,低資金成本可能會極大地激勵大公司投資昂貴的自動化領域,即使是在不一定能帶來利潤的情況下。

  中國的電子產業中,機器人裝配轉型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要設計出足夠靈活的機器人,以跟上短暫的產品生命週期。以富士康為例,它擁有大量設備,而工人就住廠區宿舍裡。為了適應緊湊的生產計劃,成千上萬的工人可以在半夜被喚醒,然後立即開始工作。這種方式在迅速提高產量或適應產品設計變化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效果,但這種方式也給工人帶來了極大的壓力。2010年,在富士康工廠發生的近乎瘟疫一樣的員工自殺事件就是證明。當然,機器人能夠連續工作,而且隨著它們變得更靈活,更易於接受訓練,完成新的任務,它們將越來越有望替代人,即使人力工資已經很低。

  工廠自動化增長的趨勢在發展中國家絕不僅限於中國。例如,服裝和鞋的生產,仍然是制造業中勞動力最密集的部門之一,它們的工廠已經由中國轉向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工資更低的國家。2013年6月,運動鞋制造商耐克公司宣佈,印度尼西亞工資上漲已經對其季度財務數字造成了負面影響。按照該公司首席財政官的說法,解決這一問題的長久之計將是“不用勞動力生產產品。”此外,提高自動化程度也轉移了人們對第三世界服裝廠作為血汗工廠的指責。

  服務業:工作機會的來源

  在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就業遭到破壞的主要是服務行業,因為畢竟絕大多數工人都來自服務業。這種趨勢在諸如ATM機和自助結賬通道領域已經很明顯,而在未來十年,服務業新的自動化形式可能會激增,使數以百萬計工資相對較低的工作面臨風險。

  位於舊金山的創業公司動力機械公司(Momentum Machines, Inc.),已經開發出一款全自動制作美味漢堡的設備。可能當一位快餐工人把幾塊肉餅放在烤架上的時候,動力機械公司的漢堡機器人已將現磨肉壓成肉排,然後進行燒烤裝袋,它們甚至還懂得要加炭適量,以保留所有的肉汁。這種機器每小時大約能生產360個漢堡包,在接到訂單後,還會烤小面包,然後切片,並加入如番茄、洋蔥和泡菜等新鮮配料。制作完成的漢堡集中通過傳送帶交給顧客。盡管大多數機器人企業在談到對就業的潛在影響時措辭都非常謹慎,動力機械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亞歷山德羅斯•瓦爾達克斯塔(AlexandrosVardakostas)則很豪爽地說出了該公司的目標:“我們的設備並不是為了讓員工更有效率,”他說,“而是為了完全取代他們。”該公司估計,快餐店每年平均向漢堡制作工人支付約13.5萬美元的工資,而美國漢堡生產的總勞動成本每年大約90億美元。動力機械公司相信,其設備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收回成本,其計劃的目標也不僅局限在餐館,還有便利店、食品車,甚至自動售貨機。公司認為,零勞動力成本以及廚房空間的節省將使餐館在高品質的原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保證它們能夠以快餐的價格提供美味的漢堡。

  那些漢堡聽起來很誘人,但其代價也相當大。數以百萬計的人在低工資的快餐和飲料等行業工作或兼職。僅麥當勞一家餐飲企業就在全球34000家餐館雇用了大約180萬工人。過去,由於工資低、福利少、流動性高,快餐店工作相對好找,而且快餐店工作以及零售等低技能崗位,對幾乎沒有其它選擇的人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也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勞動力保障。2013年12月,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對就業部門進行了排序,按照到2022年十年間的職位空缺數量,將其中一類“餐飲制作和服務人員”列為首要的就業部門之一,這當中不包括提供全面服務的餐館服務員。這一就業部門共將提供近五十萬個就業機會和一百萬個開放職位。

  然而,在大蕭條以後,快餐業曾經適用的規則正在迅速發生變化。2011年,麥當勞高調進行招聘,一天内要聘請5萬名新員工,收到的申請超過100萬份,使得麥當勞工作的申請成功率堪比哈佛大學的錄取率。快餐業曾經主要是年輕人上學期間兼職收入的來源,但該行業現今雇擁的員工都是年紀稍長的工人,他們把這份工作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近90%的快餐業員工在20歲及以上,平均年齡為35歲。許多上了年紀的員工都要賺錢支持家用,而依靠平均每小時8.69美元的工資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快餐行業的低工資和幾乎所有福利的缺乏已經遭到了人們強烈的指責。2013年10月,麥當勞被罵得狗血淋頭,因其雇員撥打該公司的財務幫助熱線卻被告知去申請食品券和醫療補助。事實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動中心分析發現,超過一半的快餐工人的家庭被列入各種各樣的公共援助計劃,由此每年給美國納稅人產生的稅收負擔將近70億美元。

  2013年秋,快餐店員工抗議和臨時罷工在紐約接連發生,隨後蔓延到50多個美國城市。此時,就業政策研究所,這個與餐館和酒店產業有密切聯系的保守智囊團,在《華爾街日報》上投放了一條長期廣告,警告說:“機器人將很快取代要求提高最低工資的快餐店員工。”雖然廣告無疑只是作為一個唬人的把戲,但實際情況是,正如動力機械公司的設備所演示的一樣,快餐業自動化的提高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鑒於富士康這樣的公司在中國正在使用機器人進行高精密電子裝配,那就沒有理由認為整個快餐業的機器人不會最終代替員工給顧客奉上漢堡、玉米餅和拿鐵咖啡。

  日本的庫那壽司連鎖餐廳(Kura)已經成功地開創了一條自動化道路。在262家連鎖餐廳,機器人負責做壽司,而服務員也由傳送帶代替。為了保證菜品的新鮮度,系統會跟蹤每碟壽司流轉的時間,並自動清除那些到期產品。客戶通過觸屏下單,在用餐完畢後,他們會將空盤子放進餐桌旁的插槽内。系統還會自動列出賬單,然後清洗盤子並把它們放回廚房。庫拉沒有在每個店裡設置店長,而是採用集中遠程監控設備,使管理人員能夠控制餐廳運營的每個環節。庫拉以自動化為基礎的商業模式使其壽司價格僅為每碟100日元(約1美元),相對其競争對手優勢明顯。

  很容易想象,很多對庫拉行得通的策略,尤其是自動化食品生產和非現場管理模式,最終會被整個快餐業所採納。有些地方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例如,麥當勞2011年宣佈將在歐洲7000家餐館安裝觸屏點餐系統。一旦該行業的主要成員因為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開始獲得明顯優勢,其他成員也就別無選擇,只能效仿。自動化也能在較低勞動力成本之外的領域提高競争能力。人們可能認為機器人生產的東西更加衛生,因為較少的工人會接觸到食品。方便度、速度和訂單準確性以及私人訂制能力都將提高。一旦有一家餐廳記錄下一位客戶的喜好,那自動化將會使連鎖餐廳之間實現信息互通,記住客戶的喜好將成為易如反掌的事。

  考慮所有這一切,我覺得很容易想象一個標準的快餐店最終能夠裁員50%,甚至可能更多。至少在美國,快餐市場已經飽和,新的餐廳似乎不太可能創造足夠的工作機會彌補每個崗位大幅下降的工人人數。而這當然將意味著勞動統計局預測要開放的職位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服務業中的低工資工作還主要集中在一般零售業。勞工統計局的經濟學家預計,在2010至2020年的十年内,“零售員”的崗位數會僅次於“註冊護士”,預計將有超過7萬個該類新崗位產生。然而,技術可能又一次使政府的預測過於樂觀。我們或許可以預測有三大勢力將影響未來的零售業就業格局。

  第一股勢力將來自如亞馬遜(Amazon)、易趣(eBay)和網飛(Netflix)等在線零售商的持續影響。當然,網上供應商超過實體店的競争優勢,已經由電路城(Circuit City)、鮑德斯(Borders)和百事達(Blockbuster)等這些主要零售連鎖商的破產所證實。亞馬遜和易趣正在一些美國城市試驗當天發貨,以實現消費者購買後得到即時滿足的目標,瓦解當地零售商店最後的優勢。

  從理論上講,網上零售商的侵入並不一定損害就業,它是將勞動力從傳統的零售環境轉移到網絡公司使用的倉庫和配送中心。然而,現實情況是,一旦工作環境轉移到倉庫,各項工作就變得更容易實現自動化。2012年,亞馬遜收購了一家叫基瓦系統(Kiva Systems)的倉庫機器人公司。基瓦機器人看起來像塊頭大些的冰球,它們在庫房裡到處移動,搬運貨物。公司不再需要工人們在過道上分揀貨物了,只需要一個基瓦機器人在整個貨盤或擱架下穿梭,將其擡起,然後直接送至訂單打包處即可。機器人通過地面條形碼形成的網格實現自主導航,除了亞馬遜之外,它還被用於各種大型零售商的自動化倉庫作業,包括玩具反鬥城(Toys "R" Us),蓋普(Gap),沃爾格林(Walgreens)和史泰博(Staples)。收購基瓦一年後,亞馬遜有大約有1400 台基瓦機器人投入工作,但將機器人應用於龐大的倉庫才剛剛開始。一位華爾街分析師估計,機器人最終將使該公司的訂單履行成本下降高達40%。

  美國最大的百貨零售商之一,克羅格公司(Kroger Company)也引進了高度自動化的配送中心。該系統能接收供應商裝有大量單一產品的貨盤,然後進行拆卸並將不同品類的產品組裝成新的貨盤,一起運往商店。該系統還能有效堆放混合貨盤中的產品,以便產品到達商店後優化其存貨方式。自動化倉庫除了裝卸貨盤上下卡車的環節外,完全無需人工幹預。勞工組織對這些自動化系統對就業的明顯影響並沒有視而不見,卡車司機工會(Teamsters Union)就曾多次因自動化系統的引進與克羅格公司和其他雜貨零售商發生過沖突。無論是基瓦機器人還是克羅格公司的自動化系統都為人類留了一些工作機會,主要涵蓋如包裝多種產品最終出貨給客戶等需要視覺識別和靈活性的領域。當然,像工業知覺公司的搬箱機器人正向著這類領域的技術前沿快速挺進。

  第二股變革的勢力很可能來自全自動化自助服務的零售部門或者智能自動售貨機和售貨亭的爆炸式增長。一項研究預測,該領域内產品和服務的自動售賣價值將從2010年約7400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超過1.1萬億美元。自動售貨機已經遠不只是出售碳酸飲料、小吃和難喝的速溶咖啡,它們還出售如蘋果公司的iPod和iPad等先進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這些售貨機現在在機場和高檔酒店已非常普遍。自動化零售機器的領先制造商之一自動售貨機公司(AVT, Inc.),稱其可以為幾乎任何產品定制設計自助服務解決方案。自動售貨機可能會大幅減少零售業務中最明顯的三種成本:店面租金、勞動力工資和客戶或員工的盜竊。除了提供24小時服務,很多機器還裝有視頻屏幕,能夠有針對性地根據客戶打出銷售廣告,引導客戶購買相關產品,與一個店員的方式無異。他們還可以收集客戶的電子郵件地址,並發送收據。本質上,這種機器有諸多在線訂購的優勢,同時兼具即時遞送的附加優勢。

  雖然自動售貨機和售貨亭的增多勢必要使傳統零售工作減少,但這些機器也會在其他領域創造一些工作機會,如機器保養,補貨和維修等。但這些新增的就業數量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有限。最新一代的機器直接連接到互聯網,能連續提供銷售和診斷數據,它們還有一些特別設計,能使操作的勞動成本最小化。

  2010年,大衛•鄧甯(David Dunning)擔任芝加哥地區的區域業務主管,負責189個紅盒子電影出租亭(Redbox)的監督、維護和補貨。紅盒子在美國和加拿大擁有超過42,000個電影出租亭,一般設在便利店和超市附近,每天外租約200萬部影片。在整個芝加哥地區,鄧甯手下只有7名員工,給出租亭補貨是高度自動化的。其實,工作中最需要人力的部分是為每台機器更換外面半透明的電影廣告,整個過程通常用時不到兩分鐘。鄧甯和他的員工把時間全部花在電影庫房、汽車和家之間,在家裡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和管理機器,出租亭從最初的時候就設計了遠程維護。例如,如果一台機器卡住了,它會立即發出警報,技術人員可以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登錄,無需親自到現場就能對裝置進行微調和解決問題。新電影通常在星期二發行,但出租亭在此之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補貨,它總會自動在適當的時候出租某部電影,這樣技術人員就能避開交通高峰進行補貨。

  鄧甯和他的員工的工作當然有趣,也很吸引人,但在職位數量上他們只是一個傳統零售連鎖企業所創造的一小部分。例如,現已破產的百事達,曾經在大芝加哥地區擁有幾十家專賣店,每家都會雇用自己的銷售人員。在高峰期,百事達共擁有約9000家店面和6萬名員工,算起來每家店大約雇佣7個員工,與紅盒子在該地區鄧甯的工作團隊人數差不多。

  可能擾亂零售業就業的第三股主要勢力源自於實體店零售商為了保持競争力而引進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對從事制造工作的機器人實行的靈活度和視覺識別方面的創新,最終同樣會使零售自動化從原來的倉庫環境向著更具挑戰性和多樣化的環境過渡,比如給商店的貨架上貨等。事實上,早在2005年,沃爾瑪就已經在研究讓機器人在晚上穿梭在商店過道間,自動掃描條形碼,以便跟蹤產品庫存的可能性了。

  此外,自助結賬通道和店内信息亭今後肯定會更加容易使用,而且更為常見。移動設備也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自助服務工具。未來的消費者將更加依賴他們的手機來進行購物、支付,以及獲得傳統零售店的幫助和有關產品的信息。移動設備對零售業的幹擾已經徐徐展開。以沃爾瑪為例,它正在測試一個實驗項目,就是購物者可以自己掃描條形碼,然後結賬,用自己的手機支付,完全避免了長時間的排隊結賬。Silvercar是一家致力於汽車租賃的創業公司,它能夠使顧客在不與租賃店員打交道的情況下預約和選車。客戶只需掃描條形碼來解鎖汽車,然後開車離開。隨著語言技術的推廣和成本的降低(如蘋果的Siri,以及像IBM的沃森那樣更強大的系統),很容易想見,消費者很快就可以像咨詢商店員工一樣向他們的移動設備尋求幫助。當然,不同的是,顧客將永遠不用再等著或追著店員了。虛擬輔助設備將永遠是即開即用的,而且一般都會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雖然許多零售商可能選擇在傳統的零售設備上引入自動化,而其他零售商則可能更想將商店完全重新設計一遍,設計成像一個若大的“自動售貨機”。這種類型的商店可能由一個自動化倉庫和與其相連的展廳組成,顧客可以在展廳檢查產品樣品,然後下訂單。訂單產品可能隨後直接交給顧客,或者甚至有機器進行裝車。無論零售行業最終選擇哪條路,都可以想象最終的結果將是生產更多的機器人和機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就業機會無疑又減少了。


本文摘自《技術、工作與經濟的未來》


   未來的工作會是什麼樣的?還有多少工作機會是屬於你的? 你可能會想象或希望這一場機器人工業革命將像上次那樣展開:即使一些工作被淘汰,但會有更多的工作被創造出來以滿足新時代新的創新。在《機器人時代》中,矽谷企業家馬丁R26;福特認為,你的想法完全錯了,因為情況絕非如此。 隨著技術發展的不斷加快和機器自動化的發展,對人的需求將會減少。人工智能已經在大步邁進,所謂的“好工作”將會過時:很多律師助理、記者、上班族,甚至電腦程序員將被機器人和智能軟件取代。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藍領和白領工作都將蒸發,使工薪家庭和中產階級家庭受到進一步擠壓。同時,人們的家庭還要經受生活成本上漲的沖擊,尤其是教育成本和醫療保健成本的上漲。到目前為止,這兩個領域尚未被信息技術改造。這一切的後果很可能是大範圍的失業和經濟狀況的不平等,還有消費經濟本身的崩潰。 在《機器人時代》中,福特詳細說明了機器智能與機器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並且懇請雇主、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都來面對由此帶來的問題。過去應對技術幹擾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培訓和教育的強化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現在就決定,將來是要看到全面的經濟繁榮還是災難性的經濟不平等和不穩定。對那些想要了解技術發展的加速對自己和子孫,以及整個社會到底意味著什麼的人來說,《機器人時代》是一本必讀不可的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